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湯,出自《金匱要略》,即膠艾湯去阿膠、艾葉、甘草;唐代藺道人(僧人)所著的《理傷續斷方》載有四物湯,用治跌打損傷,瘀積腹中作痛。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以四物湯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后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方中熟地黃補血滋陰,當歸養血和營,白芍藥養血斂陰,川芎活血行滯。以補血活血并用,補而不滯,行而不破。嗣后,歷代醫家將本方列為治療婦科病的主方,隨癥加減,適應證廣,茲選錄歷代醫家及作者用四物湯治療婦科病證的經驗如下。 [圖片]1.增損四物湯(《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 當歸(去蘆、酒浸) 白芍 川芎 干姜(炮) 人參各30克 炙甘草 15克 【用法】 研末,每服12克,水一盞,生姜3片,同煎至六分去渣,微熱服,不拘時候。 【功用】 補血和血,溫陽祛寒。 【主治】 “因產勞傷氣血,蓋血屬于陰,氣屬于陽,血氣一傷,陰陽互相乘克,所以乍寒乍熱。此特論陰陽不和之所由致者。亦有因產惡露下少,留滯胞絡,亦令人寒熱,但小腹痛急為異爾。陰陽不和,宜服增損四物湯”。 【方義】 用四物去熟地黃之滋膩,加炮姜味苦澀溫,溫陽祛寒,且可止血;人參大補元氣;炙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 【加減】 (1)產后氣血兩虛,脾胃虛寒,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脈細澀,加砂仁5克、木香5克,溫中止痛。 (2)產后氣血兩虧,腦失奉養;頭暈目眩,去干姜,加何首烏15克、天麻10克、菊花6克,補血熄風。? 【按語】 本方具有氣血雙補,溫陽祛寒的功效。用于產后氣血兩虛,陽虛發熱,自汗惡寒,頭痛體倦,懶于言語,舌淡苔白,脈浮虛略數。 [圖片]2.六合湯(《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 當歸(去蘆、酒浸) 白芍 川芎 熟地黃 官桂 莪術(炮) 【用法】 各等份,研末,每服12克,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空腹服。【功用】 養血活血,溫胞通經。 【主治】 婦室經事不行,腹中結塊疼痛,腰痛腿痛。 【方義】 用四物湯加肉桂暖胞宮,散積寒,通血脈;莪術辛苦而溫,行氣滯,祛寒邪,通月經。此方用于寒客胞宮,血凝經閉。 【加減】 (1)經閉難通,去熟地黃之滋膩,加紅花6克、澤蘭12克,辛散溫通,破瘀通經。 (2)寒客胞宮,血行不暢,小腹冷痛,加延胡索10克,溫通胞宮,活血止痛。? [圖片]3.紅花桃仁煎(《陳素庵婦科補解》)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熟地黃12克 紅花6~10克 桃仁10克 丹參15克 延胡索10克 香附10克 青皮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疏肝止血。 【主治】 素性抑郁,肝氣郁結,日久化火,迫血妄行,崩漏不止,色紫黯有塊,小腹脹痛或刺痛,口苦,舌邊紫黯,苔薄黃,脈弦澀。 【方義】 用四物湯加紅花、桃仁、丹參,活血祛瘀;香附、青皮疏肝開郁;延胡索祛瘀止痛。 【加減】 (1)本方性偏于溫,肝郁化火者,宜去青皮之溫燥,加柴胡10克、秦皮10克,疏肝清火;白茅根15克、藕節炭12克,清熱止血。 (2)病久陰虛,心煩失眠,咽干口苦,舌紅少津,脈細弦數,加女貞子12克、桑椹15克、旱蓮草15克,補陰養肝。 [圖片]4.柴胡六合湯(《醫壘元戎》) 【組成】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酒蒸)各30克 柴胡 黃芩各25克 【用法】 研為粗末,每服12克,水煎服。 