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勢在必行,那么對各資產管理機構影響幾何?投資者應如何選擇?資管新規對實體經濟發展有何影響?本期《財富連線》新華社中國財富網記者邀請中泰證券做市業務部、投資研究部總經理劉飛以及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為您解答。 11月17日,由央行牽頭、“一行三會一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12月16日。資管新規的征求意見稿發布一個月,相關的討論并未停止。先是有所謂“10家銀行聯合上書”,后有銀行業協會緊急辟謠。新規對于從業機構的震動可見一斑。 目前來看,《意見》在一些方面給予了一定靈活性,但在打破剛性兌付、規范非標、減少嵌套等問題上,卻表現了極其堅決的監管態度。尤其在凈值化管理和打破剛兌的要求之下,銀行受到的影響最大。
所謂“凈值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在引入凈值管理后,銀行理財產品就不再有“預期收益率”概念。在持有期間,產品凈值也有較大的波動。這就要求投資者必須常常了解銀行的定期披露,以掌握產品的投資表現,并進行相應的操作。這對于理財者的投資習慣是一種考驗。
但如果一分為二來看,“凈值管理”的規則對于公募基金則是利大于弊。公募基金在凈值管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經過近20年的發展,基金行業建立健全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基金托管、組合投資、凈值核算、開放贖回、信息披露、公平交易、外部審計、流動性管理、基金銷售、基金評價等一整套的資產管理業務制度體系。
不可否認,重新分配的過程必然會伴隨各方觀點博弈。當前,我國各類資管產品的整體規模已經超過100萬億元。隨著居民理財需求日益旺盛,這塊蛋糕還將越做越大。為了我國金融的良性發展和投資者“錢袋子”的安全,打破“舒適區”,讓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更加穩健、更加長久是必經之路。
資管新規勢在必行,那么對各資產管理機構影響幾何?投資者應如何選擇?資管新規對實體經濟發展有何影響?本期《財富連線》新華社中國財富網記者邀請中泰證券做市業務部、投資研究部總經理劉飛以及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為您解答。 視頻團隊 編導:鄒媛 配音:畢天驕 剪輯:鄒媛 包裝:連宇浩 新媒體編輯:李偉 原創文章 歡迎分享 轉載請注明 本文轉自中國財富幫(ID:china-cfbond) |
|
來自: 昵稱7205634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