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綠標可收聽國學文化主播朗讀音頻 有人說:“人在不斷成熟的過程中,其實就是不斷學會克制,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情緒,克制自己的執(zhí)念。”克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分寸感,能夠把控生命中的舍與得,掌控悲與喜。生活原本沒有煩惱,當欲望之火被點燃后,煩惱便隨之而來。以前我身邊有對夫妻,每天早出晚歸,看上去日子過得很辛苦卻樂樂呵呵。直到有一天兩人彩票中了大獎,從此家里再也沒了歡聲笑語。丈夫心想:生意要是做大了,是不是該休了這個黃臉婆?妻子則琢磨:早知道能發(fā)財,就不該嫁給這個窮光蛋。到了最后,兩人竟然互相埋怨,走到要鬧離婚的地步,煩惱徹底迷亂了他們的心智。《勸誡全書》 中有則古訓: “欲不除, 如蛾撲火, 焚身乃止; 貪無了, 若猩嗜酒, 鞭血方休。”人生之所以痛苦,是由于欲望太多,被欲望牽制的人生,迷茫而無助;而清心寡欲的人,逍遙自得。小品《量力而行》中,作者講述了自己買杏的切身經(jīng)歷。杏林主人告訴作者:兩毛錢踢樹一腳,震落的杏都歸他。他感覺天上掉餡餅了,挑了一棵最粗壯、果實最多的老樹,鉚足了勁狠踢過去。結(jié)果,腳腕子都青了,老樹只晃了晃,一顆杏都沒有掉下來。第二次作者吸取教訓,特地找了棵小樹,輕踢一腳,反倒掉落了半桶杏。有句埃及諺語說:“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欲望,就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誘惑虛無縹緲,欲望無窮無盡,而人的能力卻是有限的,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克制欲望,腳踏實地,更容易接近自己的理想,得到更多收獲。聽過一個關(guān)于美國商業(yè)大亨洛克菲勒的故事。在法庭上,律師拿出一封信質(zhì)問他:“收到我的信了嗎?你回信了嗎?”律師被他的漠視徹底激怒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暴跳如雷。可見,人遲早要為自己的壞情緒買單,而懂得控制情緒的人,即使身處逆境,仍會用理智從容應(yīng)對一切難題,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同時,克制情緒,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對不盡如人意的釋懷。小姨酷愛蘭花,每天上網(wǎng)搜索養(yǎng)殖方法,夏天控制濕度,冬天控制溫度,花費了很多時間和心思。有一天陽光很好,她把蘭花搬到樓下通風曬太陽。結(jié)果隨著“砰”地一聲巨響,幾個花盆碎得稀巴爛,蘭花也四分五裂。想不到小姨溫和地說:“沒事的,我種蘭花是用來美化環(huán)境和解悶的,不是為了生氣的。”任何時候都不應(yīng)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yīng)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yīng)該反過來控制情緒,努力去支配環(huán)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戒掉不良情緒,原諒別人,放過自己,心平氣和,云淡風輕。每次情緒上來了,告誡自己:我的時間和生命“不是用來生氣的”,做自己情緒的掌控者,把握生命的節(jié)奏。可是渴望的大魚卻始終沒有出現(xiàn),漁夫一次又一次丟棄釣上來的小魚。最終有一天,漁夫朦朧中看到了大魚的身影,卻不知一切都是幻覺,日升日落,他的生命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漁夫的執(zhí)念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的某些人,“一根筋”、“強迫癥”、“不撞南墻不回頭”,結(jié)果往往錯失了很多良機,釀成終生遺憾。豈不知,世間一切糾紛和苦惱,不外乎自我執(zhí)著,與他人無關(guān),而這正是痛苦的來源。師徒二人路遇大雨,一條小河橫在他們面前,他們發(fā)現(xiàn)一位年輕姑娘,站在河邊徘徊。“來吧,姑娘”,師傅說著伸出雙手,抱起那位姑娘趟過了小河。徒弟見此情景,耿耿于懷:“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你為什么要犯戒呢?”《放下執(zhí)念》一書中講到:人經(jīng)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甚至任由思緒淹沒理智,讓生活充滿了無盡的擔憂和恐懼,使我們的身心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放下執(zhí)念,只是因為心中還有貪戀。其實,掙脫執(zhí)念的桎梏,人生便打開了結(jié)。放下執(zhí)念,與自己和解,必將遇見全新的自我。演員于毅在《跨界歌王》總決賽四強晉級賽時,獲得全場滿票。之前在生活中和舞臺上想要的東西太多,而現(xiàn)在更加清楚想要表達什么,一個表演展示出來就行了,不需要把每個聲音都放那么大,包括跟朋友和家人的相處,克制一點,生活也更簡單了一些。 我們不妨量力而為,給愿望規(guī)定一個限度,節(jié)制欲望、控制情緒、放下執(zhí)念。讓生活更加簡單輕松,更有分寸感,人生反而會越來越極致,從容灑脫。
作者:徐小栩,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職場媽媽。本文首發(fā)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9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