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 垂直自然帶 氣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聯系形成的自然帶,隨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帶。山地自然環境比低平地區復雜, 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帶比水平自然帶復雜得多。例如,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的山地,南坡(陽坡)比北坡(陰坡)要獲得更多的熱量,因此,盡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氣溫高于北坡;潮濕氣流如果與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 氣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聯系形成的自然帶,隨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帶。山地自然環境比低平地區復雜,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帶比水平自然帶復雜得多。例如,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的山地,南坡(陽坡)比北坡(陰坡)要獲得更多的熱量,因此,盡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氣溫高于北坡;潮濕氣流如果與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么,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例如我國東部山地,夏季因氣流來自東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熱狀況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帶有明顯差異。同是一個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屬不同的氣候帶和自然帶。例如,我國秦嶺南坡坡麓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北坡坡麓則屬于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任何一個山地垂直自然帶,總是在相應的水平自然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與水平自然帶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帶,稱為垂直自然帶基帶。一般說來,山地所處地理緯度愈低、氣候愈濕潤、相對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帶表現愈完整。南極大陸氣候嚴寒,呈現茫茫一片冰原景觀,就談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帶。 苔原帶 苔原帶,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及北美大陸的最北部,以及北極圈內許多島嶼。這里氣候嚴寒,冬季漫長多暴風雪,夏季短促,熱量不足,土壤凍結,沼澤化現象廣泛。 這些環境條件,不利于樹木生長,因而形成以苔蘚和地衣占優勢的、無林的苔原帶;土壤屬于冰沼土;動物界比較單一,種數不多,特有馴鹿、旅鼠、北極狐等,夏季有大量鳥類在陡峭的海岸上棲息,形成“鳥市”。 中國不存在極地苔原,而在長白山(天池周圍)和阿爾泰山西北部的高山帶出現高山苔原,海拔分別在2100米和3000米以上。 形態特征極地苔原帶的植被類型具有下列特點: ①植物種類組成很貧乏,植物種的數目通常為100—200種; ②群落結構簡單,層次少且不明顯,其中蘚類地衣層在群落中起著特殊的作用; ③苔原植物通常為多年生。 ④多數的種為常綠植物,包括貼地的針葉灌木,如矮檜、牙疙瘩等; ⑤多數植物矮生,如極柳; ⑥植物通常生長緩慢,極柳在一年中枝條增長僅l—5毫米。 ⑦大多數是長日照植物,常具大型和鮮艷的花和花序。 生長環境氣候嚴寒,冬季漫長多暴風雪,夏季短促,熱量不足,土壤凍結,沼澤化現象廣泛。 分布范圍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及北美大陸的最北部,以及北極圈內許多島嶼。 氣候特征極地苔原帶年輻射凈值<83.7千焦/厘米2,日均溫≥10°的積溫<600℃,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年蒸發力1.5。由于嚴寒濕潤,有多年凍土存在,凍土層上有泥炭沼澤,土壤多為冰沼土。 除了極地苔原外,在中、低緯度的高山,森林界線以上和常年冰雪帶以下,往往有高山苔原,其自然特點與極地苔原相似。只是沒有極晝和極夜現象,并不普遍存在永凍層。 長白山脈是鴨綠江、松花江和圖們江的發源地。是中國滿族的發祥地和滿族文化圣山。長白山脈的“長白”二字還有一個美好的寓意,即為長相守,到白頭,代表著人們對忠貞與美滿愛情的向往與歌頌。 長白山脈區域總面積1964平方千米,核心區758平方千米,長白山系的最高峰是朝鮮境內的將軍峰,海拔2749米。中國境內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中國東北的最高峰。 廣義的長白山即是指長白山脈的主峰與主脈,即包括長白山主峰在內的長白山脈。廣義的長白山是指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東部山地以及俄羅斯遠東和朝鮮半島諸多余脈的總稱。狹義的長白山是指位于白山市東南部地區,東經127°40'~128°16',北緯41°35'~42°25'之間的地帶,是中朝兩國界山。 長白山植被垂直景觀及火山地貌景觀是首批進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的國家自然遺產地。