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費訂閱本刊題記 現在,周邊世界十分安靜,我的內心松弛、舒展,一種莫名的感受,文字難以述表,如荷塘荷香,又如梵婀玲歌聲,在頭腦里,不時暗流涌動。前幾年,因公務雜事纏身,這種感覺在慢慢消褪,而今卻日益積累增強。移居富陽整整十載,總有一種要寫點東西的沖動與欲望,來記載這里的生活 寧靜的自修室里,我的這種感覺又如螞蟻般爬上我身,開始襲擊我多感的心。究竟要表達什么呢?是什么東西讓我這個吃紅芋干喝玉米糊糊長大的中原男人滯留于此,且一留就是十年呢?我思索著。 北緯30度緯線,穿過地球上許許多多美麗的地方,著名的自然與文明之謎的所在地,發生許多難解之謎,古埃及金字塔群,獅身人面像等等。富陽就座落在這里。元代吳恒稱贊說:“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吳均說:“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黃公望說:“富春山水終嘉送。”以上是文人、畫家對富陽的印象與評價,這些人距離我很久遠,而他們的印象與評價卻與我非常的相近相像。 富春山水美在何處?論高度,這里的山,沒有中國西部崇山峻嶺險峻,論長度與寬闊,這里的江河,沒有西部、北部的大江大河波濤洶涌。對比之下,富春的山充其量不過是小土包小山丘而已,富春山水不以雄偉陽剛之美勝出,更多的在于她的小巧、毓秀、蔥綠,她的奇特與絕美過人。 人們對美的認識,有兩個最基本概念:豪放美與婉約美。前者往往描述北部山水的特征。而富陽具備了后者特征,低沉、委婉、纖細,這種江南美打動無數觀眾與游客,令人神馳心往。 對于缺山少水的中原來說,這里的山與水似乎正巧補足了這種遺憾。平原的小溪長期干涸無水,一到旱季,麥田干裂,土地被太陽曬的冒煙,一眼井五只水泵吸水,幾十米下的機井水都被抽干。這里的青山基本沒有,即使有,也是那種白花花,光禿禿的荒山,只長石頭,不生草木。遠看去,一片片白花花石頭與干黃的土塊。大風起兮,到處凈是塵沙與干葉飛舞,與花紅樹綠草嫩,紅肥綠瘦的江南構成鮮明的對比。 人間四月芳菲天,不羨鴛鴦不羨仙。江南的天與中原的天,杭城的艷陽與豫東的紅日,不由得讓我有了一番比較。 長江之南謂之江南,大國之心稱為中原。中原最大特征是千里平原,一馬平川。它身居大陸中央,收納東西南北的冷暖氣流,承受四面八方的霜雪雨露,無邊無垠,無遮無擋。 每當春天到來,西北塵沙滾滾南下,襲擊華北,尾掃中原,及至江南威勢大減。中原的西北風,凄厲中夾帶著哨聲,吹到手面,皮膚發干皸裂,打到臉上,嘴唇發干,發白張裂。 也許是二者之間氣候、地形、環境差異,給了我最初居住下來的理由和勇氣,相識之后,相知與相戀讓更加深度地了解到富陽。 一、鸛 山 觀 水 還記得剛來報到的那天,我驚喜于這里的丘陵山地與春江清流,連續五天,游遍了城市周圍的一山一水,狂補了平原人對山水空缺的功課。山因水而活泛,水靠山而定向,水山纏繞,一幅生命燦爛的春江春山居圖畫面鋪展于我的眼前。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徜徉于鸛山公園,站在磯頭,那磯頭延展向前伸入江里,翹首遠方,只見遠處千尺白練,澄凈如銀。江水緩緩地,嫻靜地,如處子般在流動。及至大船駛過,江水會發些小脾氣,她調皮地漾出朵朵浪花,不過,很快,便又恢復姑娘的柔媚與迷離。再眺望對岸遠山,只見云氣之中,山脈相連處,優雅地劃出一條天邊弧線。那條弧線如成熟女子的身體,形成絕佳的黃金分割點,該凹地方,順勢凹下,該凸地方,努力地凸出。激發游人盡力地聯想,想象所有自己知道的一切美好的人與物。 收回視線,回看眼前,在陽光照亮下,群山分外清晰,由遠及近,由上至下,山頭與山頭重疊,重巒疊嶂;樹木與樹木覆蓋,層層疊疊。山腰間的綠色由深黑到墨綠,由膚淺到深濃,蒼翠欲滴。我躺在山坡的綠草叢中,徜徉午后暖陽之下,慵懶,放松,松弛,渾身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了。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太陽落山,涼風襲身,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夜幕降臨的富陽,香樟花兒與桂花兒香味沁人心脾,那種味道,是那種化學合成香水是無法比肩接踵的。這是土地給予樹木營養而揮發的一種生命味道。走在富陽的鄉村或街道,即便每個角落,香味都會尾隨而至,如影隨形,云集響應,不時地,她讓我回想起三四月份的家鄉,回味楊槐花兒與榆錢花兒的清香 我很享受杭城與富陽的特有這種春天味道,它極容易讓人產生條件反射,想到郁達夫筆下的遲桂花。 黃昏時分,華燈初上,鸛山與鹿山的行步道,閃現兩行燈路,如天空明星,密集排列于山頂,流動于山腰,不由讓人有了登山的沖動。 小城四圍靜悄悄的,富陽城就座落在一片丘陵山之中,特別的宜人宜居。且不說,她的氣候是多么溫和溫潤,空氣是多么清新清涼,溪水是多么明凈透徹,食物是多么杭幫與浙系,單是這樹林這江水就已經讓人醉心暈腦,聽任擺布與控制。 空氣污染,霧霾肆虐的日子,我愛上了登山。行走在青山與綠水,綠樹與纖竹之中,感覺我是在潛藏,進入了另外一番天地,另外一番穹廬。森林的空氣清新。登山就是在做有氧運動,氟離子吸入兩肺,我張開大口,貪婪地呼吸。整個人從外到內,似乎被徹徹底底地清洗了一遍。 登山的好處還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你疲倦的身心松弛下來,讓全身臭汗與毒素排除體外,在寧靜的山林與喧鬧的溪水鮮明對比中,混亂的思維得到調整,我安靜了。登山途中,身邊的風景幫我梳理人生的思路,體味物質外的另一番生活。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比祟惖淖嫦染幼∮谏蕉?、森林,與鳥獸蟲魚為伍。隨著文明進步,科技發展,他們走出山林,聚居城市,生活在鋼筋水泥叢中,染上許多現代社會的流行病。解決之道,治病良方,我想就是回歸大自然,過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每日砍柴作詩,夫妻恩愛生活,耕讀生活,也許聽上去不靠譜,與我,卻心有戚戚焉。 投稿郵箱3182529240@qq.com 456 掃描或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感謝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