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藍字關注 全球風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偵察兵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醫保制度完善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快,我國醫藥市場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國醫藥零售行業也面臨著挑戰。 在互聯網與智能化時代的大背景下,醫藥零售業如何利用科技更好的滿足用戶日益多變的需求,醫藥零售的未來機會在哪里呢?王煜全老師在【前哨科技特訓營】中提到了醫藥行業的下一個大機會:健康管理的革命馬上到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業內的這些變革者們。 丨醫藥零售的領軍企業:CVS CVS健康(CVS)成立于1963年,是美國最大的藥品零售商之一。 主要業務為藥品服務和零售藥店,在美國49個州共擁有零售藥店數量超過9700家。雖然作為藥品零售商,但CVS不僅銷售藥品,還銷售生活用品、健康食品、美容化妝品、醫療器械等。公司還擁有超過1100家的便捷診所,并提供長期護理服務。 為滿足所有顧客的健康需求,CVS在零售藥店中推出多種創新運營方法,包括網上藥店、電子病歷、遠程醫療服務等。CVS大力推進和基礎醫療機構的合作,目前已建立超過50家合作醫院的網絡服務體系,為參與醫保項目的會員提供醫療健康管理服務。 CVS和基層醫療機構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延伸便捷診所的功能,打破門診局限性,如CVS可將病人的電子病歷從其便捷診所直接傳到合作醫院,同時病人也能快速獲得醫生的幫助,包括咨詢服藥、健康管理和康復醫療計劃等。 美國醫藥零售本身的價值有限,未來真正的價值是貼近健康管理 我們為什么在這里要用CVS做案例呢? 因為CVS很聰明,看懂了大健康產業的未來核心是健康管理,不等別人來革它的命,就已經主動轉型了。2017年12月,CVS Health以69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保險公司Aetna,通過收購想要成為一站式醫療服務提供商,同時為消費者和企業服務。 CVS首席執行官Larry J. Merlo表示,“Aetna的分析能力和CVS服務的結合,我們將成為一個可以為個體提供醫療服務的平臺。 收購的主要目的是: 1. 使其9700家零售藥店加速轉型為配有健康診所的醫療超市,提供預防保健服務、眼科、耳科和慢病遠程醫療服務; 2. 增強其藥品管理的業務,為企業雇主和保險公司提供藥品計劃,以應對亞馬遜的突然入侵。 像亞馬遜這樣的闖入者讓醫藥零售行業的玩家們感到非常不安。為進軍藥品市場,亞馬遜下足了工夫,不惜高薪挖來很多高管。早在2018年,亞馬遜就已拿下美國12個州的批發藥房許可證(wholesale pharmacy licenses),同時與電子病歷供應商Cerner展開合作,通過分析臨床數據,預測可行的治療。 在醫療行業不斷變化的環境下,各大機構紛紛跳出傳統行業尋找新的合作伙伴,甚至一些曾經的對手也開始聯合起來。 我們的判斷是健康管理才是未來!看任何產業,要看它的核心樞紐,看他控制力在哪,控制點在哪,這個控制點就是健康管理公司。(具體這個產業的控制點為何是健康管理公司,請參加【前哨科技特訓營】課程里會詳細講解) 丨中國醫藥零售企業的未來機會 那么中國的醫藥零售企業,也需要抓住機會進入到健康管理領域,并購健康管理公司,引入健康管理技術,盡快把原有的市場體量優勢轉換成用戶優勢。 產業控制點出現的地方就是你要爭奪的焦點,現在健康產業的革命步伐已經臨近,而且是兩類公司在爭奪健康管理這個控制點: 第一類:傳統健康管理公司。主要看自我革命的勇氣夠不堅決,速度夠不夠快。 第二類:是IT公司,有最先進技術的。 例如:亞馬遜 亞馬遜原來和健康無關,但是后來亞馬遜和股神巴菲特合作做了heaven health care健康保險公司。說明亞馬遜已經看清楚了,大健康的核心不是保險,而是健康管理,做保險公司是個幌子,未來是要當最大的健康管理公司。 因為這樣就把患者全控制住了,美國的藥店都是在超市邊上或在超市里,但是藥品零售的控制點可不是藥店,而是患者管理。 現在,藥品零售和流通公司都還有機會,因為這兩類公司在爭奪,一類是健康管理公司,自己希望把患者管理做到更深, 另一類是IT公司希望進入這個領域,因為這類公司已經可以接觸到患者了,也可以進入到健康管理。 其實,在中國最有可能成功的反倒不是這兩股勢力,反倒是醫藥零售的連鎖藥店。 為什么? 因為健康管理需要一個線下的接觸點,不像美國有很多的家庭醫生,中國沒有家庭醫生,所以很多人就去藥店問,這個藥能不能吃。患者對藥店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所以一旦在藥店加上智能系統、長期跟蹤監測,就很容易把這些原來的買藥的人轉化成長期客戶。在中國零售藥店來給客戶做健康管理反倒更合適。可以預見,中國市場健康管理也是未來的必爭焦點。 丨醫藥零售企業需要用好科技! 連鎖藥店未來有巨大的價值,但并不是所有連鎖藥店都會贏,而是最先使用了先進科技的連鎖藥店,才能夠干掉競爭對手,變得巨大無比。 這就取決于誰能夠用先進武器了。先進武器其實業很多,而且如果連鎖藥店不用的話,這些IT公司自己也會做健康管理的事。 例如:谷歌(Verily、Calico) 谷歌野心很大,2015年組建一個集團叫字母表集團,里面有2個字母都是和健康相關的,一個叫Verily,一個叫Calico。 尤其是Verily ,原名是“谷歌生命科學公司”(Google Life Sciences),該公司在健康和生命科學領域擁有多個合作伙伴,涉及的領域包括糖尿病管理和手術機器人等。該公司通常提供技術人才,而它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同行則提供臨床研究和監管方面的專業知識。 Verily的合作伙伴包括強生(Johnson & Johnson)、Dexcom和美國最大連鎖藥店沃爾格林(Walgreens)。 該公司推出的項目包括:檢測睡眠呼吸暫停、使用人工智能(AI)發現藥物、血液采集、醫療保險,甚至發明了專門采血的小針頭。 甚至在開展基因數據收集計劃,名叫基線研究。它的目的是使用一些跟強大的谷歌搜索引擎類似的算法,來分析是什么原因影響人們的健康。這其中包括實驗疾病監測技術,以及可以檢測血糖水平的數字隱形眼鏡研發。可以劃出用戶的健康期限,這些期限一旦出現波動,就可以趕緊干預,做健康管理就會有優勢,這是谷歌的切入點。 除了谷歌蘋果這樣的大公司,還有一些第三方創業公司做解讀分析的,是為健康管理公司做服務的。 競爭其實很激烈,但是方向是出奇的一致,未來的競爭的核心對用戶(患者和正常人)的終身健康管理。目標是比用戶自己還了解他的健康,幫他做好預防,做好早期檢測,做好健康長壽,生命質量有保障。 中國的醫藥零售公司,面對的未來就是要么自己升級,要么就會被別人革命! 至少你要找到一個聯盟進入到這個領域里。趁著現在趨勢剛剛萌芽,中國還沒有多少人在琢磨這件事,在未來發展方向上很多人看的還不清晰,這種時候要早點堅定信念,通過協作的方式,通過引入技術的方式,甚至通過并購的方式,利用自己在零售上的優勢,客戶接觸優勢,物流上的優勢,把更多的客戶迅速轉化為長期的健康管理的客戶。 也許下一個醫藥零售巨頭就是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