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它們
高一(14)班 谷鑫
“干干巴巴,麻麻賴賴,一點都不圓潤,盤它!”
不知道近兩年來,大家有沒有在各大平臺網站上聽到過這句話。這是德云社相聲演員孟鶴堂在參加《相聲有新人》節目中的相聲《文玩》里的一個包袱。孟鶴堂用夸張的表演設置出多個“盤”的語境,從而在網絡上引申出豐富的應用。橋段一夜成名,微博、抖音、朋友圈、表情包,孟鶴堂瞪著眼睛喊著“盤”的畫面迅速刷屏。
拋去這一切,那些使用過“盤”這個詞的網友們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嗎?“盤”是文玩圈的用語,指用手反復摩擦盤物,使文玩表面光滑有質感,常見的盤物就是核桃。
但在廣大網友的手中、口中,可以盤任何事物。如今網上還多了很多類似“盤它”的流行詞語,像什么“太上頭了”“塞班”“精神小伙”“加油”“giao”……
有一些詞語的流行是粉絲的推廣和本身的洗腦程度影響的,但有些詞語的流行,完完全全是因為部分網友的惡趣味。一些本來沒有歧義的詞語被故意曲解和傳播,在網上掀起一股狂潮,使用這個詞也就變成了一種時尚。
絕大部分的成年人有辨別能力,知道某些詞匯并不文雅、上不了臺面。但未成年人并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可能從網上看到有許多人在使用這個詞語,自己便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使用這個并不文雅甚至粗鄙的詞語。
網上曾有一博主曬出了一篇作文。這篇作文是博主父親一個小學老師的五年級學生所寫。其間多處用到網絡上的流行詞語,讓人簡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更別提那些像博主父親一樣極少在網上沖浪的中年老師了。
主持人朱丹曾在一次頒獎典禮上叫錯了演員的名字,其道歉語氣被網友瘋狂模仿“騷瑞瑞”。那一段時間,我身邊的朋友和同學都在模仿,個個整天陰陽怪氣的。
“玩梗適度”也是一個網絡流行詞語,其大意就是一個梗要適度使用,不可以過度使用、惡搞。這個詞同樣送給那些大量使用一些寓意并不怎么好的網絡流行詞語的人們,真的要“玩梗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