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我市的鄢陵縣和魏都區名列其中。凡列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錄的,可享受優先納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內投資支持對象;優先支持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納入旅游投資優選項目名錄;優先安排旅游外交、宣傳推廣重點活動,納入國家旅游宣傳推廣重點支持范圍;優先納入國家旅游改革創新試點示范領域;優先支持A級景區等國家重點旅游品牌創建;優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訓;優先列入國家旅游局重點聯系區域等“八優先”優惠措施。
那么,去鄢陵旅游都能看點兒啥?別急,生于鄢陵長于鄢陵的許言君慢慢為您到來:
在河南的地理版圖中,這里有千里平原中最醒目的綠色。這里有花、有水、有湖,以花卉、林木、果樹、盆景等為主的生態旅游資源聞名遐邇,以國家地理標注保護產品的“神泉水”、溫泉養生等為主的休閑旅游資源特色獨具。
這就是鄢陵縣。昔日的“花都”,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奏響了“全域旅游、全景鄢陵”的最強音,瞄準“生態養生福地、休閑天堂、宜居花城”的功能定位,打響“一花一世界、一水潤千年、一湖迎天下”三大旅游品牌。
一、到鄢陵去看花
去被譽為“中國花木之鄉”、“北方花都”、“中國花木第一縣”的鄢陵旅游,要看的當然是花。因為擁有92萬畝耕地的鄢陵有著60萬畝的花木種植面積。

花,早已成為鄢陵的符號,這里一年四季都是花開的“黃金季節”,春日百花齊放,夏日五彩繽紛,秋日黃花遍地,冬日梅香誘人。
春天,這里有“鄢陵賞花休閑游”“桃花節”“海棠節”“櫻花節”等為主要內容的“花都之春”系列旅游活動。海棠節上,婀娜多姿海棠艷,含苞待放二月天,讓人如癡如醉。“梅開三月春爛漫,人面桃花斗玉蘭”的玉蘭節,讓人“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增君”。

夏天,這里有“花都櫻桃觀光采摘游”“蟠桃采摘游”“千畝荷塘觀光游”等旅游項目,炎炎夏日,在田野里摘櫻桃、吃蟠桃,在荷塘邊摘蓮蓬賞荷花,如同在萬丈紅塵中覓得一方凈土。
秋天,這里有“金秋花都賞花游”“單車嘉年華·自駕車花都休閑游”等旅游活動。在這里,花是主角,人是點綴。游客騎行在30公里長的自行車綠道上,綠樹環繞、鮮花簇擁,流水潺潺,真正體會到休閑運動的歡愉。

冬天,這里有“蠟梅文化節”“踏雪尋梅游”等活動。白雪皚皚,梅黃、梅紅二梅爭妍,別有一種雅興和詩意。
不來鄢陵,你不知道花多;來到鄢陵,你才知道以花卉為主題的節慶多。自2001年至今,鄢陵已成功舉辦了15屆花博會暨生態旅游節、5屆花都之春、5屆臘梅文化節等特色旅游活動,四季旅游淡季不淡,月月都有“旅游黃金周”。生態觀光游已成為鄢陵繼花木產業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
二、到鄢陵去玩水品茶

鄢陵無山,卻有好水好泉。
中州名鎮陳化店的地下水甘甜爽口,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2009年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去年成功入選《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大典》。這里的水儲量豐沛,觀之清澈,飲之甘洌。

鄢陵是中原大地上有名的溫泉之鄉,位于陳化店的花都溫泉和花溪溫泉,是開發最早、最有特色室外溫泉療養地,兩家溫泉均位于花都鄢陵的萬畝天然林海之中,體現真正的養生、休閑,只取一瓢水,滋潤萬千人。鄢陵的溫泉度假區均處花海之中,既無城市的喧囂,又有鄉村風光在目,宜居宜游更適宜休閑。

