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奇 安然 從3月中旬起,英國小留學生的話題引起持續而廣泛的熱議。截止4月13日,已有四個專門接回小留學生的包機班次,當然費用自理,可以肯定后續會有更多的包機航班。目前的包機有一個保護幼小原則,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有困難的人員優先。
此前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采訪中提到,中國在英國有大約1.5萬小留學生,這是目前普遍接受的一個數據,這還只是到英國的小留學生。眾所周知,對于小留學生而言,英國并不是最熱的留學目的地,還有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瑞士、法國,可以說,中國的小留學生們正在先一步走向世界。 網絡上分析“到英國讀小學,一年最基本也要30萬人民幣”,那么每年有上萬家長把中小學階段的孩子送到英國,這些家長肯定是中產之上。 可以看到,除了相對富裕的企業管理層外,很多薪酬并不高的普通員工也正在用積蓄把孩子送出國門。 2010至2018年數據顯示,出國留學生數量復合增長率達11%。2018年度新申請出國留學人數為62.21萬,其中自費比例為95.85%。2019年尚無官方數據,但進一步增長無疑,從留學英國數據可見一斑:英國駐華大使館數據,2019年約12萬中國學生赴英留學,較2018年增加了3萬人左右。當前留學生存量數,外交部副部長4月2日介紹道:“我國海外留學人員總人數160萬,目前尚在國外的大約有142萬人。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美國41萬人,加拿大23萬人,英國約22萬人,德國、法國約11萬,澳大利亞、新西蘭約28萬,日韓約18萬人”。 現實中我們能體會到,低齡留學生數量在快速增加,一些數據也在體現這一趨勢。中國產業信息網資料顯示,在美國的中國低齡留學生(初高中)2011年是8000多,2016年飆升至5萬多;有計劃送子女赴國外讀書的高凈值人群中,四成計劃在高中時送子女出國留學,約15%計劃在高中以下就出國學習。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出國讀高中(及以下)的學生占當年所有出國留學學生的36%,2013年這一比例不到23%。數據顯示:2018年申請赴加拿大留學的中國學生中,申請中學及以下占比接近30%。 這么大量的中產家庭把孩子送到西方國家讀小學、中學、大學,原因何在?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低齡留學生,不能都簡單歸因為生活條件提高或是家長的焦慮吧。 基礎教育水平提升空間很大,分布不均衡也是一大癥結。中考之前的基礎教育,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多年來教改的主要內容和方向,強調普試化,忽視個性化,也是眾多家長把孩子們送出去的原因之一。而且實際來看,只能說高考之前的教育普及情況可以,但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享受的教育資源水平差異還是很大的。追求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個目標沒有問題,但在具體舉措上探索和改進仍是任重道遠,2019年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發布時,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表示: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意見統籌推進課程教材、招生考試、質量評價、教學研究、辦學活力、經費投入等關鍵領域改革,努力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創造條件。
高考被譽為“決定命運的時刻”,無人不感慨,高考太難了。國內教育資源的競爭壓力著實很大,加上多年來職場和社會那種“海歸為優”的反饋,有條件中小學就送出國上學,高等教育階段更是對出國留學趨之若鶩的現象不難理解。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相當一部分家長希望避開高度競爭的國內教育,希望給孩子更多選擇也是初衷之一。
教育部門的領導每年總結都在表揚自己教改取得的成果,疫情一來才看到每年有這么多的家長和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特別是這么多小留學生,為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 教育必須尊重教育的規律,尊重專業精神,鼓勵個性發展。教育改革同樣要遵循這些原則,個性化和追求公平而有質量并不矛盾。 教育部門該管的是基礎教育,扎實抓好國民教育的奠基工程,中國家長在教育問題上是一點都不怕花錢,主管部門應當鼓勵國內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滿足他們的需求,把孩子們留住,把教育產業留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