【功用】 和解清熱,補血養胎。 【主治】 妊娠傷寒,胸脅滿痛,煩躁,脈弦數。 【方義】 柴胡和解達邪,疏暢氣機;黃芩清瀉肝膽之熱;四物湯補血養胎,補而不滯,活而不破,為妊娠養胎安胎之良方。 【加減】 (1)表寒重,惡寒重,發熱輕,身緊無汗,加荊芥6克、紫蘇葉4.5克,發散風寒。 (2)咳嗽吐痰,加杏仁10克、紫菀12克,祛痰止咳。? [圖片]5.增味四物湯(《蘭室秘藏》) 【組成】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三棱 干漆(燒至煙盡) 莪術 肉桂(去皮) 【用法】 以上各等分,研為粗末,每服15克,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溫服。 【主治】 婦人血積胞宮,寒凝血瘀,經來腹中冷痛,或經閉不來,四肢冷,苔白,脈沉遲。 【方義】 四物湯加肉桂助陽祛寒,溫暖血脈;三棱、莪術、干漆破血逐瘀,消積散結。 【加減】 (1)干漆有小毒,可去之,加入王不留行10克,破血通經。 (2)月經閉難通,加穿山甲6克,研末分3次沖服,性善走竄,活血通經,直達病所。? [圖片]6.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川芎6~10克 生地黃10克 桃仁10克 紅花6~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祛瘀血,調月經。 【主治】 月經先期,內有瘀血,紫黯有塊,小腹刺痛,舌邊紫黯,脈澀。 【方義】 桃仁、紅花活血祛瘀;四物湯養血活血,善調月經。 【加減】 (1)出血量多者,加白茅根15克、三七5克(研末,分2次沖服)止血化瘀。 (2)腹痛甚,加五靈脂10克(布包煎),活血止血,化瘀止痛。? (3)挾肝火,心?煩易怒,口苦,脈弦數,加柴胡10克、夏枯草12克,疏肝瀉火。 [圖片]7.知柏四物湯(《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 【組成】 知母12克 黃柏6~10克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生地黃12克 川芎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火養陰,和血調經。 【主治】 陰虛火旺,下灼胞宮,迫血妄行,發生崩漏,陰道忽然出血,量多色紅,或出血量少,淋漓不斷,心煩口渴,舌紅少津,脈細數。 【方義】 知母味苦微甘,質軟而潤,瀉腎火,滋陰潤燥,與黃柏同用,制陰虛火旺;四物湯補血和血,火降血寧,則崩漏止。 【加減】 (1)血出難止,加玄參12克、白茅根15克,養陰清火而止血。 (2)陰虧甚,咽干舌燥,五心煩熱,加龜板15克、旱蓮草12克,滋陰止血。? [圖片]8.加味四物湯(《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生地黃12克 地榆12克 荊芥炭6克 黃芩12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血和血,清熱止帶。 【主治】 濕熱下蘊胞宮,帶脈受傷,帶下如米泔,夾有血液,氣臭,陰部灼熱,小便短黃,舌紅,苔黃滑,脈數。 【方義】 將四物湯中的熟地黃改為生地黃,取其涼血清熱之功;荊芥炒炭,入血止血;生地榆涼血止血;黃芩清熱燥濕。 【說明】 原方用荊芥,筆者改為荊芥炭。 【加減】 (1)白帶黃稠氣臭,陰部瘙癢,加千里光12克、蒲公英15克、菝葜根15克,解毒止帶。 (2)小腹劇痛,加香附6克、延胡索10克,理氣活血而止痛。? [圖片]9.清宮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生地黃12克 川芎6克 牡丹皮10克 白薇10克 地骨皮10克 白茅根12克 香附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熱涼血,和血調經。 