2010年曾先后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國際A級自然保護區。長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等,曾經入選“吉尼斯”世界之最記錄 ,其中更有中華十大名山 、中國的五大湖泊、中國的十大森林等 。長白山在生態、生物、地質和歷史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和卓越的自然品質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 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破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圖6)。 整套試卷最具有特點的一道題,整個把自然地理編成了一組問答題,通過四個小問,來考察深刻的地理內涵。這一道題應該是在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們當中,認為難度最高的一道題。從頭讀一遍材料,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當中,植物多樣性隨著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規律,第一個關鍵詞就出來了,呈單峰變化規律,通過這句話看一下這個圖,這個圖當中,哪個叫做單峰變化規律呢?陰坡滿足單峰變化規律。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海拔比較低的地方,種間競爭植物多樣性比較低,海拔逐漸升高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職務多樣性升高,剛才提到的那句話,應該解釋在2000-2300海拔高度。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鞭打,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更高海拔地區,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在更高海拔地區,應該是生物多樣性出現遞減趨勢,所以在這幅圖當中,陰坡應該是滿足了材料里面所描述的所有內容。 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段和部位,以及干擾強度垂直分布特點,哪個遭到干擾,哪個就不滿足單峰的變化規律,根據材料、設問能夠得到陽坡,陽坡不滿足單峰變化規律,哪一段更明顯部位,根據材料通讀一遍,苔原帶下部,海拔較低的部分,其實物種種類應該是較少的,但是這個部分出現的應該是較高的,2300米以下部分,受干擾強度應該是最大的,這道題應該是重點考察了孩子們對于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對圖的一個理解能力。 第二道題,說的是判斷在未遭受干擾時,重點詞是沒有遭受干擾時,陰坡、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差異,說明其判斷依據是什么。關鍵詞是未受干擾,一定要清楚,剛才結合第一道題,考的是干擾最大的應該是在陽坡,然后是在2000-2300米干擾最大,這道題考察的是未受干擾。所以苔原植物多樣性的差異,陰陽坡誰最多?首先來觀察的應該是海拔更高的,因為海拔更高的部分應該是沒有遭受干擾的,通過整體趨勢來看,應該是陽坡物種應該更少,陰坡的物種應該是更豐富一些。如何得到的呢?憑什么這樣說呢?再看材料,材料里面給了一個詞語“單峰變化”,如果要是在未遭受干擾的情況下,陰坡和陽坡其實都應該有一個峰值的。所以推測陰坡的峰值出現在2300,陽坡峰值也應該在海拔2300米出現,峰值應該是該地區物種最豐富的,所以值應該最高的,最高點出現在這個地方,整個2000-2300未受干擾情況下,我們認為應該比陰坡更低一些的。 第二道題,最難的一道題,最不好寫的是推測依據,學生們不太容易答出來的。 一起看一下第三題,分析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及濕度的特點,以及產生的原因。這道題考察的內容一共是兩個大問,第一個大問是考察的特點,第二個大問題考察的應該是產生的原因,在特點這其中包括了兩個小問,一個是對于溫度,第二個考察的應該是濕度,苔原帶陽坡的溫度,陽坡應該是接受更多的太陽輻射,在太陽輻射的照射之下,地表溫度應該是更高的。下一個是濕度,濕度的影響因素應該是跟氣溫有著直接關系的,因為氣溫越高,然后蒸發量應該是越大的,蒸發越大,空氣的濕度應該更低一些,這個應該是它產生的原因,但是大家一定還要注意到另外一個點,考慮到雪的覆蓋。大家一定要想陰坡和陽坡相比,誰的雪融化應該是更多呢?應該是陽坡,陽坡的雪應該是融化最早,陰坡融雪期應該是更長的,陽坡濕度應該更低一些。 第三題是難度系數相對較低的。 第四題說明從2300-2600米,考的海拔較高這一段,陰坡陽坡植被多樣性差異逐漸縮小的原因是什么?陰陽坡植物多樣性應該是越來越趨同,主要原因是什么?再看材料,該苔原帶部分必須存在干擾,然后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織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是植物多樣性差別顯著。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大家要注意,山體應該是錐形的,海拔越高,陰、陽坡面積應該是越來越小,陰、陽坡面積減小之后,整體水熱交換應該是影響越來越多。所以在陰、陽坡隨著面積減小,水熱狀況應該越來越趨同。答案出來了,主要是跟山體錐形導致的水熱交換的影響。 (1)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新東方解析】 一問:如何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 解題的核心部分是文字信息中提到的“單峰變化規律”,如圖所示,陽坡呈現隨海拔升高植物多樣性減少的斜線變化,所以有受到強烈干擾的是陽坡;部位的確定結合圖像信息陰坡的植物多樣性的峰值2300米處來確定,陽坡干擾部位在2000-2300米處; 二問:如何說出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如圖所示陽坡垂直分布特征: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此題6分做題風險值比較高,如果學生沒有理解文字信息中的“單峰規律變化”與“強烈干擾”(即人類活動),從而無法確定“強烈干擾”的影響之下,陽坡是斜線變化的。