在鄢陵,當你走累了,可以找一間茶棚。陳化店茶文化一條街,茶社林立,既有高檔茶樓,又有路邊茶社。在街邊隨便選一家老茶館,你都能喝上用優質礦泉水沖泡的、被當地人稱作“老紅湯”的濃茶。一壺老紅湯,地道鄢陵味。
左花園,右溫泉,花似泉涌,泉如花香,說的是鄢陵的兩大招牌名片。以花都溫泉、花溪溫泉為主的溫泉集群,用她的清露湯泉,撫慰著身處都市喧囂的疲憊身心,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三、到鄢陵去看歷史文化

鄢陵縣地處中原腹地,歷史悠久。考古發現,早在8000年前,先民們已在這里聚居繁衍。他們用頑石制成器具,將植物子粒磨粉而食,將獸皮縫紉而衣,以蚌珠串為飾,筑室而居,筑城而防。
周武王滅商后,分封天下,這里稱鄢國。從此,史籍上便有了“鄢”這個名字。東周諸侯爭雄稱霸,鄢國先被鄭國所滅,廢國為邑,改稱鄢陵。當時“鄢”、“安”兩字通讀,又稱安陵,先后為鄭、韓、魏、楚屬地,漢代置縣。著名的鄭伯克段于鄢、晉楚鄢陵之戰、秦求易地、唐雎不辱使命等史事均發生于此。
1、乾明寺塔:

鄢陵乾明寺塔為中原佛教圣地之一。和許多古塔一樣,乾明寺塔雖因寺而得名,卻也是有塔無寺了。據記載,乾明寺塔始建于隋,當時的乾明寺“磚塔高一十八層,南北各望二十里外”。寺內殿宇輝煌,香火繚繞,人頭攢動,誦聲如潮,為當時遠近聞名的佛教圣地。這千年古塔卻在明嘉靖年間因地震而轟然倒塌,不復有存。現存的乾明寺塔則是明嘉靖后期在僧人和居士的廣泛化緣和捐贈下復建而成的,后經歷代整修,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多次修繕,才有現在的風貌。如今的乾明寺塔,保留著原塔建筑風格,磚結構閣樓式,13層通高38米,每層檐下都有斗拱裝飾,瓦檐挑角,角掛鐵鈴,古樸典雅,頗為壯觀。1995年,文物部門在乾明寺塔頂銅剎內發現明代刻印的《金剛經》數十卷稀有版本,被河南省文物局修復整理后裝訂成冊,成為河南省珍貴的圖書文物。歲月悠悠,光陰荏苒,歷經1300多年的風風雨雨,昔日繁花似錦的乾明寺寺院早已蕩然無存,只有這座乾明寺塔依然聳立,仿佛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向世人娓娓述說著歲月中那一段段難忘的故事。
2、尹宙碑:

今存于鄢陵初級中學校園內的尹宙碑銘,全稱《漢故豫州從事尹宙銘》,相傳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手書,刻于東漢熹平年間。此碑碑額原有篆書,今僅存“從銘”二字;碑高260厘米,寬95厘米;碑文14行,每行17字,共368字;元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在洧川發現,置于鄢陵孔廟,不久沒于土中;明嘉靖年間重新出土,置于鄢陵孔廟;1963年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據考古資料佐證,此碑書法是隸書向楷書的過渡,對研究漢代文字發展與書法藝術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康有為曾評論該碑“風華艷逸,漢分中妙品”。
3、許由墓:

許由墓位于鄢陵縣陳化店鎮許由寨村,是至今尚存四千五百余年前的上古賢人許由墓冢一座。據史學家考證,許由系上古高士,是海內外許氏之先祖。后人敬稱其墓冢為許由墓。許由寨主要有許由的墓園和上古時代遺留下來的許氏活動遺址。寨地處于高崗上,面積約10萬平方米,有許由寨墻半周(約35米)及許由墓。其中許由墓為圓形墓冢,冢高2.5米,冢前有墓碑,記載了許由的生平及許姓的變遷。這里成了世界許姓祭拜祖先的圣地。
4、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位于鄢陵縣城南5公里馬欄鎮,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臨洼地,東臨新建興國寺南墻,南臨大路,北為民房。興國寺塔為磚石結構六角九層樓閣式建筑,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周長20米,高1米,厚寬1米,經加固后寬為3米。塔身每層均裝飾斗拱、椽檐、綬花,塔檐外伸為1米,有門龕6個。鐵質塔剎,塔內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無存一層塔身南、北面辟半圓形拱券門。一層南門內筑有塔心室,北門內筑有臺階,由此門登臺階可上至第二層南門(龕)出,繞塔檐半周至第二層北門(龕),登臺階可上至第三層。可從第三層塔內用雙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層。塔身外部結構嚴謹,筆直崇秀,為典型的北宋建筑。該塔對研究宋代古建筑和佛教活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5、甘羅古柏

