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姐姐家做客,一進門就聽到姐姐正在教訓(xùn)自己的女兒。原來她女兒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尤其是英語,居然不及格。女兒辯解說自己在家上網(wǎng)課,很難靜下心來專心聽講。 我坐下來和姐姐說,我知道你很愛你的女兒,卻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關(guān)心。但你今天的教育方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把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到恐懼,沒有安全感。 我相信很多父母和我姐姐一樣,常常不自覺的用親情威脅孩子,讓孩子感到恐懼被迫接受父母的意見,這就是情緒勒索。大多數(shù)父母之所以會用這種教育方法,是因為他們認(rèn)為這種方法又快又有效。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這種方法不僅一點兒作用也沒有,反而會給孩子心理帶來傷害。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最常用的6大情緒勒索的句型,你說過幾句1、綁架式 很多父母對孩子管控太嚴(yán),當(dāng)孩子反對的時候,父母常常會說:“我們這么做還不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了你嗎?” 當(dāng)孩子聽到父母這種命令式的語言后,常常會不知所措,情緒波動也比會較大。孩子被迫接受父母建議后,無論結(jié)果如何,孩子都不會感受到父母的愛,只會增加抵抗情緒。 2、暴躁式 孩子做了錯事以后,很多父母常常會說:“氣死我了,說你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聽話啊!” 其實孩子無論是犯錯前,還是犯錯后,目的都不是要把你氣死的,而是你自己情緒失控,把自己氣死了。父母愛說這種話,孩子不僅不知道該怎么做,還會感到焦慮和緊張。 當(dāng)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父母常常會說:“你怎么這么笨啊,看看人家XX”。 父母常常使用這種比較式的語句,不但不能激勵孩子進步,反而會讓孩子不斷的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心。 4、以牙還牙式 當(dāng)父母和孩子爭吵的時候,孩子無意間說:“媽媽,我討厭你。”很多媽媽在氣頭上也會反駁說:“我也很討厭你。” 父母采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回懟孩子,是把親情做賭注,希望孩子能夠乖乖聽話。父母這樣對孩子說話,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了,但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不要我了。” 5、投資回報式 當(dāng)孩子成績不好,或者犯了錯后,有些父母會反問孩子:“我和你爸每天累死累活,都是為了你,你怎么就不能爭點氣啊?”也有的家長會說:“我是怎么對你的,你怎么能這么對我。” 父母常常希望通過這些話讓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事實上,這種對話只會讓孩子感到羞愧,不知道該怎么辦。孩子聽到這種話,不是暴怒,就是遠遠躲避。 “為什么別人可以,你就不行,”有些父母喜歡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認(rèn)為孩子聽了這句話就會乖乖聽話。其實父母錯誤的比較,傳遞的信息不是愛,更多的是傷害。 孩子聽到父母說這些話,就會認(rèn)為自己的行為讓父母很失望,甚至放棄了自己,最后真的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了。 情緒勒索式語言的共同點有哪些?1、毫無意義 這些話看似很有效,卻沒有任何指導(dǎo)意義,孩子聽后還是不知道該怎么做。 2、傳遞恐懼 父母常用威脅式的說話方式,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情緒波動更大。 3、情緒發(fā)泄 這些情緒勒索的表達方式,多是父母情緒的表達,而非父母真正想要表達的真心話。 情緒勒索教育方式的后果有哪些?家長之所以喜歡情緒勒索的教育方式,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所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并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失去信心,變得暴躁等等。 1、叛逆、暴躁 這種錯誤的育兒方式很容易增加孩子的抵觸情緒,孩子稍微長大點兒就會變得叛逆,喜歡和父母對著干。 2、懦弱 如果父母常常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孩子就會變得懼怕權(quán)威。當(dāng)同學(xué)用重一點的語氣說話,孩子就會屈服和順從。 3、模仿 如果父母經(jīng)常采用這種教育方式,孩子就會模仿父母交流方式,說出的話和臉上的表情和父母一模一樣。 父母應(yīng)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呢? 父母教育孩子的宗旨是教會孩子如何在錯誤中分析、總結(jié)經(jīng)驗,而不是強迫孩子乖乖聽話。父母應(yīng)該學(xué)會擁抱犯錯的孩子,而不是用錯誤的方法控制孩子,破壞親子關(guān)系。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就不要使用上面這6種句型,來控制和綁架你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