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在討論聲波之前,先說個眾所周知的色彩問題, CIE定義的三基色三種顏色的波長分別為700nm/546.1nm/435.8nm, 然而這三種波長的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卻可以產生390-760nm的"連續光譜"效果. 好了,開始我要講的問題:多年以來,對于人可聞的 "聲波" 頻率范圍的上下限,分別都有兩個數字: 16HZ/20Hz, 16KHz/20KHz. 于是, 在不同的場合, 會看到20-20000Hz, 20-16000Hz, 16-16000Hz等數據. 究竟那個是對的? 沒有文獻堅定地支持. 醫學上鑒定聽力, 據說最好的設備是美國的聽力計, 最高提供15KHz的聲波輸出, 用于測定人耳的聽覺閾. 在人耳的聽覺閾和痛覺閾上, 其實都只提供35-15000Hz的范圍, 在此之外為什么不能給出? 是設備一下子沒輸出了? 還是人耳一下子失去了反應? 書上沒說. LRAD定向聲波設備, 以兩束人耳不可聞的超聲波, 使遠方(射程內)的人耳內合成人耳可聽到的聲音, 也是利用超聲波差拍的原理: 聲音指向性強,能量集中無擴散,利用特定的超聲波合成技術,因此目標指向能量極大。根據使用需求,實時調整音量大小,可以分別實現:遠距離廣播通訊、警示和驅趕三種類功能。一般而言,不能距離對應的不同功能如下:1米-100米:聲壓極大,能量集中,能實現驅趕來者功能;100米-1500米:聲壓大,能量比較強,能實現警示來者功能;1500米-9000米:音質清晰,指向性強,能實現廣播通訊和喊話功能。 繼續, 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的聽力會變化, 是否跟骨質的變化有一定關系? 飛鴻浩劫:俺14k就聽到頭了 maychang:那是必然。 人的聽覺、視覺、嗅覺中,聽覺最簡單,嗅覺最復雜。 樓主回復maychang:有道理, 幼時骨頭細小, 可有效傳遞較高頻率的機械波, 成年后骨頭變長變粗, 損耗增大, 年老后骨質一般會疏松, 損耗會更大. LeoMe:某種玄學的說法,20~20K只是一個大致的能聽到的范圍,但是超出此范圍的,或者說你自己聽不到的頻段,會影響聽感。索尼的監聽一般都能做上40K,高頻破音確實少了,到底好多少,木耳朵聽不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