【主治】 素體熱盛,或過食辛辣厚味,日久化熱,或肝郁化火,下灼于胞,血熱熾盛,迫血妄行,月經超前而至,量多深紅,心胸煩熱,面紅唇赤,口干,舌質紅,苔薄黃,脈沉數或滑數。 【方義】 將四物湯中的熟地黃改為生地黃,清熱涼血;牡丹皮清血熱,辛苦氣香,能宣達血中伏火;地骨皮、白薇清血熱,涼胞宮;白茅根味甘性涼,清熱止血,少佐香附開郁調經,而不溫燥;甘草協調諸藥。 【加減】 (1)火邪盛,心煩口渴,脈數有力,加黃柏3~5克,清胞瀉火。 (2)陰液偏虛,舌紅少津,脈細數,加玄參12克,清熱養陰。? [圖片]10.溫宮四物湯 【組成】 當歸15克 熟地黃12克 川芎10克 白芍(酒炒)10克 吳茱萸6克澤蘭12克 沉香4.5克 香附10克 玫瑰花4.5克 甘草3克【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溫宮祛寒,活血行滯。 【主治】 感受寒邪,或過食生冷,或經期下冷水,血為寒凝,阻塞胞宮,月經延后,色黯紅量少,小腹冷痛,舌苔白,脈沉遲。 【方義】 四物湯加吳茱萸,辛苦性熱,溫散寒邪,行氣止痛;澤蘭辛溫氣香,散寒活血;沉香辛散溫通,祛寒邪,行滯氣;玫瑰花甘微苦溫,理氣活血;甘草和中,緩和諸藥。 【加減】 陽氣虛,四肢冷,少氣懶言,面色蒼白,脈沉細遲,去澤蘭、香附,加黨參15克、鹿角膠12克(烊化,分3次沖服),補氣溫陽。 [圖片]11.清經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生地黃12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黃柏炭6克 地骨皮12克 槐花12克 茜草根12克(炒炭)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熱涼血,和血調經。 【主治】 陽盛火旺,下灼胞宮,迫血妄行,月經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稠而熱,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 【方義】 將四物湯中熟地黃改為生地黃,質柔養陰,清火涼血;黃柏炭清火止血;地骨皮清熱涼血;槐花、茜草炭涼血止血;甘草清火養胃,協調藥性。 【加減】 (1)血多難止,加柏葉炭12克、小薊炭12克,涼血止血。 (2)挾有肝火,心煩易怒,口苦,脈弦數,加黃芩炭10克、夏枯草15克,清肝止血。? (3)腹痛甚?,加川楝子10克,五靈脂10克(布包煎),行氣活血而止痛。 [圖片]12.固攝四物湯 【組成】 當歸10克 白芍12克 熟地黃12克 川芎4.5克 人參6克 山藥15克 棕櫚炭12克(包煎) 梔子炭6克(包煎)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氣攝血,和營調經。 【主治】 脾氣虛弱,血失固攝,經血失約,量多淡紅,氣短懶言,神疲心悸,面色[圖片]白,舌質淡,苔薄,脈虛弱。 【方義】 用四物湯而減輕川芎劑量,因其辛溫香竄;人參、山藥、炙甘草補氣益脾;棕櫚炭收澀止血;梔子炭清熱止血,以防補氣血藥助火。 【加減】 (1)中氣下陷,小腹重墜,動則氣短,加升麻10克,葛根10克,升舉脾胃清氣。(2)血多難止,加阿膠12克(烊化沖服)、側柏葉炭15克,養血止血。? [圖片]13.增經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熟地黃15克 白芍12克 川芎10克 制何首烏15克 龍眼肉12克 丹參15克 合歡花12克 雞血藤膏12克 佛手花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營血,增經水。 【主治】 素體不足,或久病血虛,胞宮血少,行經量少,色淡紅,或點滴即凈,或小腹隱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方義】 用四物湯加何首烏益肝腎,補營血;龍眼肉補心脾,益氣血;丹參養血活血;合歡花解郁安神,且能活血;雞血藤膏養血利經;佛手花理氣和中,以防補血藥阻滯氣機,有礙脾胃之運化。 