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個夢境,一個神話,一個啟示 遇見喬·布萊克,遇見死神,遇見命運,遇見從悲劇到喜劇這條黑暗的內心之路所隱藏的全部危險…… 多少人糾結于迷人的Susan更愛哪一個,他們以為看見了死神,以為看見死神借著Brad Pitt的軀體,以為看見死神徜徉在人間的伊甸園…… 死神就是死神,你怎么看見?它是每個生命的出口,或者入口——一經路過,將永不復返。 你看見的,是Susan在咖啡店遇見的BP,影片結尾,不仍然是Susan和咖啡店的BP嗎?首尾銜接得多么完美!不要說死神來過、愛過、拿走過BP的生命又歸還,當作Susan的一個夢境好了,當作神話好了,當作人生的一個啟示好了。 美國比較神話學大師坎貝爾·約瑟夫這樣告訴我們—— 英雄的旅程包括——啟程:放棄當前的處境,進入歷險的領域;啟蒙:獲得某種以象征性方式表達出來的領悟;考驗:陷入險境,與命運搏斗;歸來:最后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場域。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經之路。 誰是英雄?他這樣定義—— 英雄就是能夠戰勝個人和當地的歷史局限性的人,他們了解、接受并迎接命運的挑戰。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旅程中接受考驗的潛在英雄,只有接受生活的召喚,踏上考驗的旅程,生命才能達到豐富多彩的境界。 所以,英雄很普通,就像Susan,柔媚溫婉,小鳥依人。連BP也不會知道,他再遇的美人,聆聽過死神的耳語,穿越過死亡的隱秘之境,絕不普通。 導演喬治·盧卡斯說:“《星球大戰》就是基于坎貝爾的理念創作的現代神話。” 馬丁·布萊斯有沒有這樣做,不得而知,電影《Meet Joe Black》卻驚人地落入了坎貝爾設定的英雄情境。 二、激情很美,激情之后的生活才是難題 父親威廉(安東尼·霍普金斯)對女兒Susan(克萊爾·弗蘭妮)說:激情去愛吧,期待心靈悸動。 激情是無法解釋的。健康、力和美可以吸引異性,雙方和諧一致,激情會更強烈。從種族繁衍的生物學意義上來說,兩個人柔情目光交會的瞬間,便是新生命的開始。戀情到達一定階段,融為一體的需求就會產生,這種憧憬新生命的意志,才是真正的激情之魂。 Susan與BP那交錯的一步三回頭,陽光、青春、美,在一個咖啡飄香的清晨,一起蕩漾。多少人因為這個片段,愛上電影。推薦電影的人說,看那個預告片啊,原來錯過,也可以美輪美奐…… 然后,Susan開始遇見死神,開始真正領悟生命。 都記得那個和Joe做愛的鏡頭吧,沒有欲望,沒有沖動……那些說死神很紳士、很溫柔、很純真、很無知的人,只能說他們在看愛情片,在看那一刻的愛情,他們忘了——死神,作為生的對立面,自然也是激情的對立面。 人的欲望越強烈,實現自我欲望的貪圖越強烈,他遭受的苦難和焦慮就越多。生命,就是損耗與妥協的過程,否定引起短暫快感的意志,才能展現意志的自由。 其實,激情的本質是迷妄,當迷妄消失,彼此之間的相異本質才清晰可見,生活,終將是平淡或悲哀的,而生命意志,并不自由——就個體來說,憧憬之后,你要浸淫于對方的一切行為,行為受制于性格,性格是不會改變的,所以,行為具有必然性,沒有經歷過死亡的生命,是其行為的不斷重復,陳舊、不滿,日日積累,成為幸福生活的阻礙。激情是短暫的,連生命也是短暫的,死亡才是人類掙脫羈絆和重獲自由的機遇。人類的生存就是“空”。Joe,令Susan真正體驗著幻滅中的甜美。 坎貝爾說:“世界只有一種結尾:隨著我們所愛的形式的消逝,我們的心會死亡、肢解、瓦解、被釘在十字架上。”他也許說出了生命的灰暗本質。而認識到這些,應該還需要一個過程。遇見Joe,遇見死神,使Susan過早地參悟了,這是她的幸運,還是不幸? 父親也改口了,勸女兒說,沒有激情的Drew也很好。這種180度的轉變,并不像觀眾所看見的那樣,是擔心女兒愛上死神——死神如何愛?這原本就是一個假命題。父親才是那個真正迎接并感受死亡的人,他的智慧,令他糾正著對女兒關于“激情”的引導,也是一種預見吧。激情很美,激情之后的生活才是難題。 一切該來的苦難,包括死亡,都將是必然的,你無法改變,它們構成所謂的命運。 愛上死神,就是愛上命運本身。 與死神擦肩,仿佛死過一次了,再見BP的Susan,如果有一天真的和他在教堂里說出那生老病死永不相棄的誓言,她一定是篤定的。BP的“死亡”,她也是經歷過的——短短幾天,她早已了悟他的一生。 你看,她回答他說:“不,我不是喜歡你,而是非常喜歡你。” 此時,煙花正絢爛,來路正漫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