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是利用田園風光、自然資源及環境,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之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休閑農業的基礎是農業,目的是休閑,本質是體驗。用體驗來創新休閑農業,設計和開發適當的體驗項目,更能體現休閑農業的本質特點,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休閑消費需求。 一、休閑農業十大體驗要素 01 # 賞 :休閑農業基本的構成要素 觀光游覽、體驗農業美必然是休閑農業基本的構成要素。專家經反復斟酌,認為“賞”比“游”更能體現休閑農業體驗給人心靈上帶來的愉悅。 02 # 采:吸引游客和盈利的抓手 采摘作為近年迅速興起的新型休閑業態,以參與性、趣味性、娛樂性強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現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一大特色。采摘聚人氣、帶財氣、成本低、收益高,是休閑農業園吸引游客和贏利的抓手。 03 # 嘗:為消費者帶來味蕾綻放之旅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方式的日益推崇,城市居民越來越崇尚鄉村美食的生態自然和簡單樸實,對于一些出游者而言,品嘗特色鄉村美食,滿足味覺享受,就是到鄉村去的原動力。 04 # 學:發揮農業的教育功能 而在休閑農業中,“學”無處不在,如農業科普、農業生產勞動中滲透出人們的智慧和勤勞、人與自然的和諧。如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的科普活動室,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近距離接觸農業、了解農業科技的絕佳場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05 # 耕:休閑農業的靈魂 農耕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區別于其他休閑類產品最本質的體現。農耕文明作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沉淀和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在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的過程中,應對其精髓加以繼承、弘揚和創新。 06 # 戲:快樂農業 輕松有趣的玩耍、嬉戲活動,對青少年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也很容易將成年人帶回到無憂的童年時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延長旅游者停留時間,提升游客滿意度。 07 # 憩:放松心情、釋放壓力 休閑農業中的“憩”不只指住宿體驗,而是從各個方面,給消費者帶來身體和心靈的放松與享受,契合旅游者出游目的。 08 # 養:發現農業的康養功能 農村不僅可以為游客提供新鮮的空氣,輕松的氛圍,原生態的食品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農業生產豐富性、完整性和前后關聯的連續性,給勞動者的生活帶來了變化和節奏,是完整人性的體現。 09 #淘:快樂“淘寶” 在休閑農業中,“淘”實現了農產品的直銷,使鄉村生產者與城市消費者直接對接,減少了中間銷售環節,生產者的利潤大幅度提高。如何打造類型豐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并讓游客快樂地把商品帶回家,也應該是園區經營者最關注的問題。 10 # 歸:休閑農業高層次的體驗 都市生活的緊張繁雜,使人們對于返璞歸真的純手工農業生產及生活越來越喜愛,休閑農業應本著“生態鄉野、回歸本真”的原則,讓消費者情不自禁地產生回歸大自然的情愫,產生心靈的歸屬感。 ![]() 二、休閑農業體驗設計要求 技術的可行性 休閑農業設計體驗,技術必須科學、可行。要保證農莊生產的正常運行,又要滿足一定的休閑需求。體驗尤其是農耕的設計,其全程配套技術和指定所需的設施、設備要求,必須有可應用性,并指明技術要點、技術關鍵。 2 落地的可操作性 這里所說的可操作性,指的是由技術可行性轉化為現實性所必須達到的要求,它是項目實施的具體依據。所用品種以及設備的規格、數量要明確,種養方式和生產資料要明確,生產操作程序要明確,種養技術規格要明確。 3 生產和游賞的可契合性 休閑農業在農業生產基礎上設置體驗,通常會面臨農業的生產性和游賞性并不統一的情況。因此,在休閑農業的體驗設計中,就必須尋求生產需要與旅游需要的契合點,這樣才能實現生產與游賞價值的互補和統一。 4 設計的可參與性 在休閑農業體驗的設計中要盡可能地把生產過程中某些環節的一般性操作轉化為可參與性的操作,給游客提供盡量多的直接感受的機會。為保證農莊生產的正常運行,有的可單辟專區、專項提供農事參與的內容。 三、休閑農業的感官體驗 感覺體驗所對應的臨界體驗是第一層次。作為休閑農業企業,最起碼要滿足游客的感覺體驗,否則,游客就會感到不滿意。感覺體驗的訴求目標是創造知覺體驗的感覺,它經由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發揮作用。感覺體驗是游客認識事物最原始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游客最能有“感覺”的接受外界事物的方式。 