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晚落幕了,這屆春晚實行分會場制,在全國共設四個分會場,基本上是一個城市一個分會場,一個分會場代表一種文化特征和時代寓意。 可是在山東就奇了怪,曲阜和泰安明明是兩個城市,卻被稱為一個分會場,這里面究竟是何考慮呢? 毫無疑問,把山東確定為分會場,最大的創作初衷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象征意義。孩子們天真的經典誦讀,萬仞宮墻的開場主持,通過先賢故里的完美演繹,展示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昂揚向上、自信迸發的獨特魅力。 山東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稱,這“一山一水一圣人”之于國家、之于中華民族,具有十分特別的意義,代表著一種根脈、一種基因、一種傳承、一種象征。 山是泰山,泰山安則四海皆安 泰山作為五岳之首,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自古以來就是歷代帝王朝拜的名山,更是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山。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征。 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自秦開始到清代,先后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清帝康熙和乾隆等13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五岳獨尊的泰山,成為政權的象征,是一座神圣的山。 水是黃河,中華民族母親河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從夏朝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黃河流域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從甲骨文開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成為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青銅器、鐵器、四大發明,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都產生在這里。幾經改道,今天黃河從山東東營入海。 2018春晚上,在山東分會場,黃曉明、鐘漢良、夏利奧、言承旭兩 岸四地共唱《龍的傳人》,李云迪、陳薩與300人的交響樂隊共同演奏《黃河頌》,這其中的文化蘊味和內涵深厚綿長。 圣人是孔子,無冕皇帝 儒家思想源于堯舜,出自《周易》,為孔子所創立。 儒家學說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其核心是“仁”。儒家學說經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學的發展和傳承,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 儒家經典不僅是思想統治工具,同時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保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歷朝歷代,無論誰當皇帝,都十分尊崇孔子,尊崇儒家思想,而孔府也號稱“天下第一家”。 儒家學說不僅在中國,在東亞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學和漢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樣,很早就傳播到周圍國家,并對那里的思想和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韓國和日本,倫理和禮儀都受到了儒家仁、義、禮等觀點的影響,至今都還很明顯的。 孔子更被后世尊稱為“萬世師表”。 一個是強健的泰山,一個是寬闊的黃河,一個是睿智的孔子,一山一水一圣人構成了中華文化的骨骼、筋脈和血液,不可分割,無法獨視。 山東人看了可別傲驕,點個贊轉發一下顯擺顯擺倒是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