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高級的書法,都在這2個字上做足功夫

       谷山居士 2020-10-10

      林散之先生是當代一位典型的傳統型藝術家,詩書畫俱能,自稱詩第一、畫第二、書第三,但卻以書法成就享譽當代,被日本書家青山杉雨譽為“草圣遺法在此翁”。

      他在書法上的成就,對當代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比如其墨色的變化對書法墨氣氤氳境界的探求;比如他草書的牽絲連綿和一氣呵成,對古代“一筆書”精神的繼承;比如他書法的陰陽開合,與他練習太極拳的關系;比如他一生鐘愛作詩,與他書法中“書卷氣”以及獨立人格和人生境界的關系;比如他一生景仰詩人李白,實際在他的詩文書畫中也洋溢著濃郁的莊學情懷,等等。

      所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仔細玩味的課題。我無法在一篇短文中,對林散之上述有價值的美學思想作全面的探討。在這里,我想嘗試對他反復強調的筆法問題談一點自己粗淺的理解,望海內外方家有以教我

      1929年,32歲的林散之負笈滬上,投師64歲的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黃賓虹告誡他:“君之書畫,略具才氣,不入時畦,唯用筆用墨之法,尚無所知,似從珂羅版摹擬而成,模糊凄迷,真意全虧。”并授以“五筆七墨”之法,即“用筆有所禁忌:忌尖、忌滑、忌扁、忌輕、忌俗;宜留、宜圓、宜平、宜重、宜雅。”同時黃賓虹還強調:“古來大家,各宗各派,在技法上千變萬化,但卻離不開‘筆墨’二字。書畫之道,皆以筆墨為主。”林散之一生踐行了老師的藝術主張,尤其在筆墨二字上用功。

      林散之一生很少對書法作系統的理論上的闡述,但從他的論書詩、題畫詩以及和學生親友的筆談中,反復申述了自己的理論主張。本文就試圖沿著林散之先生的啟示,對筆法中的“澀”“留”等相關問題作進一步的討論


      林散之用筆主張“留”和“澀”,要線條如“屋漏痕”一般。他曾說:凡運筆應‘留’處皆行,行處皆‘留’。惟其如此,才能使草書的線條堅實有力,剛柔相濟、凝重渾厚。林散之用筆反復強調要“澀”,他有詩云:“用筆宜留更宜澀,功夫出入在剛柔。汝今領悟神明處,應向真靈一點求。”又云:“誰人書法悟真源,點點斑斑屋漏痕。我于此中有領會,每從深處覓靈魂。”他還對人說:“古人書法忌尖,宜禿,宜拙,忌巧,忌纖,‘尖’則‘巧’,‘纖’則‘薄’,少蘊藉,‘禿’則渾厚,‘拙’則質樸,必含蓄,多蘊藉。”

      一般人寫草書,容易犯率滑、飄浮、尖刻、拖沓的毛病,大多連綿纏繞,形同春蚓秋蛇、死蛇掛樹,毫無生氣。那如何才能賦予草書線條以生命、生氣、生機和活力呢?這就涉及到“疾澀”的筆法問題。

      疾澀之說的提出,始于漢代的蔡邕。蔡邕言書法之妙,得疾澀二字: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矣。在他的《九勢》也論到“疾勢”和“澀勢”,此后,疾和澀便成為中國書法美學的一對核心概念。

      那么,什么是疾,什么是澀呢?

      蔡邕將它們定義為筆勢,即所謂疾勢和澀勢。他說:“疾勢,出于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啄是短撇,如鳥嘴啄食而急遽有力;磔是波捺,要有曲折流行之勢;緊趯是豎鉤,趯須快行,才能緊而不散。他又說:“澀勢,在于緊駃戰行之法。”緊駃(駃,一讀為jue,指一種北方良騾,系公馬母驢所生;一讀為kuai,即快,因良馬,故快也),如同收住馬之韁繩,在快行中有緊收之力。“戰行”,一日即顫行;一日如戰斗的行動,即不是無阻礙地直行,而是審慎地用力,節節推進,節節頓挫,甚至有時還要退卻一下,再推進,也即《書譜》所謂“衄挫”之法。疾,好比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澀,則是愈挫愈奮,愈奮愈進,是在生命意志受到挫折后,而能生出更強大的意志力來戰勝困難,在困難面前審慎地前行。 