位于鄢陵縣柏梁鎮甘羅村,相傳因甘羅靈柩從古蔡河上游沖下至此擱淺,時人撈出,安葬堤上,建墓筑廟。故以人名村。現有甘羅墓、寺遺址。據傳:原占地540畝,寺院寬敞,樓閣宏偉壯觀,惜已廢。今墓前尚存古柏數株。其中漢柏一棵,樹高數丈,徑粗五尺,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鄢陵議事臺

位于鄢陵縣城南8公里馬欄鄉議事臺村,臺高5米,周圍300多米,為一橢圓形土臺。臺上原建筑其貌不詳,世傳為曹操為便于領導屯田筑議事臺,常集群臣幕僚,商討國家大事及屯田事宜。臺東北隅的一洼地(皇家洼)即為筑臺取土所挖。今議事臺附近,西有韓營,東南有郭營,臺前有崗口,西南有大營、小營、觀臺(曹操觀看練武之臺)、武崗(曹操練武場)、望田(曹操觀望屯墾田地之所)等。
此外,著名的鄭伯克段于鄢、晉楚鄢陵之戰、秦求易地、唐雎不辱使命等史事均發生于此。鄢陵一帶還盛傳賢士許由、宰相小甘羅、明永樂皇帝朱棣、民族抗日英雄陳德馨等人的故事,以及曹操議事臺、興國寺塔、三賢冢、醉翁亭碑等景點。這些優美的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鄢陵增加了濃厚的鄉土味道和民間氣息,讀之、聞之,猶如品咂一杯潺潺清泉,口齒留香,令人久久難忘。
四、到鄢陵去養生

花都溫泉是集溫泉別墅和大型野外湯池、品茗餐飲、客房會議、保健養生、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中原地區最大的露天溫泉泡湯度假區。豐富優質的高溫礦泉水水溫63攝氏度,富含鍶、偏硅酸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
走進“花都溫泉”或花溪溫泉,就像走進一個人與花、人與水交融的泉都世界。人工天鵝湖碧波蕩漾,游魚成群,野鴨戲水;沖浪池波濤拍岸,浪花飛濺;奇花異卉園萬花搖曳,爭奇斗艷;100多個湯池或隱藏于萬花叢中,或隱匿于別墅院內叮咚鳴響……泡在薄霧氤氳的溫水之中,聽山巒飛瀑的裊裊回音,看林間小道的繽紛落英,人自然地感受著一片清涼與安寧,不覺地生出“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感慨。

鄢陵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是我國“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以上。據專家考證,鄢陵65萬人中,80歲以上人口為13240人,100歲以上老人57人,每10萬人中有8.8個百歲老人,這些指標均已超過世界長壽之鄉標準。據監測,在鄢陵花木主產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6萬個—1.9萬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空氣”標準10倍以上,由于負氧離子具有自然康復理療功能,今年9月,鄢陵縣被正式授予“中國長壽之鄉”和“中國健康城鄉創建示范縣”。

鄢陵,一片風光旖旎的平原林海:無論是姹紫嫣紅還是嬌艷欲滴,鄢陵的芬芳在季節的輪回中愈顯繽紛多姿。初春“野芳發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陰”,秋天果實豐而滿枝,嚴冬蠟梅怒而傲雪,一年四季,鄢陵的平原林海都能讓百姓觀賞到變幻莫測之景觀。 鄢陵,一首氣勢恢弘的史詩:這里既有許由隱居牧耕、鄭伯克段于鄢的歷史記載,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遺韻。自漢初置縣之后2000多年,鄢陵雖然境域時有變化,建制屢有廢興,但“鄢陵”一名沿用至今,如一顆耀眼星辰在歷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