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中國手里有大把好牌 一、中國不是沒有創新能力的國家,西方所謂的科學領先幾百年是因為中國有三百多年時間在發展科學上'打盹',封建階層遏制了中國科學創新 西方對中國未來科學發展的自作多情完全沒有必要。 最近看到西方媒體討論關于'科學誕生、發展、運用、前景' 等討論,起因是去年底暴發的新冠疫情的應對與處理西方全面失敗,而只有東方的亞洲(東亞)成功了,而且明確指出最成功的是中國,他們的結論是:'中國的成功主要歸功于科學在一個國家的運用,這里的人們被教導要尊重科學'。而他們總結西方的失敗原因是為了經濟利益違背科學規律,終被科學嚴懲。 如果僅僅到此倒沒有什么,讓筆者警覺的是后面的討論:西方應該反思的是,西方是現代科學的誕生發源地,在科學發展與利用上領先幾百年,現在有被中國趕超的'危險',西方如果再不采取行動就晚了。 西方一些'有識之士',即非常高端的精英人土總結出中國已經得到促進科學發展的秘方----需求 經濟發展促動。現在疫情下中國經濟發展一枝獨秀,而西方的科技封鎖又激發了中國對高科技的需求,因為中國已經培養出大量的基礎人才,只要市場需求、資金提供到位、政策扶持,中國解決科技難題是遲早的事。 能有此看法的這類西方精英眼光非常獨到,屬于西方未來主義的高端人才,如果進入戰略設計階段對我國影響會更大。 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背后是,科學技術是西方掠奪財富的有力工具,正是這個對財富的需求,才促進了西方經濟發展、科技飛速提升。 這個也是西方的看法,即直到現在西方精英階層仍然認為科技是'財富方便來源'的工具,這是他們總結西方人的祖宗三百年來的發展得出的。 它們研究發現西方進入大航海時代后,由于技術提升西方掠奪了大量財富,為掠奪更多財富它們拼命的更新航海技術與軍事技術,在'財富需求'這一指標促進、刺激下,西方國家才進入'良心循環'。 因此他們得出結論是:為維持西方的絕對領先必須'保證西方科學絕對領先',為達到這個目標'可以采取任何措施'。 筆者對這個結論保持全面警惕。因為西方從來不崇尚公平,正是在不公平條件下西方才掠奪成功的,所謂的公平競爭在西方耳朵了就是諷刺、玩笑的代名詞。 三、中國三百年科技落后主要是'需求倒掛'。 實際上在明朝中國科學與西方比并不差,就是到了明朝后勤仍然差距不大,拉大差距的時間在清朝的三百年。 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當時的中國海軍力量天下第一,但由于沒有收回成本在宣宗時期被廢棄,當時的海軍只是用來揚威而沒有去謀取財富,一艘船的造價在白銀18萬兩,七次下西洋后'財政負擔重',吃不消了,就停止了。如果也象歐洲一樣進行掠奪財富形成'良心循環',也不至于到明朝中期連葡萄牙海軍都打不過被迫'租借'澳門。 明朝后期,明軍的火器營仍然是非常先進的,戚繼光在山海關、李成梁在遼東與女真人作戰,利用戰車做機動掩體,發揮火器營的最大優勢,所以明朝當時仍然是相當強的。 壞事就壞在清朝。滿清認為科技是他們威脅,女真族人才幾百萬,而中原漢人億萬,如果搞科技發展,只需少量漢人掌握科學技術并運用于軍事上滿清就吃不消,為預防發展科學滿清采取了對科學發展的壓制政策。 康熙年間為解決臺灣問題,也建造了水師,大船也建造了不少,但解決完臺灣問題就被廢棄了。到康熙年間與毛子在曖暉城打仗,當時毛子的火器就比滿清先進了,而滿清由于仗打的還可以,另外毛子人比較少,滿清與毛子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沒有吃虧,所以滿清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到了他孫子乾隆就更加不是東西了,除了搞閉關鎖國外對科學認識更加低劣。 中國科學落后的三百年實際就是這么造成的,三百多年科學不但沒發展,還抑制了科學發展,不落后才怪。 中國有句俗話: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西方利用領先的科學技術作為工具對中國大肆掠奪,中國陷入惡性循環,而西方則進入良性循環,科學這個東西就是如此,一旦你落后了人家就反復折騰你,而且不讓你追趕性的發展,這個狀況直到新中國成立。 四、新中國成立是中國科學追趕性發展的里程碑。 中國通過'文武'兩個方面確立了中國發展權。第一次'確權'是抗美援朝,中國通過軍事能力保障了中國發展權,當然也包括科學技術發展權力。第二次確權是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彈一星成為后盾,使得中國有底氣,不再戰戰兢兢的擔心敵對勢力的訛詐而發展。 所以中國的科技發展權是中國努力掙來的,并不是西方誣陷的'模仿、抄襲'。 抗美援朝戰爭使蘇聯認識到中國的巨大作用,可以在'南方的太平洋方向'抵御美國軍事威脅,讓蘇聯可以在北方的大西洋、地中海與美國角力。所以蘇聯決定援助中國,援助中國使中國具備一定的工業能力,能有效抵御美國在太平洋方向的安全威脅,能對美國、日本、南朝鮮亞洲軍事聯盟有效的制衡。 兩彈一星則是我國為鞏固國土安全的被迫舉措。'原子彈并不可怕,沒有這玩藝心里不踏實',所以為了心里踏實,不受到訛詐就必須發展兩彈一星。這是大國標配。 現在我國這方面已經體系化系列化,沒有原子彈時尚且不怕敵人訛詐,現在有了就更加不怕敵人訛詐了。 所以昨天關于'熱戰'的分析中我的觀點是不怕它們,而且敵人也要考慮自身安全的,我們準備好才是硬道理 五、中國科學大發展條件已經具備。 首先我國政府扶持。美國發動技術戰以來我國加大了對相關緊缺科技的投入并組織多部門進行聯合公關。 其次我國已經具備了科學爆發的條件。目前的科學技術的原理我們都清楚,個別地方差別的是細節,慢慢消化肯定都可以解決。 第三我國培養了大量基礎人才,每年培養的工程師數量幾乎等于除中國以外國家的總和,按人才生成規律,我國誕生大家科學大家、巨匠的概率非常大,比如新冠疫苗研究就體現這個原理(細節不談),美國擁有世界最領先的生物科技為什么幾款疫苗都失敗?朋友們想象一下就明白。 第四我國人才年齡結構非常合理。大家可以看新聞,比如航天掌大梁的都是中年人。 第五我國人才培養投入繼續增加。大家如果細心就知道這點:我國許多著名的985、211高校開始在多地建設分校,就是擴大人才比例的行動。 有行話說中國現在手里有一堆好牌,只要不亂打,中國科技發展的另一個春天快到了。 DF21D后是DF17(東方士氣),這難道不是信心嗎?而且天下獨一份。 保持信心!朋友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