【加減】 (1)脾胃不健,血之化源不足,脘滿納差,加白扁豆12克、谷芽15克,補脾健胃。 (2)兼有熱邪,口渴,脈虛數,加黃芩6克,清瀉熱邪。? [圖片]14.通經四物湯 【組成】 當歸須12克 赤芍12克 生地黃10克 川芎10克 紅花6~10克 丹參15克 凌霄花6克 虎杖12克 香附10克 牛膝12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氣通經。 【主治】 瘀血停積胞宮,月經數月未行,小腹脹痛或刺痛,舌邊紫黯,苔薄黃,脈沉澀。 【方義】 將四物湯中當歸改為當歸須,破血祛瘀;白芍改赤芍,祛瘀通經;熟地黃改為生地黃,而不滋膩;紅花、丹參、虎杖、凌霄花祛瘀通經;香附理氣開郁,氣機暢則血暢通;牛膝質重下行,祛瘀血,通經脈;甘草緩和諸藥。 【加減】 (1)寒客胞宮,血凝經閉,小腹冷痛,舌苔白,脈沉遲;去凌霄花、虎杖,加官桂6克、澤蘭12克,溫宮通經。 (2)瘀積化熱,口渴,舌苔黃,脈數,加天花粉12克、益母草15克,清熱活血。? [圖片]15.定痛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川芎10克 生地黃10克 香附10克 荔枝核10克 延胡索10克 大血藤12克 玫瑰花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理氣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 氣滯血瘀,阻滯胞宮,經來小腹脹痛或刺痛,經水紫黯有塊,舌紅邊黯,脈沉弦或弦澀。 【方義】 將四物湯之熟地黃改為生地黃,活血調經而不滋補;香附理氣開郁;荔枝核行氣散滯而止痛;延胡索活血行瘀而止痛;大血藤活血散瘀而通絡;玫瑰花行氣活血,且可調中醒脾。 【加減】 (1)寒阻血凝,經來小腹冷痛,月經量少,苔白滑,脈沉遲,加吳茱萸6~10克,艾葉6克、沉香3克,祛寒理氣而止痛。 (2)肝氣滯結,血行不暢,阻塞胞宮,經來小腹脹痛或刺痛,兩脅及乳房作脹,脈弦澀,加青皮2克、川楝子10克,疏肝理氣。 [圖片]16.養宮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熟地黃15克 川芎10克 枸杞子12克 黨參12克 山藥12克 橘核10克 絲瓜絡10克 玫瑰花3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氣益血,和營止痛。 【主治】 素體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氣虛血少,胞宮脈絡失養,經期或經后,小腹綿綿作痛,按之柔軟,月經量少,色淡紅,神疲體倦,少氣懶言,舌質淡,苔薄,脈細無力。 【方義】 用四物湯加枸杞子補腎益血;黨參補中益氣;山藥補脾益腎;橘核理氣止痛;絲瓜絡活血通絡;玫瑰花行氣而不耗散,活血而不破血;甘草和中養胃,與白芍藥配伍,和營止痛。 【加減】 (1)痛引腰部,加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補腎壯腰。 (2)兼有熱邪,口渴,小便黃,加十大功勞葉6克、天花粉10克,清熱生津。? [圖片]17.清澀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生地黃12克 川芎6克 地骨皮10克 黃柏炭6克 生地榆12克 白頭翁12克 棕櫚炭12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熱涼血,和營澀血。 【主治】 熱邪下灼胞宮,迫血妄行,突然陰道出血如涌(崩),或出血量少,淋漓不斷(漏),色深紅,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數。 【方義】 將四物湯中的熟地黃改為生地黃以清熱涼血,且善止血;地骨皮清胞涼血;黃柏炭清胞止血;生地榆、白頭翁涼血止血;棕櫚炭收澀止血;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 (1)血多難止,加藕節炭15克、側柏葉炭12克,收斂止血。 (2)肝火下擾胞宮,發生崩漏,心煩易怒,口苦,脈弦數,加生牡蠣15克、秦皮10克,清肝降火。? [圖片]18.平沖四物湯 【組成】 當歸10克 生地黃12克 白芍藥10克 川芎5克 代赭石15克(布包煎) 生牡蠣15克(布包煎) 黃芩炭10克 白茅根15克 茜草根炭10克 杜鵑花6克 甘草3克 【用法】 先煎代赭石、生牡蠣20分鐘,后入諸藥同煎服。 【主治】 肝火素旺,沖脈附于肝,至行經期,沖氣較盛,肝火隨沖氣上逆,迫血上溢,發生吐血、衄血,量多色紅,月經量逐月減少,心煩易怒,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數。 【方義】 將四物湯熟地黃改為生地黃,以涼血止血;代赭石、生牡蠣平肝火,降沖逆;黃芩炭清肝止血;白茅根、茜草炭、杜鵑花涼血止血;甘草清熱,調和諸藥性。 【加減】 (1)血多難止,加紫珠10克,藕節炭15克,涼血止血。 (2)大便秘結,加大黃炭6~10克,通便瀉火而止血。? [圖片]19.清帶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生地黃10克 黃芩10克 佩蘭10克 茯苓12克 白馬骨12克 白花蛇舌草15克 虎杖12克 香附6克 薏苡仁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熱解毒,活血止帶。 【主治】 濕熱蘊久成毒,或手術受傷,濕熱毒邪侵入,傷及任帶,帶下黃稠,或黃綠如膿,或渾濁如米泔樣,或挾血液,氣臭難聞,瘙癢灼熱,或小腹痛,小便短黃,舌紅,苔黃滑,脈弦滑數。 【方義】 將四物湯中的熟地黃改為生地黃,清熱涼血;黃芩清熱燥濕;佩蘭芳香化濕;茯苓淡滲利濕;白馬骨清熱利濕,活血祛風;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虎杖祛濕熱,解熱毒;香附理氣滯,止腹痛;薏苡仁滲濕熱,健脾胃。 [圖片]20.消炎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赤芍12克 生地黃12克 川芎10克 紅藤15克 薯莨12克蒲公英15克 忍冬藤15克 穿心蓮15克 虎杖12克 萹蓄15克 烏藥10克 薏苡仁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消炎止帶。 【主治】 濕熱蘊于胞宮,日久成毒,氣滯血瘀,沖任受阻,小腹脹痛(日久則刺痛),病重者有壓痛,帶多黃稠,或赤白相兼,氣腥臭,小便短黃,舌紅,黃黃滑,脈滑數。 【方義】 將四物湯中的白芍改為赤芍,以活血祛瘀;熟地黃改為生地黃,以清熱涼血;加紅藤活血止痛,清熱解毒;薯莨活血解毒;蒲公英、忍冬藤、穿心蓮解毒消炎;虎杖清熱利濕,祛瘀止痛;萹蓄清利濕熱;烏藥辛散香竄,行氣止痛;薏苡仁滲利濕熱,清養脾胃。 【加減】 (1)小腹劇痛,加五靈脂10克(布包煎),祛瘀止痛。 (2)濕熱蘊結?難化,舌苔黃滑厚,加佩蘭12克,芳化濕濁。 (3)大便秘結?,加大黃6~12克,清導熱結。 [圖片]21.安胎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熟地黃12克 川芎6克 黨參12克 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 菟絲子12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養血益氣,補腎固胎。 【主治】 血虛不能養胎,氣虛不能載胎,腎虧則胎不固,胎動不安,小腹時有下墜感,腹痛,腰痛,或陰道有少許出血,頭暈目眩,神疲肢倦,心慌心悸,面色[圖片]白,舌淡苔薄,脈細滑。 【方義】 四物湯加桑寄生補血益腎而安胎;黨參、炙甘草補中益氣;杜仲、菟絲子補腎固胎;茯苓補脾,淡滲下行,使養血、益氣、補腎藥無壅滯之弊。 【加減】 (1)陰道下血,時流時止,加阿膠12克(烊化沖服)、旱蓮草15克,補血止血。 (2)中氣下陷,胎往下墜,小腹及肛部發脹,加白術12克、升麻10克,補氣升陷。 (3)兼熱邪,口渴,舌苔黃,脈滑數,加黃芩10克,清熱安胎。 (4)脘滿納少,加厚樸花4.5克,佛手花5克,理氣健胃。 [圖片]22.理胞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熟地黃12克 白芍12克 川芎6克 續斷12克 小茴香4.5克 艾葉4.5克 甘草3克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養血和營,理氣止痛。 【主治】 素體不足,懷胎后,賴營血養胎,營血日少,氣行不利,小腹隱痛,按之痛減,頭暈心悸,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細滑。 【方義】 用四物湯加續斷養血安胎,且理血滯;小茴香理氣止痛;艾葉理氣血,安胎止痛;甘草和胃,緩急止痛。 【加減】 (1)偏寒者,腹部冷痛,得溫則減,舌苔白,脈沉緊或細遲,加砂仁4.5克,溫里散寒。 (2)偏?熱者,腹痛有熱感,口渴,脈數,加黃芩10克,清熱安胎。 (3)脾胃虛,脘腹脹滿,納少,加白術12克、陳皮6克,補脾胃,理氣滯。? [圖片]23.四物湯去熟地黃加三花方 【組成】 當歸12克 赤芍10克 川芎10克 紅花6~10克 凌霄花6克 玫瑰花4.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利氣止痛。 【主治】 產后惡露不下,瘀停胞宮,小腹脹痛,瘀積甚者,小腹刺痛,或捫之有塊,舌邊紫黯,脈澀。 【方義】 用四物湯將白芍改為赤芍,以活血祛瘀,并去熟地黃之滋膩;加紅花、凌霄花化瘀止痛;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溫,芳香行氣,色赤活血,且能調中和胃;甘草緩和諸藥。 【加減】 (1)小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0克,行瘀止痛。 (2)偏寒者,小腹冷痛,舌苔白,加桂枝6~10克,祛寒行瘀。? (3)偏熱者?,心煩,口渴,小便黃,舌苔黃,加天花粉12克,清熱除煩,祛瘀散結。 [圖片]24.定暈四物湯 【組成】 當歸15克 白芍12克 熟地黃15克 川芎6克 黨參15克 菊花6克天麻10克 炙甘草6克 陳皮4.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血益氣,養腦定暈。 【主治】 素體氣血不足,或產時出血過多,氣隨血泄,腦失所養,頭暈目眩,心慌心悸,少氣懶言,面色蒼白,或汗出淋漓,舌質淡,脈細或浮大而空。 【方義】 用四物湯加黨參、炙甘草補脾益氣;菊花、天麻清利頭目而定眩暈;加少量陳皮,疏理氣機,健脾調中,以防補益藥阻氣礙胃。 【加減】 (1)血虧甚者,加何首烏15克,枸杞子12克,補血益腎。 (2)兼火者,口渴,舌苔黃,加黃芩10克、桑葉6克,清宣風火。? [圖片]25.清腦四物湯 【組成】 熟地黃15克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川芎4.5克 黑芝麻15克 穞豆衣15克 黃芩10克 夏枯草12克 天麻10克 菊花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血養肝,熄風止痛。 【主治】 素體血虧,或臨產血流過多,營血虛少,肝失所養,風火上擾于頭,頭部隱痛,或稍感脹痛,心煩易怒,口苦,舌淡紅,苔薄黃,脈小弦數。 【方義】 四物湯加黑芝麻、穞豆衣養血熄風;黃芩、夏枯草清降肝火;天麻、菊花熄肝風,止頭痛。 【加減】 (1)頭痛甚,加僵蠶10克,熄風止痛。 (2)心煩失眠,加夜交藤12克、合歡皮10克,養血安神。? [圖片]26.安神四物湯 【組成】 熟地黃15克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川芎6克 酸棗仁12克 丹參12克 夜交藤15克 合歡花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營血,寧心神。 