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要求】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理解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時間和主要內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學習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學習難點】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系 【預習內容】 土地改革 根本原因:新解放區土地維持封建土地制度,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開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全面展開。 內容: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施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完成: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意義: ①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 ②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③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歌訣記憶法: 1950年變化大,頒布《土地改革法》。 徹底摧毀舊制度,翻身農民當了家。 農業恢復和發展,準備建設工業化。 【自主學習】 快速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內容 1、舊中國的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__________,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_______,實行農民的_____。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為_____的主人。這使_____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_____,_____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_____建設準備了條件。 【合作探究】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 土地改革后,農民分子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耕牛和農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九萬八千多個,修堤壩二萬二千多座,修溝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萬畝。遼寧全縣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一千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糧食產量不斷增加。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000萬噸,比1949年增長26.9%。 (1)依據材料所述,說說土地改革的意義。 (2)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哪一年頒布的什么法為指導 【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們現在農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嗎?他和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為黨和政府為 “三農”建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嗎? 【重、難點解析】 最容易混淆的兩點: (1)農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土地所制,即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屬于農民,土地私有制并沒變,不過是由過去地主私有變為農民私有。當1953~1956年農業改造時,土地才公有制化。 (2)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它僅是封建制度的內容之一,封建制度由多項制度組成,如政治上有封建帝制,這在辛亥革命時已被推翻;經濟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1952年隨著土地改革的完成,該制度也被摧毀。因此,從反封建角度上說,土地改革最終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 【課堂小結】 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改革 歷史意義 農民無地 頒布《土地改革法》 時間 阻礙農村經濟 基本內容 廢除、鞏固、解放、準備 和社會發展 【當堂檢測】 1、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A.《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憲法》 2、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底 D.1953年 3、下列選項中,屬于土地改革意義的是() ①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