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開始肆虐全球,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但很慶幸我們擁有阿司匹林,自從20世紀70年代阿司匹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被發現以來,它就被人類賦予了新的使命——防治ASCVD。 這么多年來,阿司匹林拋棄了誕生之初的使命,一直在心血管領域默默地付出著,但近年來新的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的問世,有些人就認為氯吡格雷作為新一代心血管疾病防治領域的新星,是升級版的阿司匹林,有錢就先吃氯吡格雷。 今天,專家來為大家分析一下,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 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防治血栓作用的對比 總體來說,二者各有優勢,各有劣勢,目前指南對于抗血小板抗栓的治療,首選推薦仍然是阿司匹林。 據美國一項匯總了6項大型臨床試驗分析結果顯示,阿司匹林可使總的嚴重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死亡)風險成比例降低12%,主要冠狀動脈事件風險降低18%; 另外日本的研究也發現,在擁有≥1個心血管危險因素(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膽固醇血癥)的年齡60-85歲的患者中,使用阿司匹林較未使用阿司匹林組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5年累積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卒中或心肌梗死)降低6%。 但也有Meta分析結果卻顯示,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在治療老年性冠心病方面,氯吡格雷的有效性、抗血小板聚集結果以及安全性上均優于阿司匹林。 有錢人就得先吃氯吡格雷嗎? 單從上面的數據上來看,氯吡格雷貌似全面碾壓了阿司匹林,但這就代表吃氯吡格雷會更好嗎?其實不然,氯吡格雷其實是一個前提藥物,在體內需要經過肝臟代謝為活性藥物才能夠發揮作用,這就決定了它受肝代謝酶的影響較大。 近年來發現,人體的肝代謝酶數量和活性又受到每個人的基因影響,這在臨床上叫做基因多態性。一些人的基因決定了其對氯吡格雷代謝較快,因此可以使氯吡格雷的藥效增強,但反之可能會使氯吡格雷的藥效減弱甚至失效,這就影響了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及安全性了。 一項薈萃分析提示:PCI(冠脈支架植入術)術后服用氯吡格雷且攜帶CYP2C19基因變異的亞洲患者比西方人群有更大的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這種現象與亞洲人CYP2C19基因變異比例偏高相關。 另外,氯吡格雷的代謝方式也很容易受到其他藥物的影響,例如奧美拉唑同樣是經過CYP2C19酶代謝,與氯吡格雷同時服用時會競爭CYP2C19代謝酶,使氯吡格雷代謝減少,藥效減弱,而臨床上通過CYP2C19酶代謝的藥物非常多,鑒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所以這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但阿司匹林從作用機制和代謝方式上都與氯吡格雷不同,所以沒有氯吡格雷的這些煩惱。 最后還要指出的是,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其實并非競爭對手的關系,臨床上很多時候是同時需要這兩種藥物發揮協同作用的,比如PCI術后12個月內,其實更應該說它們是一對在心血管疾病領域的戰友。 綜上所述,并不是所有有錢人就可以吃氯吡格雷,建議服用氯吡格雷前先進行基因測定,這樣可以了解自身屬于快代謝型還是慢代謝型,進而確定氯吡格雷合適的服用劑量。而阿司匹林,目前仍是指南推薦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的首選用藥。 參考文獻: [1]《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2]《基因多態性與抗栓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建議》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系我,我將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