根據感覺體驗的內容,休閑農業項目應從景點布局、基礎設施、環境保護、飲居條件等方面加以設計或改造,來滿足游客對感覺體驗的需要。 景點布局 景點布局要講究景點之間的協調性,盡量保持自然景觀的特點,重視植物造景,發揮生態作用,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創造科學性、藝術性相結合的景觀效果,景點布局還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創造彈性而多層次的體驗空間,盡量讓游客在游覽時感到舒適、自然。 基礎公共設施 基礎公共設施應完備,設備的安裝以及基本安全維護設施等要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游客的舒適感。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要求防止休閑農業生態環境系統外部污染物質的侵入,實現生態環境系統內部本身的內在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防止在休閑農業生產過程中人為因素造成的生態破壞或者環境污染,防止不合理活動對人類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調整人與自然環境的利益關系,盡可能地降低對環境資源的掠取,讓游客體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飲居條件 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飲、安全舒適衛生的住宿環境,帶給游客“賓至如歸”的感覺。吃好、住好是玩好的前提條件,飲居設施的好壞將給游客造成味覺、觸覺、視覺和嗅覺等方面的深刻體驗。 四、休閑農業特色體驗產品 (一)農業生產體驗 01 # 農作體驗方式 農作物。不管是特用作物、糧食作物或園藝作物等,從播種到收獲,從生長時的生理特征到加工制品,都有多種體驗方式。 農作物觀賞。根據不同的時令,安排有關農作物的枝、葉、花等形態的觀賞,如春季賞油菜花,夏季賞荷花,并可制作成標本。 園藝習作。體驗選種、育苗、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收獲、加工處理等勞作樂趣,并學習相關知識。如農作物習性的了解,茶葉的采摘、儲存、加工技巧和工藝等。 農耕活動。如用犁翻土、用靶碎土、插秧比賽等。可將花田、果園、茶場的土地按塊租賃給旅游者。游客利用周末等閑暇時間,帶領家人前來養花種樹,既可鍛煉身體又能增進全家人的感情。 特色農藝。體驗紡線織布、剪紙、手工釀酒、土菜烹飪等。還可開展藝術插花、干花書簽、花卉風景彩照等制作,以土特產的形式出售給游客當做旅游紀念品。 ![]() 02 # 農具體驗方式 農具能加深游客對農業發展的認知。傳統農具更是先民智慧和經驗累積的精華,其在農業體驗中的利用不僅能讓游客了解過去,還能喚起游客對以往歲月的追憶和懷念。 農具展示。如展示耕田機,傳統織布機、風車、水磨器具等等。并通過影視記錄,圖片展示等加以解說,使游客對歷史和現代農業技術水平都有所了解。 農具操作。如牛車、水車、耕耘機等。 ![]() 03 # 家禽家畜體驗方式 葷菜烹飪。根據當地菜肴特色,運用特殊烹調工藝進行加工和制作。 親近動物。組織游客認識、觀賞、喂養或騎乘家畜類動物。 ![]() (二)農民生活體驗 01 # 日常體驗方式 農民擁有本身的特質。在語言、宗教、性情以及人文歷史等方面均與城里人有所區別,其日常的吃、穿、住、行,可以作為當地特色的一個發揮。并選拔和培訓一些懂旅游、善交流、有專長的人員從事導游講解工作。 體驗具有農家特色的燒火煮飯。用大土鍋、大蒸籠、大土碗等器皿,采用家傳的烹飪技巧,制作出正統的農家味道。 在農莊居住。使用農家家具擺設及設備。 教授游客紡線織布、做衣。可作為展示或作為紀念品。 跟客人促膝聊天、拉家常。游客盡情享受農村生活,喝茶、打牌、聊天、下棋等。這些活動讓客人了解了當地,加深了對農業的認識。農莊可邀請村里的負責人、農業技術人員、致富能手、村里的老人等,利用聊天的形式,向住客介紹當地的建設、發展,淺顯的農業種植、養殖知識經驗,致富經驗,當地的民風民俗、歷史軼事等。 為旅游者提供農村傳統服飾的租售業務,供其體驗勞動或游玩時穿戴和照相。 教授、分享傳統民間游戲之樂。 ![]() 02 # 農村節慶體驗方式 修建陳列農業文化、活動慶典、民俗相關的展室,普及農業文化。 為客人安排慶典角色,參與慶典表演。 組織農莊文化游。如婚俗、豐年祭、賞花燈、舞龍舞獅、皮影戲、歌子戲、布袋戲、劃龍舟、雕刻、繪畫、泥塑、剪紙、賞花節、采摘節等民俗節慶體驗。通過觀賞、解說、參與特色活動,增加游客對農莊的認識。 ![]() (三)鄉村環境體驗 01 #農村氣象體驗方式 制作氣候與農事知識的展板,指定專人講解。 組織與天氣有關的游憩活動。 開展風箏比賽,欣賞特殊的天象和氣象等。 根據季節,開展食療進補等。 ![]() 02 # 農村地理體驗方式 利用農村資源提供遠足活動,如穿越掛滿累累果實的果園等。 圍繞水資源,開發相關的休憩項目,如捕魚撈蝦、打水仗、觀賞蝌蚪等。 ![]() 03 # 農村生物體驗方式 向游客提供捕捉、收集、烹飪的必備用品,使游人感受從田間到飯桌的全過程。 教授各類魚的不同制作方法,并現場進行烹制、品嘗和習作。 開展識別野菜活動,包括挖野菜、洗野菜、烹飪野菜、品嘗野菜的全過程。 ![]() 04 #農村景觀體驗方式 增加景觀小品,增設宣傳配套設施。 建立可供游客休息的場所,安裝休息設施,如亭子、板凳、垃圾筒等。 設立觀景臺,供游客登高觀景。 ![]() 資料來源 | 智慧農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