信念來自創新 創新精神在陽電(一) 中興通訊的慘痛教訓仍然沒有結束。沒有自主創新的核心動力,就算擁有最先進設備,所有努力終將變成泡沫。這個教訓陽電創業者體會最多。二十多年來,各種外國設備怎樣適應“北留水土”,并且“茁壯成長”……創業者們付出巨大努力,通過創新精神鑄就了陽電特色的“核心動力”。所以現在開發研究“創新”精神,一方面是要繼承挖掘創業者們的“創新精神”寶庫,一方面是要發展新一代創業者的“創新精神”推動動力。長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優秀員工不斷涌現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如何成為一個優秀員工,創業創新精神才是成功之道。 創新精神有哪些內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耐克公司分別派兩個推銷員去到非洲考察。一個人充滿絕望,非洲人都不穿鞋。另外一個充滿信心,非洲人都沒鞋穿。本世紀蘋果三星等大手機公司推銷員考察非洲市場后,放棄了。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傳音公司),經過十幾年努力占領了非洲手機市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額。由這兩個事件看出創新精神有兩個核心內涵。 樂觀的判斷 執著的信念 一種是樂觀的判斷,一種是執著的信念。山高人為峰,各種事業的“山高”不是讓大家來仰望或絕望,而是通過“人”的努力工作和創新精神來實現創業“高峰”。 公司機組試運初,圍繞磨煤機出力不足“設計缺陷”,相關人士進行了相當激烈的爭論,導致機組遲遲不能投入發電運行。少部分人變得有些消極,但是更多創業者積極投入到磨煤機“創新”改造的工作中。尋找各種方法、調整各種參數、改進各種結構、分析各種構件、研究各種方案、觀察各種狀態、制定各種計劃……一直到今天圍繞這項工作“創新”開發研究仍然沒有停止,但是磨煤機出力不足造成的“攔路虎”早已經被趕走。依靠“創新”精神,創業者此后戰勝了循環泵振動大、鍋爐燃燒不穩定、真空室氣密性不足等等無數影響機組運營諸多“攔路虎”。八臺機組從開工建設到商業運營,并且持續穩健發展。創業者取得了巨大成績,獲得了“創新”精神建立起來的強大“信念”。 創新以樹立信念為主。公司總會請一些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初次上道的創業者既想一睹專家“風采”,又想趁機學到些什么“獨門秘籍”。聽到專家教科書般的宣講,很多陌生臺詞,加上“必須”、“應該”、“分析”、“判斷”、“估計”等等后,才明白一切還要從頭開始,根本沒什么獨門秘籍,只是學習重心由理論轉變為實踐。聽專家講課,感覺云里霧里深不可測,才明白建立信念的第一步是深入學習,要一步一臺階的走。專家不可能永遠在現場,不可能永遠跟著自己,只有自己才是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專家。至于專家的很多工作思路、經驗教訓和方法技巧等方面。就要建立信念的第二步,形成自己工作思路,就是所謂初級“信念”。路還得自己走,果還得自己摘。第三步,建立自己的精準判斷工作能力。幫助自己走出麻煩的只能是自己的創新工作能力。 當然怎樣獲取專家經驗還是很值得推敲。專家滔滔不絕的講解,聽的越多記得越少,跟著專家思路走有時顯得很茫然。帶著問題聽專家講也很茫然,專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問題,還會分散注意力。吹毛求疵的聽講,有些自己思考到了,有些自己沒有思考到。因為對設備運行維護問題掌握不夠徹底或者準備的不夠充分。多年和專家打交道的陽電創業者們和專家交流時,養成一種特殊習慣。通常是很早就做好各種準備,把自己遇到的難題和盤托出。不等專家說,讓專家聽自己說。一針見血藥到病除。這種創新學習精神使得最初的創業者,實現了“云里霧里”到“建立信心”,再到“堅定信念”的徹底“蛻變”。 不止和專家,和所有現場工作人員打交道都是這樣。堅定信念后的創業者,創業精神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完善。創業者身上不斷涌動出一種“探索”創新的氣質,還升華了永無休止“探索”創新精神。對各種設備通常采取“窮追猛打”策略。不但要做到熟悉一套設備運行規律,還要精通各種不可控因素處理方法。專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創業者要面對更多實際問題。所謂“探索”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需要自己踏踏實實掌握設備穩定運行的基本要素。還要掌握很多不可控因素對設備造成方方面面的影響。發現問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才是做好實際工作的根本。沒錯,這就是“執著”的信念。有了“基本功”的保障,才能大膽進行設備的創新。有了創新的成果,才能擺脫技術壟斷的“瓶頸”,才能建立企業的“核心動力”,才能保持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積極向上的人發明了飛機,小心謹慎的人發明了降落傘。消極和樂觀是兩種人生態度,本身創新精神就是一種樂觀思維,搞創新必須有“樂觀的判斷”。還是需要補充,創新精神還應該是一個“必須的選擇”。現在集團公司開展“工匠精神”宣傳,其實是現代企業發展潮流對創新精神的要求。工人和工匠的區別就是創新精神。把創新精神量化處理,會大大推動企業競爭力。或者有些人工作就是為了簡單的獲取報酬,中興通訊的八萬工人現在擔心的是吃飯問題。痛定思痛還是未雨綢繆?如何創新?怎樣創新?這是新一代創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