      蔡邕《熹平石經》

      疾澀之法有時容易被誤解為快慢之法在快慢的問題上,多數書論家都指出,要防止過快以至浮滑,也要防止過慢以至于臃滯。歐陽詢說:“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孫過庭說:“留不常遲,遣不恒疾。”明代潘之淙說:“未能速而速,謂之狂馳;不當遲而遲,謂之淹滯。狂馳則形勢不全,淹滯則骨肉重慢。”

      事實上快慢不能等同于疾澀。疾、澀二字,不完全等同于英文中的fast和slow。我們感覺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英文單詞,就像前面說的形、勢一樣,因為疾中有澀,澀中有疾,形中有勢,勢中有形,究其極地,疾澀并非二法,形勢原本一體,它們是在中國氣的哲學、陰陽哲學的潤澤下,所產生的獨特的審美觀念這種觀念和西方兩分的世界觀有著根本的區別。所謂圓鑿方枘,或者這就是我們很難尋找到合適的英文譯法的根本原因。

      劉熙載曾說:“古人論書法,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疾澀和快慢有關系,但并不僅僅就是快慢的問題。快慢主要是用筆的速度,疾澀雖然包含速度,但更重在筆勢,無論疾與澀,皆需逆筆取勢。慢緩易癡,快速易滑,單純陜慢容易做到,疾澀卻不易做到。疾澀是陜中有慢,慢中有快,行中有留,留中有行,也就是包世臣說的:“行處皆留,留處皆行。凡橫、直平過之處,行處也;古人必逐步頓挫,不使率然徑去,是行處皆留也。轉折挑剔之處,留處也;古人必提鋒暗轉,不肯撅筆使墨旁出,是留處皆行也。”行處留,留處行,且行且留,留即是行,行即是留,這就是用筆中行留關系和疾澀的奧義。

      林散之說:寫草書要留,一留就厚了,重了,澀了。”又說:“功夫須在用筆,筆畫之中間要下功夫,不看兩頭看中間,筆要能留。等等,所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懷素草書

      林散之草書成就的取得,還與他傾注大量精力與臨習漢隸有關。他說:“我學漢碑已有三十幾年,功夫有點。學碑必從漢開始。每天早上一百個字,寫完才擱筆。”接著又說:“把漢人主要碑刻一一摹下,不求人知,只求自己有點體會就行了。”這是因為漢隸的用筆遲澀凝重,筆筆能留得住,可以防止草率、輕渭、含糊的毛病。

      林散之還說:隸書筆劃如橫劃要直下,中間不能讓當,中間要下功夫,要留,壓得住。要駐,要翻得上來。不看兩頭看中間。為什么要不看兩頭看中間呢?因為筆畫兩頭的出入之跡點畫交待清楚,容易被人注意,而筆畫中間中實感和澀行之妙卻容易被忽視。所以,包世臣告誡說:“用筆之法,見于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悻致。”包世臣還接著提出了“中實”與“中怯”的說法:“更有以兩端雄肆,而彌使中截空怯者,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玩其中截,則人人共見矣。中實之妙,武德以后遂難言之。”豐富了在用筆方面的理論。

      其實,中實之法即是疾澀之法,而古人所說的“蜂腰”“鶴膝”之病都是針對“中截空怯”而言的。這種重視澀和筆畫中截的筆法,被畫家稱為“積點成線”。李可染作畫講究“行筆沉澀,積點成線”,他說:“畫線的最基本原則是畫得慢而留得住,每一筆要送到底,切忌飄滑。這樣畫線才能控制得住。線要一點一點地控制,控制到每一點。古人說‘積點成線’‘屋漏痕’,說的都是這個意思。只有這樣畫線,才能做到細致有力。” 

      顏真卿《祭侄文稿》

      林散之詩云:能從筆法追刀法,更向秦人入漢人。他接著在此詩“并序”中進一步解釋說:“書家,宜從筆法追溯刀法;刻石家,宜從刀法追溯筆法。二者相倚相生,同期并進,以是知今古刻石名家,無不知書法也。今觀易庵先生,為啟明所治前后八十余印,和平敦厚,剛健婀娜,雖出入秦漢,而能自具機格,不徒以形勢炫人,實能悟入書家用筆之妙。余不能刻,而略知書法如是。質之易庵,想不河漢斯言。”

      林散之的書法具有濃郁的文人氣息,卻沒有絲毫纖弱浮怯的毛病,與他善于化碑入帖的筆法直接相關,他成功地把漢隸的筆法融入草書之中,使得草書克服了纖弱浮怯的毛病,而其核心,就是疾澀之道。

