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畢寶魁的博客 81--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細輕柔的彩云仿佛在賣弄機巧,牛女二星仿佛在傳遞他們的幽怨。在七夕的夜晚,她們正在暗暗渡過銀河前去見面幽歡。神仙世界中的一次相逢和愛戀,便勝過凡夫俗子的無數次繾綣。 溫柔的愛情像水一樣晶瑩,短暫的幽會仿佛夢境一般朦朧。不忍心回頭觀望歸去時的鵲橋,那實在令人憂心忡忡。兩人的情意如果能夠天長地久真心相愛,又何必追求日日夜夜都在一起而形影不分? 【注釋】 [鵲橋仙]詞牌名。雙調五十六字。 [纖云句]意謂縷縷云彩變幻出巧妙的花樣。秋云多變幻,俗稱“巧云”。以喻織女織出云錦的手藝精巧。舊俗,七夕為乞巧節,“巧”字亦扣七夕。 [飛星]指牛郎、織女二星。傳恨:流露離別之恨。 [銀漢句]指牛郎、織女渡銀河相會。銀漢:銀河。 [金風玉露]秋風白露。舊說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屬金,故秋風曰“金風”。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忍顧]不忍顧。鵲橋:傳說七夕織女渡銀河,使鵲為橋。 [朝朝暮暮]謂朝暮相守,時刻不分離。 【評析】 牽牛、織女之名最早見于《詩經》的《大東》,而二星成為夫婦的故事則成于漢代,以這一神話題材寫詩在漢魏時代便已經出現。《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便屬此類。其后,由這一天象所引起的民間傳說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并引出一些風俗。文人以此為題材的作品也不斷出現。以宋詞言,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著名詞人都有此類題材的詞章。但秦觀此詞卻能自出機杼,化故為新,一反相思離別的纏綿感傷,而歌頌牛、女的堅貞愛情,立意新穎,格調高雅清新,給人以啟迪和安慰。 上片寫牛、女相會。以兩對句起頭,既寫七夕景色,又景中見情,第三句寫雙星渡河,四、五句表明了對這一神話故事愛情意義的認識。過片亦為對句,寫雙星的短暫會晤,“忍顧”一句包含了深深的依戀和惆悵。接著轉而為高昂,深化了雙星故事的意義,且使人的感情拔俗而升華。古人忌以議論入詞,此詞中的寫景、抒情則僅為輔弼,而以議論來點明題旨。并賦予這樣的意義:如果夫妻感情純真,兩情相悅,那么即使短暫的分別又有什么關系?心靈的默契相通勝過肉體的長相廝守,這便為分別離居的夫妻找到了感情方面的一種寄托。歌頌和提倡高尚美好的愛情觀,立意自然高拔脫俗,是本詞思想價值所在,也是其倍受重視和喜愛的根本原因。沈際飛說:“七夕以雙星會少別多為恨,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臭腐為神奇。”(《草堂詩余正集》)全詞用象征手法,以天上牛、女雙星暗喻人間之男女。句句寫天上,句句喻人間;句句寫雙星,又句句喻男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