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后世誰能想
娛樂當前差不多
數量如能評勝負
乾隆賽過老東坡
話說公元2008年4月初,有一個在北京漂泊了多年的異鄉人,在經歷了年初的風波和雪災之后,終于可以在清明節前回家給已故的父母親上墳了。
車過合肥以后,他聞到了南方春天的氣息,看見了久違了的油菜花,便在車上吟道:“草長鶯飛,油菜花黃,又見江南好春光。闊別多月,夢里依稀,終于踏歸程,回故鄉。……”
他趕緊把這首詩記在手機屏幕上,發給了他的幾個好同學。
在鄉下小住期間,身在親情美景之中,他詩興大發了,以手機為紙筆,向同學們頻頻“信騷擾”。后來,把六首詩打印出來,想投稿報社,可是信到了信箱口又縮手了:他怕退稿。于是他想到了開博客。
幾天后,2008年4月20日20點,一個名叫“蕭蕭詩園”的博客,在博客網誕生了(http://xiaoxsy.)。且看他的開博留言:“本人姓蕭,愛聽簫聲,喜歡詩歌(尤其是古詩詞),熱愛田園山水。這里主要發表詩詞,也發表其他文字和圖片。
我希望借此平臺,直抒胸臆,并與網友交流!”后來,他又在搜狐、新浪、網易、百度空間、博客秀等網站復制他的博客,最后長駐于新浪網(4月26日起)。不久以后,“蕭蕭詩園”改名為“蕭園”。開博時的副標題開始為“懷舊空吟聞笛賦”,去年底改為“記憶,感悟,心情”。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就是一年。一年間,他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偷閑寫作,到11月13日博文達到50篇(用7個月時間),在他的主要工作告一段落以及寫順手之后,在2009年1月2日達到100篇(用8個半月時間),終于在開博1周年前夕,達到200篇(除去2篇轉載文章)。
他的詩歌,什么詩體都有,而以七絕為主。一開始,他并不懂得詩詞格律,所寫的詩歌,有的用長短句的形式,像詞,但又不屬于任何詞牌,直到前不久,他才填寫了幾首詞。他本來是想到了晚年再去寫詞的,“老去填詞效稼軒”(學辛棄疾),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已經提前寫上了。
說來也怪,他原本是不想按照格律來寫詩詞的。他在《新詩有感》中說:“今人已不再以舊體詩詞為重要的交流娛樂手段了,歌曲更是百花齊放,所以我們的詩歌大可不必太拘泥格律,因為那樣是不是太累了?但我仍然敬佩那些以古體格律作詩填詞的人,并喜歡閱讀他們的詩詞作品。”
其實,蕭園在上大學時是寫過新詩的,在那個新詩盛行的年代,他也趕時髦地加入了班上七八位同學組成的詩社,當時他最喜愛的詩人有江河、楊煉、北島、舒婷等等。大學畢業后,他偶爾還能寫出幾首呢。
但他在“去年六月通詩律”后,就學寫舊體詩(格律詩)了。他在《吟詩詞》中說:“近來吟唐宋詩詞甚多,常入古詩之意境。恍惚與古詩人合為一體,或同行、并行,可見古今有通感焉。”他以古人為師:“唐宋已隔千歲遠,詩篇每誦總如新。真情實意通今古,猶似前人帶我行。”他愛上舊體詩了,稱之為“新唐詩”。在聽了畫家范曾關于中國古詩詞之美的講座后,他寫道:“書生學問淺,舞弄腐與酸。文改三回順,詩求一字安。”他越來越發現中國古詩詞之美了:形式美、音韻美、意境美、哲理美、詞句美、對仗美,等等。他還準備老了以后學習陸游刪改詩歌。可以說,蕭園已經徹底成為一位舊體詩的作者了。
他都寫了些什么?什么都有!他憶童年、思父母、夢故鄉、謳親情。以歌風花雪月為主。他也抒懷,用范曾的話講,叫“頗抒己懷”。他詠柳,一連寫了12首呢,并且認為古人的詠柳詩歌,因為風俗與今天的有差別,所以今人難以體會到其中的美,要寫出新時代的詠柳詩。他放言:“天降人間一小蕭,風花雪月樂逍遙。古來詠柳多詩句,惟有知章不讓超。”多么狂妄的語言!而他自己卻稱:“詩人多妄語,偶爾發輕狂!”
不過,詩人也有“江郎才盡”的時候。他曾經說:“蕭郎才已盡,不敢亂呻吟。欲覓佳詞句,還應網上尋!”
蕭園還寫了近30篇的散文、雜文、隨筆。他時間緊,或者是筆頭懶,不然的話他的散文、雜文會更多一些的。
欲知蕭園今后要寫些什么,待到明年此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