      倪瓚《畫譜冊》

      強調疾澀之道,重點是在澀李世民說:“為畫必勒,貴澀而遲。”明代倪后瞻在《倪氏雜著筆法》中說:“輕、重、疾、徐四法,惟徐為要。徐者,緩也,即留得筆住,不直率油滑也。”清代畫家華琳說:“澀為疾母,疾從澀生。”都是在疾澀之中更重視澀。

      其實,對行筆中澀法的重視,就是對筆畫之中截的重視。笪重光說:“欲知多力,觀其使運中途。”對筆畫中途的留意,就是重視筆畫的內在力量的充實。劉熙載說:“起筆欲斗峻,住筆欲峭拔,行筆欲充實。”斗峻、峭拔都是地勢高而陡,即用筆雄健利落,有力度和氣勢,但他同時強調“行筆欲充實”。他還說:“逆入、澀行、緊收,是行筆要法。”

      點畫要有力量,筆的出入需要取逆勢,而中間部分則要澀澀推進,這樣寫出來的點畫線條,即使纖細仍然能得圓厚,也就是米芾在《寶晉英光集》中說:“得筆則雖細如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褊。” 

      米芾《真酥帖》

      林散之也反復強調線條要“圓”、要“厚”,不要“薄”,不要“扁”。要細圓如鐵絲,內含筋力如綿裹鐵或綿里藏針,才能筆心實實到了,而粗扁如柳葉則飄浮薄弱。所以,得筆與否是書法線條成敗的關鍵,得筆與否就在于是否得疾澀之道。因為要筆心實實到了,要細如髭發亦圓,要中實而不怯弱,所以歷代書論家多強調全身力到,要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衛夫人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特別是游絲之力不但不可懈怠而過,且要尤需著力,朱和羹說:“用筆到毫發細處,亦必用全力赴之,然細處用力最難。如度曲遇低調低字,要婉轉清徹,仍須有棱角,不可含糊過去。如畫人物衣褶之游絲紋,全見力量,筆筆貫以精神。”就像譜曲譜到低調處,仍然要清亮流轉,宛然在耳;又像畫畫中人物的衣服之褶皺,長而細,飄動而靈逸,全見力量,姿態生動乃出,就如同唐代畫家吳道子“吳帶當風”的線描技巧,如蠶吐絲,出入自然而內含韌力。笪重光說:“人知直畫之力勁,而不知游絲之力更堅利多鋒。”游絲之力最見功力,最見才情,把心靈律動赤裸裸流瀉在紙上,而其要妙之處就在筆實。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

      筆實意味著氣滿,意味著生命力的旺盛。所以,包世臣也特別強調要“氣滿”“氣滿,則離形勢而專說精神……若氣滿則是來源極旺,滿河走溜,不分中邊,一目所及,更無少欠闕處。然非先從左右牝牡用功力,豈能悻致氣滿哉。氣滿如大力人精通拳勢,無心防備,而四面有犯者,無不應之裕如也。”氣滿了,生命力就旺盛了;反之,要想生命力充實圓滿,就必須氣滿,氣滿的關鍵就在筆畫的中實,由此,包世臣把滌除凋疏薄怯之病的根本落在筆實:“瀾漫、凋疏,見于章法,而源于筆法。花到十分名瀾漫者,菁華內竭,而顏色外褪也。草木秋深葉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內凝,而生氣外敝也。書之瀾漫,由于力弱,筆不能攝墨,指不能伏筆,任意出之,故瀾漫之弊,至幅后尤甚。凋疏由于氣怯,筆力盡于畫中,結法止于字內,矜心持之,故凋疏之態,在幅首尤甚。汰之避之,唯在練筆,筆中實則積成字,累成行,綴成幅,而氣皆滿,氣滿則二弊去矣。”

      康有為極為推崇六朝碑刻,他認為六朝碑刻用筆雄厚:“六朝筆法,所以過絕后世者,結體之密,用筆之厚,最其顯著。而其筆畫意勢舒長,雖極小字,嚴整之中,無不縱筆勢之宕往。”這里說的后世,主要指唐以后。他還專門對唐以前和唐以后書法進行了對比,按照康有為的理解,唐以前和唐以后書風大相徑庭,前者茂密自然,雄厚無及,后者直滑怯薄,凋疏已甚,而其中的關鍵,就是用筆之厚,也就是氣滿和氣厚。