【主治】 分娩時血出過多,營血大傷,奉養心之血不足,神不守舍,夜難入睡,甚至通宵不寐,頭暈心悸,精神疲乏,面色淡白,舌質淡,脈細無力。 【方義】 用四物湯加酸棗仁潤燥補血,養心安神;丹參清熱活血,除煩安神;夜交藤養血安神;合歡花和營血,安心神。 【加減】 (1)心胸煩熱,加淡竹葉6克、鮮燈心草12克,清心除煩。 (2)脘滿納少,加佛手花6克、白扁豆12克,醒脾開胃。? [圖片]27.平悸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熟地黃15克 白芍12克 川芎6克 桑椹15克 柏子仁12克 龍眼肉15克 生龍齒15克 甘草3克【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血養心,鎮心平悸。 【主治】 素體不足,產后營血已虧,心失血養,心悸心慌,體倦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少,脈細無力。 【方義】 用四物湯加桑椹甘潤補血;柏子仁甘平質潤,養心定悸,其氣清香,醒脾益胃;龍眼肉補心脾,養營血,寧心悸;龍齒甘澀質重,鎮心定悸;甘草和中養胃,調和藥性。 【加減】 (1)夜難入眠,加穞豆衣15克、夜交藤15克,補血養心。 (2)心經有火,心煩不安,胸中悶熱,加黃連3克、淡竹葉6克,清心除煩。? [圖片]28.除煩寧心四物湯 【組成】 熟地黃15克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川芎4.5克 穞豆衣15克 丹參12克 十大功勞葉6克 地骨皮10克 青蒿6克 白茅根12克 甘草3克 【用法】 補陰血,退虛熱。 【主治】 產后陰血不足,火邪偏旺,擾心則心胸煩熱,竄肢則手足心灼熱,暈眩,體倦無力,舌淡紅,脈細數。 【方義】 用四物湯加穞豆衣之甘涼輕清,養陰血,除煩熱;丹參養血,除煩寧心;十大功勞葉輕清虛熱;地骨皮甘淡而寒,養陰退熱;青蒿辛苦而寒,其氣芳香,退虛熱,且能使邪外達;白茅根甘涼多汁,清熱生津,透達熱邪,且能利水,使補血藥補而不滯;甘草養胃清熱。 【加減】 (1)陰虛者,咽干口渴,加知母12克,養陰生津。 (2)脾胃不健,脘滿納呆,加扁豆衣12克、玳玳花6克,補脾和中。? [圖片]29.斂汗四物湯 【組成】 熟地黃15克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川芎4.5克 女貞子12克 麥門冬12克 黃柏4.5克 桑椹15克 煅牡蠣15克(布包煎) 浮小麥2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血益陰,收澀止汗。 【主治】 素體火盛,分娩時血出過多,陰液隨之受傷,陰虛內熱,迫汗外泄,汗出較多,動則加劇,或入睡后出汗,頭暈體倦,面色無華,手足心熱,咽干口渴,舌淡紅少津,脈細數。 【方義】 用四物湯加女貞子滋補腎陰;麥門冬養陰生津;黃柏苦寒瀉火,保護陰液;桑椹滋陰補血;煅牡蠣收斂止汗;浮小麥苦涼清熱,收斂汗液。 【加減】 (1)氣血兩虧,汗多難止,體瘦神疲,少氣懶言,加太子參12克、山藥15克,補氣養陰。 (2)心慌心悸,加酸棗仁15克,補心斂汗。? [圖片]30.壯腰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熟地黃15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桑寄生15克 續斷12克 杜仲12克 狗脊12克 絲瓜絡10克 薏苡仁15克 石南藤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養血補腎,祛濕壯腰。 【主治】 素體腎虧,產時失血多,精血虛弱,風濕侵襲于腰,腰部悠悠酸痛,或有重著感,頭暈目眩,兩足酸軟,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 【方義】 用四物湯加桑寄生益精血,壯腰膝,祛風濕;續斷補肝腎,行血脈;杜仲補腎壯腰;狗脊補腎氣,強腰膝,祛風濕;絲瓜絡活血通絡;薏苡仁養脾胃,滲濕濁,利關節;石南藤祛風除濕,強腰膝,通節絡。 