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現存老洋房4000-5000幢,解放后99%以上歸國家所有。 80年代有地契等房屋證明的產權清晰、可出售的老洋房不超過100幢,修繕尚可的不足50幢。 1998年交易開始逐步活躍,這十幾年間市場慘淡。 住宅性質的老洋房首次出售,需繳納70年的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的計算,以地段和面積(占地、建筑兩者取其高)合算,一般1-3萬元/平方米,上海老洋房土地出讓金是總房價的10%左右。 當年能住大洋房的都是呼風喚雨的達官顯貴、商人巨賈。巨鹿路886號,建筑面積375平方米,花園面積500平方米,洋房成交1.25億。嚴家花園2009年2.8億入手,2016年對外報價10億,幾乎是一年漲一億。 每棟老洋房承載著上海灘離奇八卦故事,經典永遠不可能復制。 圖片2為傳說中成交億元以上的老洋房。 喜歡掃街拍老房子的人都知道,德昌路最為神秘,因為那里有攝影愛好者看不到的老洋房看不見的圖像收藏。 德昌路舊名Rue Delaunay戴勞耐路。地理位置前有淮海路,后有康平路。 民國18年筑。東起宛平路,向西折南至廣元路。長294米寬8.7~9.3米。 民國32年改名榮昌路,八十年代因與黃浦區榮昌路同名改今名。 德昌路毗鄰衡山公園,有點年紀的上海人都知道早年康平路、高安路,德昌路那一片是康辦所在地,后來分為2段。 一段在廣元路。看上去就是馬路凹進去一塊,車技不好掉頭都困難,到底一扇大鐵門。 另一段在宛平路。不長頂多100米,到底也是一扇大鐵門有武警站崗。現在的頭和尾巴分別為,宛平路德昌路和廣元路德昌路。 兩頭路的周邊沒有一個字寫不準拍照,勸君不要去嘗試。 PS:《界碑,時間的烙印弄堂里的寶貝》 界碑,或稱界石是辨別一個地區與另外地區邊界位置和走向的記號。 數字代表界碑編號和立碑的年份,界碑的年份較為容易識別,有的地方立一塊叫單立界碑。租界沒有山坡山谷、河流峽谷等立附碑來標明邊界走向,坡,河兩岸各立一塊界碑的叫同號雙立。 早些年楊樹浦路人們習以為長的一條的,寬不足1米的狹窄弄堂里面,拼湊著水泥板和條石的一塊花崗巖條石上面,刻有英文字母和數字。踩了多少年的墊腳石,被疑似是一塊租界時期的界碑,老洋房愛好者如獲至寶,推算差不多已有90多歲了。 條石總體呈長方形,一頭平整一頭呈斷裂狀似的不規則,寬25厘米,長78厘米,英文字母B數字9有磨損。經辨認B.C英國領事館British Consular的英文縮寫,9967是編號。 1843年上海開埠后土地租用者取得道契,在租地四周豎立石質的標志物,界碑的一面上半部刻上領事館的,外文縮寫及批準時所給予的編號,2191弄地區屬公共租界地塊。 以前也發現過英、法領事館發放的租界界碑。弄堂路翻新好幾次了,每次重鋪因為這塊條石結實、平整寬大,逃過一劫。該地已被計劃舊里動遷改造,界碑應該被移走了吧。 界碑距今近百年時間,從原來的豎立狀態變成平鋪的歷史,有太多的資料可以挖掘。楊浦公園里有一些墓碑鋪成的路,對研究人物生平,舊時土地買賣及租地變化是有價值的實物,弄堂里的寶貝對上海記憶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PS2:舊文《魔都老宅探密》 林林總總的掃街,上海老建筑圖片發多了有人會問我,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穩、準、狠的抓住要點? 我的體會是9個字:門、窗、磚、爐、梯、鐵、墻、花、碑。 沒有了這些元素肯定是假古董,立馬走人。 門: 大門、腰門、房門,(腰門常被忽略,可能是損壞最少的門)。 窗: 鐵窗、木窗、混合窗,它們都是老宅的眼睛。 磚: 各式保留的花地磚,哪怕一塊半塊也不放過(民國的地磚優雅堅固,很是耐敲打的)。 爐: 壁爐見一個拍一個。住房緊張的時代家家戶戶大都私自敲掉,為多半個平方的面積。 梯: 石梯、木梯、鐵梯,石梯較少見。 鐵: 門隔扇的鐵藝花式繁多,其中多以維多利亞時期的圖案為之最(微信《英倫鐵藝&中國鐵花》中有講過)。 墻: 舊英租界紅磚墻,有梯形、半角等燒制的磚塊造型為稀罕。拉毛墻面為舊法租界特色,現已失傳。 花: 門頭上的山花千姿百態,圖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碑: 界碑、匾額是弄堂的身份證。結合查資料,你完全有可能會發現一段清末民初的陳年往事。 掃街有了門、窗、磚、爐、梯、鐵、墻、花、碑等九宮格概念,發圖方便除外大概還是會有走讀上海的小小歡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