      然而“厚”從何來?關鍵就在疾澀之法。(與疾澀相聯系的,還有提與按。董其昌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是怒筆木強之謂,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劉熙載說:“凡書要筆筆提,筆筆按。”也就是提按隨時隨處結合,才按便提,才提便按,按是在提的基礎上按下去,提是在按的動作下提起來。這樣按下的筆畫,即使粗而不“自偃”,不會粗笨地死躺在紙上;這樣提起的筆畫,就不會出現虛浮飄弱的筆跡。所以他說“書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需飛提,用筆輕處正需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可見,提按隨時結合,按中提,提中按,二者無法分別。)

      董其昌《試筆帖》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澀”呢?劉熙載說得好:“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在毛筆運行過程中,仿佛紙的摩擦力很大,必須以主體意志力的強大去克服和戰勝它,不斷有阻力,又不斷克服,克服后同時又產生新的阻力,再克服,再奮進,就這樣節節推進,澀澀前行,產生充分摩擦,筆和紙因摩擦而有沙沙的聲響,就像祝嘉所謂:“澀發春蠶食葉聲,沉雄古拙自然生。”澀,并不是因為紙張特別粗糙才澀,而是書寫者創造出一種技術對心靈的制約,然后再以主體意志的強大去克服它,很類似于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生態度。

      由于逆澀行筆,節節頓挫,澀澀推進,所以寫出來的點畫線條往往不是徑直的線條,而是內含“曲”意。古人對“曲”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澀”的重視。王羲之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十和五是泛指,只是言多少而已,并不是具體確指的數字,只是說遲多一點、曲多一點、藏多一點,不要“直筆急牽裹”,以此增加線條的耐人尋味之趣。康有為也說:“行筆之法,‘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已曲盡其妙。”王羲之和康有為都認為要曲多直少,其實也就是澀多疾少。包世臣說:“古帖之異于后人者,在善用曲。《閣本》所載張華、王導、庾亮、王廙諸書,其行畫無有一黍米許而不曲者,右軍已為稍直,子敬又加甚焉,至永師,則非使轉處不復見用曲之妙矣。”包世臣指出了古今曲直之變,而要想點畫線條“無有一黍米許不曲”,則非澀行不可。但“曲”是澀行的自然結果,表面上看,它和震顫著行筆的“顫筆”相似,但這種顫動不能是人為做作的,而是逆澀摩擦的自然結果,它里面包含著一種拉牽的力量,鼓蕩著內在的張力。如果失去了內在力量依據,就會流于一種形式化的顫抖行筆,變成機械、生硬地去摹仿顫抖之形,反而成為弊病。就像清道人李瑞清的書法一樣,他把澀行的節奏機械化、模式化了,澀行的“曲”變成了做作的“顫”,于是,生命力的強弱也有雷壤之別。所以,林散之告誡道:“不要故意抖。”“字快了會滑,要滯澀些好,滯澀了不能像清道人那樣。” 

      陸機《平復帖》

      書法的勢,是靜止的形體中包含的動態的力的方向和趨勢。對逆筆的強調,使造勢在落筆的一開始便成為可能。所謂“藏頭護尾”,就是要起筆用逆,收筆用逆,逆是為了蓄勢,蓄了勢就有力,所以這個力是勢的力,不是物理上的力,是視覺上的力,是審美心理的力,是美感的力。有勢就有力,無勢則無力,這就是勢和力的關系。順為劣,逆為優,“逆”勢其實玩的就是捉對廝殺的游戲,致使形式內部跌蕩多姿。在書法中,“逆”幾乎成為書家不言之秘,逆則澀,澀則力,力則勢生。漢碑隸書大多筆勢雄強,究其原委,正如清代書法家姚孟起所說:“漢隸筆筆逆,筆筆蓄;起處逆,收處蓄。” 

      隸書《張遷碑》

      在疾澀之法中,以澀為主,但疾和澀仍要統一,要在疾中求澀。王羲之說:“勢疾則澀”,就是強調在疾中求澀,在飛動中求頓挫。有氣勢,并不是指飛流直下、一氣宕往,而是要參以頓挫之法,勢乃能出。頓挫,即疾中之澀也。就像駿馬飛奔而下,同時又勒住韁繩,馬首高昂,嘶鳴不已,在回收的力量中充滿著、鼓蕩著前進的力量,這就是疾而能澀;又如拖板車下坡時,為了控制速度,需下按把手,使得剎車皮與路面充分摩擦,疾中澀,澀中疾,時澀時疾,澀澀而行,在前進中受到一種逆向的力量,古人形容用筆如“逆水行舟”,也就是這個道理。

