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于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就像語文,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關注和驚嘆的是那個漂亮的分數,卻往往忽視了分數之外的素養和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語文素養絕非一朝一夕練就,或許在很多人眼中,語文僅僅局限于一個應試學科,殊不知,生活處處皆語文。 我是一個非常熱愛語文的學生,語文與我而言,是一種深入靈魂的熱愛,我常常在書本的世界里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坐看庭外云卷云舒。 我和毛澤東一起去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去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亦或徘徊于斗牛之間和蘇東坡于白露橫江之中駕一葉扁舟,推杯換盞,嘆如夢人生,慨無垠宇宙…… 是語文給我帶來的力量,給我浮躁的生活增添了絢麗的色彩,讓我棲居于田園牧歌般的詩意生活。 可是當今社會越是需要詩意的生活,而我們卻越將浮躁代替了生活的語文之美。 就拿當今的語文教學來說吧!雖然如今我只是一名學生,可是我想借此機會說說我這么多年來的一些見解和感悟。 每當我語文考試是最高分時,我被同學們問的最多的不是你是不是在語文方面有著很高的天賦和日積月累的素養之類的問題,而是你是不是做了許多題、你語文學習在哪里買的教輔等等這些問題。 對于這一點,我感到很詫異,也感到很惋惜,因為在我心中語文是一個側重于素養的學科,語文更多在于自身的感悟和豐富的積累,語文具有她的詩意。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與多姿多彩,而不是一味帶著功利眼鏡去審視它,往往過于功利化,不知扼殺了多少我們發現語文之美的機會,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潛在的國學、語言、文學大師。 當然,對于語文這個學科,它和我們當今應試教育并不是完全對立的,甚至可以說應試語文和語文素養有一個單方向的關系。 分數高的人,他的素養不一定好,而那類試卷之外,或許他是空白的;而有著相當語文素養的學生,他的試卷分數一定不會差,因為他足夠的積累,讓他揮灑任意一張試卷了。 也就是說,如果要選擇,一個作為教育目標的話,那么我認為培養高素養的學生比培養高分數的學生更重要,無論是對于學生的未來,還是學校的教育目標素養永遠比單純的分數要可靠的多。 說了這么多話,我還沒有說到我心中的語文素養,在我心中,我覺得一個有著語文素養的人,對語言現象的研究有著自己的領會,對社會和人生有著自己深刻的感悟,見解有著豐富的積累和廣博的知識,對寫作有著自己的風格,有著自己的思考,并能將其表達……往往語文素養是我們受益終生的,并能積極影響他人和后代的。 語文素養能幫我們構建一個詩意的精神家園,提升整個人的氣質,更能幫我們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對考試而言,語文素養也是我們考試理解的輔助。 所以語文素養的提升,無論對我們人生還是考試都是極為重要的。 那么,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不僅僅在于課堂上,俗話說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素養的提升斷不可急功近利,我們應該多去閱讀,多從生活之中之中發現語文之美,感悟語文的詩意之美。 就拿我來說,我讀書涉及的范圍很廣,我讀名著,讀時政新聞,讀哲學,讀歷史,讀傳記,讀唐詩宋詞,讀語文教育著作,讀影評,讀學術論文……凡是閱讀,來者不拒,同時我也會從影視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比如當我看完《中國詩詞大會》之后,我會重溫課本上的古詩詞,將古詩詞與我們的生活相對接,與詩人展開精神上的交流,心靈上的對話。 當我被《主持人大賽中》的各路神仙驚艷時,我會在心中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講評,并汲取他們身上的優點,進而轉化為屬于自己的東西,漸漸地,自己的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有了更高程度的提升;當我看完《霸王別姬》時,我會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當然,處于中國應試教育的環境里,我也會關注分數,可是我并不是一位急功近利的高中生,總在努力將應試語文的答題技巧和詩意的語文素養完美結合,這樣一來,我既能在應試的局面中爭奪英雄之名,也能構建屬于自己的語文天地。 但是語文素養的提升,如果不是有著較強天賦的人,很多程度上也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幫助,我覺得尤其是語文老師更需要做榜樣。 如果教師自己不讀書,不注重積淀,怎么能奢望學生去提升語文素養? 如果教師不能發現語文之美,又怎么能奢望學生有一個豐富的語文天地呢? 如果教師自身一味急功近利,又怎么讓學生沉下心來去感悟生活呢? 當然,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有批評老師的權利,但是我可以向老師提出我自己的建議。 我覺得教室在考試之外,應該多看中學生的潛力,引導并幫助學生發揚優點,彌補短板,更要將多方面的知識和語文融為一爐,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學校也應多開展社團和活動,而不是形式主義,學校因尊重學生的個性,可以讓學生在辯論中進行思想碰撞,讓更多的思想火花熠熠生輝,讓學生在作文的世界中感受到文字之美…… 如今應試功利化,仿佛成為一種潮流,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要做的就是不要淹沒于這滾滾江水之中。 語文學科尤為如此,我們應該要多去發現語文之美,去領會語文素養的詩意,構建屬于自己的語文天地。 作者為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陽明中學1810班學生 關注書韻閑話 無 ![]() 分享悠悠書韻 文史|教育|時事|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