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簡 介 張金英,網名南國英子,筆名英子。70后,祖籍廣東,定居海口。傾心詩詞創作與評論,創辦《英子評詩》公眾平臺,擔任中華詩詞學會教育培訓中心高級研修班導師、海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兼會刊《瓊苑》執行主編。 張金英詩詞選 望蔡邕讀書臺 清溪涵綺樹,煙嶺隱高臺。 遙想中郎事,猶嘆曠世才。 拂云松起舞,養性鶴為媒。 更有嬌嬌女,琴書對幾回? 冬日過海大東坡湖見白鷺棲于湖心島 淺冬光正好,湖面散鱗波。 綠島心何冷,清寒氣未過。 風扇飛鷺羽,云倚碧絲蘿。 搖曳枝頭處,知誰綺夢多? 煙霞茶院 林泉何處覓,尋得半山幽。 煙轉三香寺,楓紅一段秋。 烹茶知幾味,深坐到無求。 唯有泠泠水,邀霞共漫流。 父親的后背 最憶兒時夢,猶存脊背間。 撒歡憑一躍,任性總重攀。 樹蔭花苗弱,云憐娥月閑。 如今風雨路,依舊戀蒼山。 冬日謁王維衣冠冢 寒樹無衣著,梨園欲問天。 風中摩詰句,云里佛家禪。 行到千山靜,歸來古縣眠。 我溫三寸土,好作一詩篇。 古 井
涵田半島雨中送別 昨夜酒聲連雨聲,天公許是動離情。 涵田島上煙波冷,莫問春風第幾程。 讀詞有記 燈也朦朧人影偏,風搖明月過窗前。 只因幾筆真情句,坐到書齋不夜天。 浣溪沙·母親 碌碌風塵染鬢霜,晨昏不計影身長。為家織就夢衣裳。 盼得兒孫成氣候,賒來日月送春光。悄然傾盡一生香。 浣溪沙·春游龍鑫茶園 勝境應從何處看?香風引路到層巒。飛來好曲繞三灣。 云抱青山涵晚籟,茶蒸白霧漫仙園。采春莫問與誰還。 浣溪沙·月牙泉 誰臥鳴沙綠夢生?一灣碧玉滿天星。塵心未染月心明。 許是瑤池難了鏡,莫非人世萬年睛。空荒大漠不荒情。 浣溪沙·疫后江邊散步有作(新韻) 花信遲來半個春,江邊難見那時人。波心寂寞待誰陳。 三徑清風終解禁,一堤晚樹未離分。今天與我兩頰親。 浣溪沙·整理書柜有作 總是無由忙一身,床頭案上弄詩文。偷閑來掃舊書塵。 收拾心情方致遠,清空意念始歸真。小樓香到月之門。 鷓鴣天·那秫村 一屋門墻一屋殘,幽幽小徑舊時顏。風回碧樹村邊合,月浸清心井里寒。 碑字外,塔鈴前。云中故事與誰彈。靈泉猶愛羊山出,流過春秋幾道彎? ![]() ![]() 英子詩詞美學追求 ![]() ![]() 求真唯美,崇雅尚靈 張金英 詩詞是文學殿堂的頂尖藝術,對詩詞的評判標準因時因人而不同,多元化的審美觀念既有時代環境的影響,又有個人的思想傾向。從《毛詩序》的情志融合的審美觀念到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的審美價值觀;從劉勰推崇的情感教化力量的文學審美理想到鐘嶸的“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的詩歌審美情趣及“以悲為美”的審美觀念;從詩學的美刺精神、元稹“諷興第一”的詩評標準到以才學義理為詩的黃庭堅的詩學美學旨趣;從李贄崇尚的沖突靈動之美到葉燮的詩學審美主客體論;從沈德潛的“格調說”到袁枚的“性靈說”……都闡述了不同的詩學評判標準,這些標準即是不同詩論家的美學標準。筆者認為,美感是構成詩詞最主要的因素,而情懷、文辭、意境是詩詞之美的載體。 一、情懷美 詩詞的情懷之美,在于“真”。唯有真情,方能動人。這種“真”,是個人對生活真切的感悟,對社會真態的思考,對自然真性的認識,對自我真心的反觀......“真”的基礎是“善”,唯有善者,才會有真姿態。“真善”的情懷必然是美的,即便面對“不美”的現實,也會以“真美”的形式呈現,沒有陰暗的心靈死角。情懷沒有大小之分,只有真假之分。真性情之作,在于真性情之人。“詩者,心之聲也,性情所流露者也。” 袁枚的“言真情”詩學觀受到眾多詩人所推崇是有道理的。所以,要寫出動人的作品,最終決定于個人品行的修煉。創作,是情感的自然宣泄,從自然出發,即為“真”也。莊子以自然天真為美,也是人之本真的回歸。 二、文辭美 詩詞的文辭之美,在于“雅”。詩詞是高雅的藝術,需要清雅的語言去表現。鐘嶸強調詩歌創作必須以“風力”為主干,同時“潤之以丹彩”。風力與丹彩均備,才是最好的作品。詩詞作品來源于生活,但又要在生活中“脫胎換骨”,避免俗氣沾染。詩詞有自身的語言特點,需要音樂、繪畫、建筑等藝術來協調。不是所有的語言都可以隨便進入詩詞的殿堂的,但過分雕飾必然失真。所以,詩詞的文辭之美,亦在于“淡”,如淡而有味的清茶。以淺淡的語言表達深邃的思想和真誠的情感,方為好作。 三、意境美 意境是詩詞的靈魂。詩詞的意境之美,在于“靈”。“靈動”意味著詩詞的生命是鮮活跳躍的,這是作品的精神命脈。詩詞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寫實要講究藝術,方能“清空”,方顯空靈。詩詞的意境之美,還在于“味”,“言已盡而意無窮”是作品的高境界。筆者認為以現代語營造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是完全可行的。 只有用真情去醞釀,用文辭去營造,用意境去傳遞,才能建構出獨特的詩詞美學藝術。 ——載于《詩刊》二0二0年第十期“本期聚焦”欄目 《英子評詩》微刊第171期 作者:張金英;書法:李著豪、馬隨太 |
|
來自: WENxinHANmo > 《一表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