【加減】 (1)兼寒濕,腰部冷痛,舌淡苔白,脈沉遲,加桂枝10克通陽散寒,淫羊藿10克補腎陽,祛寒濕。 (2)兼濕熱,腰部重痛,小便黃,舌苔黃滑,脈滑數,去熟地黃,加蒼術6~10克、黃柏6克,清熱祛濕。? [圖片]31.防麻四物湯 【組成】 當歸15克 熟地黃12克 白芍12克 川芎10克 防風10克 天麻12克 桑枝15克 絡石藤10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養血和營,祛風通絡。 【主治】 產后出血過多,四肢百骸空虛,筋脈失養,風邪侵襲經絡,肢體關節疼痛,或伴麻木,頭暈,體倦乏力,舌淡紅,苔薄,脈細無力。 【方義】 用四物湯加防風疏散風邪,而不溫燥;天麻味甘微辛,不僅能息肝風,且可疏散風濕,通痹止痛;絡石藤祛風通絡;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 (1)兼寒者,肢節冷痛,舌苔白,脈細遲,加桂枝10克、千年健10克,祛寒通痹。 (2)兼熱者,肢節熱痛,舌苔黃,脈滑數,加黃芩10克、薏苡仁15克,清熱利痹。? [圖片]32.潤通四物湯 【組成】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熟地黃12克 川芎5克 火麻仁12克 桃仁10克大黃3~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養血潤燥,滑腸通便。 【主治】 分娩時出血過多,不能潤滑腸道,傳導不利,大便干燥,數日不通,頭暈目眩,脘腹脹滿,體倦乏力,面色萎黃,舌淡紅,苔薄黃,脈虛數。 【方義】 用四物湯加火麻仁甘平多液,潤柔滑利,潤燥通便;桃仁甘平潤滑,通利腸道;用小劑量大黃,輕下腑結;甘草和中養胃。 【加減】 大便難通,加枳實12克,破氣導滯。 [圖片]33.通乳四物湯 【組成】 熟地黃15克 當歸15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黨參15克 山藥15克穿山甲(炒)6克 王不留行10克 絲瓜絡10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氣養血,增液通乳。 【主治】 氣虛血少,乳汁化源不足,乳汁量少,汁清稀,頭暈神疲,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方義】 用四物湯加黨參、山藥、炙甘草補脾益氣;穿山甲、王不留行通利乳汁;絲瓜絡通達乳絡。 【加減】 (1)脾胃虛弱,脘滿納差,加白術12克、雞內金6克,補脾胃,助運化。 (2)兼內熱,心煩口渴,舌苔黃,脈虛數,加天花粉12克、黃芩10克,瀉火生津。? [圖片]34.提宮四物湯 【組成】 熟地黃15克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川芎10克 黃芪15克 山藥15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枳殼12克 益母草15克 黃柏3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氣養血,升陷提宮。 【主治】 素體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加之產程過長,用力太過,中氣下陷,胞宮失于提攝,陰戶中有物突出,過勞則甚,小腹下墜,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虛弱。 【方義】 用四物湯加黃芪、炙甘草補中益氣;山藥補脾胃,益腎氣,且有固澀收攝之功;升麻、柴胡升舉下陷之氣;枳殼行氣;益母草活血縮宮;少佐黃柏苦寒瀉熱,以防甘溫藥助火。 【加減】 (1)脘腹脹滿,納少,去熟地黃之滋膩滯中,加白扁豆12克、山楂12克、雞內金6克,補脾健胃。 (2)兼腎?氣虛,夜多小便,腰酸痛,加菟絲子15克、益智仁10克,補腎縮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