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傳 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馀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江州司馬。 【注釋】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 觀光:到京城等大地方開闊眼界。 上國:這里這京城。 謁:拜謁,拜見。 恃:憑借。依仗。 可:認可。 謔:戲弄。 戲:開玩笑。 拜:授予官職。 盜殺宰相:宰相武元衡在上朝時被刺客所殺。 洶洶:形容喧擾不安。 出位:指白居易越位進言,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 【譯文】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他在二十歲左右名氣不大的時候,去京城長安游玩,拜見(當時名流)顧況。顧況是吳地人,依仗著自己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說:“長安城什么東西都貴,要想‘居’住在這里,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觀看白居易詩卷,讀到其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詩時,他就又感慨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老夫我之前的話是開玩笑罷了。”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主持進士考試,選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為校書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寫作樂府及詩歌一百多篇,諷諫時事,流傳到了宮中。皇帝讀了他的詩后非常喜歡他,召見他并且授予他翰林學士一職,接著又歷任了左拾遺。當時有刺客刺殺了宰相,京城議論紛紛,人心不安。白居易第一個上書皇帝,請求緊急抓捕盜賊。有權貴厭嫌他越職行事,對他十分惱怒。不久就有傳言說:“白居易的母親落井而死,他卻寫了篇《新井篇》,詞句十分浮夸華麗,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來白居易就被貶為江州司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