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門前一棵碩大無比銀杏樹葉,承受著淅淅瀝瀝的雨水,發出沙沙的響聲,一大早就就下雨。細雨紛飛、大雨滂沱。下雨,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但這個雨是人們望眼欲穿久旱之云霓,干旱之中的雨其珍貴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雨本就不大,聲音極小極小,小到“無”的程度。但我家門前有棵枝繁葉茂的銀杏樹,片片樹葉象翩翩起舞的展翅蝴蝶。細雨沙沙,雖聲不響,然而,雨水在擴葉上越聚越多,終難承重,一滴滴滾落下來,滴滴嗒嗒落在地上,于是就不“細無聲”了。 竹塢無情水檻清,相思迢違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聽雨本就是雅人怡事。而鄙人說雅不雅,說俗也不俗,介于雅俗之間吧!但卻喜滋滋,平淡淡,靜巧巧地坐在窗前耐心而欣然傾聽雨水敲擊樹葉的滴答聲。 
煙雨里一縷多情的雨絲撲進來,微飔攜來了沁滿花香的空氣,絲絲縷縷浸染心田,讓人全身都感到舒暢。這樣的雨天,最適合沏一盞香茗,靜靜地守一窗煙雨,讓心靈去散步。此時此刻有聲勝無聲,心情無量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免落鶴起。
臨風聽煙雨,憑窗且凝眸。灰色的天空中,飄著細密的雨絲,淅淅瀝瀝,雖沒有暴雨的滂沱,卻也在纏綿里含著力量,在熱烈里蓄著渴望,以細膩的柔情滋潤著萬物。風輕輕地撥動雨滴的弦,或清脆或悠揚。怎不讓人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心情隨之舒展愉悅,晴朗開闊,仿佛溢滿了青春活力,升華少有的精神境界。這雨莫不是煙雨江南的情韻?此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都隱進綿綿的厚厚簾幕,只有那棵參天的古銀杏樹,抖落著細細的雨絲,靜靜地,靜靜地,若有所思。 
古詩中聽雨之作品比比皆是,朗朗上口,廣為傳頌。不乏文人騷客也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床”。就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的佳句。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首聽雨的境界可想而知。而今的我不僅僅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而是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今日聽雨,意也興高采烈。這里并無多少雅味。完完全全是一“俗人”。喜之于莊稼,心緒那遼闊原野上的五谷雜糧。生在農村,長在鄉下,農業生產,時令季節,犁耙鍬鋤,描秧下種,不說樣樣精通,但也象模象樣。耕過田,插過秧,割過麥稻,整過溝箱......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言行上展示著農民的風采。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的希望就是五谷豐登,年年好收成。天一旱就威脅莊稼的成長。就算住在城里,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于農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天上云氣。日日盼變變幻風云,憂心如焚,徒喚奈何。 
今晨,我夢成真,平靜祥和的坐在窗前,聽頭頂的雨聲,不禁神馳沃野,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方正正,有的歪歪斜斜的農田里,莊稼的每一葉片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的吸吮著天降甘霖,貪婪的享受甜甜的雨滴。本來有點枯萎的變青了,本來是青的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蔥郁,一片黛璧,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我心又收回,收回到住房,收回到屋后的小山,樹林,收回到門前的花壇,荷塘。荷塘中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一個漣漪接著一個漣漪。荷葉上的雨滴似珍珠亮晶晶的隨風滾來滾去,一粒粒滑落水中又一粒粒形成,生生滅滅,來來往往。經過雨水的洗涮滋潤的小荷花則更加清麗鮮艷奪目。 
我的心更收近一層,收到大樹葉上,收到自己的腔子里。樹葉沙沙如故,我的心情愉悅有加。但有時又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只好潛心默禱,祝愿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 你在本篇停留 · 謝謝你來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