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哪一首詩最有氣勢的話,相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李白的《俠客行》,這首詩寫得很霸氣,把一位俠客描寫得活靈活現,其中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幾句可謂是氣勢磅礴。李白并不僅僅只是描寫了俠客的單純的形象,更多的是深入到了俠客的內心世界,以此來贊美俠客身上那種敢為天下的勇氣,還有敢愛敢恨的精神。 近代金庸先生還用這首詩名,寫了一部武俠小說《俠客行》,所要突出的也是俠客身上的獨特的氣質,還有俠客所傳遞出來的價值觀。無論是詩仙李白的詩,還是金庸先生的小說,其內在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兩個字“正義”。為人堂堂正正,做什么事情都先想著別人,這也是俠客最了不起的品格。 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晚年寫下的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同樣寫得很霸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完全可以媲美李白的《俠客行》,當然他筆下的并不是俠客,不過在世人的心目中辛棄疾就是俠客,一輩子心系天下,要知道寫這首詞時,辛棄疾已經垂垂老矣,獨自生活在江西上饒的山村,過著一種看似平淡,實則悲苦的生活。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我們為什么要強調辛棄疾是愛國詞人,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他真正渴望祖國統一,希望有朝一日,王師可以北定中原,去收復北方被金國占領的土地。但是辛棄疾的這種愛國之情,并沒有受到南宋朝廷的重視,反而是一再打壓,究其原因無非就是理念不一致。辛棄疾是堅定的主戰派,自然是渴望去到戰場,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對于南宋朝廷來說,并沒有這樣的想法,以為憑借長江天險,只要守住了江南照樣可以過安穩的日子。 辛棄疾無疑是悲情英雄,原本是有出將入相的才能,只要有足夠大的舞臺,辛棄疾一定會有所作為,只是可惜生不逢時,他的一片愛國熱情,最終沒有讓他實現人生理想,后半輩子生活在鄉間,過著一種隱居式的生活,這對于一位有著遠大理想的人來說,那就是一種致命的打擊。因此,他的詞氣勢磅礴,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悲苦,還有對于人生的感慨。 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氣勢磅礴,醉夢里挑燈看劍,突然之間好像又回到了軍營,號角連天讓人熱血沸騰。八百里的人馬,五十弦翻塞外聲,這正是秋天的沙場閱兵。上片很有氣勢,也是寫出了新意,讀來讓人贊嘆不已。下片表達了辛棄疾一種高尚的品格,還有一種獨特的情懷,戰馬像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射出去的箭如驚雷一樣。我現在一心想要替君主收復北方的失地,以此來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只是一夢醒來,可惜早已是白發蒼蒼,再也不是少年時代的樣子。 辛棄疾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有朝一日,可以再次上到戰場,只是在現實生活中,他的這種想法是不可能實現,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所以在這首詞中,他用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寫下了人生的感慨,還有對于現實的無奈,畢竟英雄已老,一切再也不復從前,這些都使得辛棄疾傷感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