      林散之說:快,要剎得住。所以要學隸書,因為隸書筆筆留得住。這樣寫出來的線條,就如鐘表時時運轉之發條,而不是如湯鍋爛煮之面條。這樣的線條,也就是被書法家們津津樂道的“沉著痛快”。蘇軾曾評米芾:“海岳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其中用“沉著痛快”一語指稱米芾用筆之妙,可謂切入神髓。后來豐坊加以發揮:“古人論詩之妙,必曰沉著痛快。惟書亦然,沉著而不痛快,則肥濁而風韻不足;痛快而不沉著,則潦草而法度蕩然。林散之也說:“米字也是駿快,也要處處能留。快要剎得住。”那什么是“沉著痛快”呢?蘇軾說,用筆要像乘風破浪的戰船和沖鋒陷陣的戰馬,其實也就是疾澀之道。在沉著痛快中,沉著與痛快,疾和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疾澀中,以澀為要;在沉著痛快中,以沉著為要。要想沉著,就要下筆時著實,極力揉挫,沉著而不能肥濁,要以沉著頓挫為體,以變化牽掣為用。


      總的來說,疾澀之法的精義,就在于將頓挫的美感和飛動的氣勢結合起來。(“永字八法”所講的也是八種點畫的“筆勢”:點、側,“如鳥翻然飛下”,或“如高峰之墜石”,是由靜到動,速度上要快、猛、狠、準;橫、勒,“如勒馬之用韁”,是由快到慢,好比馬的疾馳與繩的回勒之間的矛盾,構成一股內在的力量;豎、努[弩],“狀如挽弓之用力”,就像拉滿弓蓄勢待發,直中微帶彎勢,能直而不僵,是后拉和前射的矛盾體現;趯、踢:就像人踢腳,速度要快,踢出之前必有后挫才能更有力;策、提:就像策馬加鞭,由慢加快,要落筆穩健,出筆迅速,是馬的慣性慢與出勢快之間的矛盾;掠、長撇,則“如梳縷長發”,速度不快不慢,力量不大不小,在疾中澀,澀中疾,提按不大,節奏平緩,是一種極其微妙的疾澀之法;啄、短撇,“象鳥之啄食”,即所謂“果敢之力”,要果斷,要迅速,如果太遲澀了,就體現不出勢來,出鋒要迅速,但需要先逆筆按入蓄勢方可;磔、捺,《說文》曰:“磔,辜也。”辜是古代一種酷刑,即分裂肢體。段玉裁注:“凡言磔者,開也,張也,剖其胸腹而張之,令其干枯不收。”所以磔法就像用刀劃肉,要有深度,要在遲重的澀中見出疾之意。) 

      疾與澀,頓挫與飛動,是矛盾的,又是一體的。中國書法家恰恰就是制造矛盾的高手,并使之成為一體,他們作書,是在玩一種“捉對廝殺”的游戲。無論是逆向取勢,還是疾中求澀,都是將矛盾的雙方完美統一起來,并且在這種統一中更張揚了各自的特點。于是,漢字線條在這種矛盾張揚中就被激活了,成為了有生命、有血肉的載體,而其理論基礎即在“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書道要斟酌疾澀順逆之妙,疾為陽,澀為陰,疾澀之道就是陰陽之道;順為陽,逆為陰,順逆之道,蘊涵陰陽之精神。

      原題:《用筆宜留更宜澀》,作者:崔樹強;原載《書畫藝術》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农村妇女高潮大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精品|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二区| 欧美成 人影片 免费观看|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VA在线看国产免费| 欧美午夜片欧美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APP|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被公疯狂玩弄的年轻人妻| 日日鲁鲁鲁夜夜爽爽狠狠视频97| 欧美高清狂热视频60一70| 老熟妇性色老熟妇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视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福利|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熟妇乱子伦XX视频| 性奴sm虐辱暴力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卡1卡2卡新区网站|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亚洲 日本 欧洲 欧美 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久久经精品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 亚洲午夜性猛春交XXXX|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无码射肉在线播放视频|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 亚洲AV无码AV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