2、如果學生不能理解無“強烈干擾”植物多樣性將出現峰值,從而學生也無從通過陰坡的植物多樣性的峰值2300米處,確定“強烈干擾”的部位;3、如果前面1和2問,判斷失誤,學生將無法正確找出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所以,此題學生丟分率肯定高) 【答案】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是:陽坡;部位在:陽坡海拔2000-2300米處;陽坡垂直分布特征: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2)判斷在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與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并說明判斷依據。(6分) 解析過程: 一問:如何判斷在未遭受干擾時,陰陽坡植物多樣性的差異? 圖像信息中未遭受干擾時,陰坡的植物多樣性多于陽坡,這是學生高考考點中必須掌握的“陰陽臉”,所以可以回答出,陰坡的植物多樣性較陽坡豐富; 二問:如何說明上述的判斷依據? 依據:依據是“單峰變化規律”結合如圖所示陽坡苔原帶的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2300米處,約在曲線的中部位置,通過陰陽坡兩條線的比較,陽坡的峰值也應出現在斜線的中部,明顯陽坡的最大值是低于陰坡的,所以該苔原帶陰坡植物多樣性高于陽坡。 (此題6分風險值也是很高,1、如果學生沒有正確理解第(1)題的設問,在此題中對“陰陽臉”的知識的遷移應用會造成障礙;2、通過兩條線的變化來說明判斷的依據,這也是一個難點,此題還是圍繞“單峰變化規律”展開,學生不理解“單峰”中的最大值出現的意義,此題丟分率也會很高) 【答案】陰坡的植物多樣性多于陽坡;依據是“單峰變化規律”結合如圖所示陽坡苔原帶的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2300米處,陽坡的最大值是低于陰坡,所以該苔原帶陰坡植物多樣性高于陽坡; (3)分析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的特點及產生原因。(6分) 解題過程: 一問: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的特點? 此題非常簡單,通過對“陽坡”概念的理解,陽坡的溫度較陰坡高,濕度較陰坡小; 二問:分析產生的原因? 此題的解答也簡單,通過對“陽坡”的認識,原因一:太陽輻射多,光照較充足,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小,土壤水分含量少,抓住“光照”“蒸發”“水分”三個關鍵即可;原因二:考慮到陽坡融雪早,蒸發歷時長; (此題設問簡單,這6分中4分題學生容易得分,但原因二”陽坡融雪早,蒸發歷時長“這個點學生從文字和圖像信息中無法獲取,所以將導致漏答的情況;) 【答案】陽坡的溫度較陰坡高,濕度較陰坡小;陽坡太陽輻射多,光照較充足,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小,土壤水分含量少;陽坡融雪早,蒸發歷時長; (4)說明從2300米至2600米,陰、陽破植物多樣性差異逐漸縮小的原因。(6分) 解析過程: 問:從2300-2600米處,如何說明陰陽坡植物多樣性差異逐漸縮小的原因? 此題思考的角度一是從坡面差異入手,隨海拔的升高,陰、陽坡之間的面積減小,坡面差異對植物多樣性影響,導致植物多樣性減弱;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 角度二是從陰、陽坡間因坡面差異減小將導致相互的水分和熱量交換作用增強,所以植物多樣性減弱; (此題6分得分風險值也是很高,學生從所學知識的角度可以思考到影響植物多樣性差異變小的因素:緯度位置、相對高度、地域面積等。而此題有限定范圍“從2300-2600米處”,所以思考的角度只能從“地域面積”結合信息,得出從坡面面積入手;但文字信息“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中,沒有涉及“坡面差異”學生很難獲取做題的信息。所以此題得分率高的應是地理基礎知識扎實的部分學生。) 【答案】隨著海拔的升高,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隨海拔升高,陰陽坡面積減小,陰陽坡熱量、降水,光照等自然因素差別變小,坡面面積差異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減弱;陰、陽坡相互影響,水分和熱量交換作用增強;人類活動干擾變小; 【答案】 (1)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陽坡苔原帶帶下部(中下部, 2000-2300米左右)。 干擾強度分布特征: 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擾越強烈) (2)(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較陽坡植物多樣性高。 依據:(按單峰變化規律)陽坡苔原帶的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陰坡最高值。 (3)特點:陽坡地點溫度高,濕度低(水分條件差)。 原因:陽坡太陽輻射強,地表溫度高,蒸發強度大;陽坡融雪早,蒸發歷時長。 (4)隨著海拔的升高,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隨著海拔的升高,陰陽坡熱量、降水,光照等自然因素差別變小;人類活動干擾變小; 2017高考地理這套試卷當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到,圖出現的越來越少,今年選擇題只有三個圖,問答題只有兩幅圖,選擇題當中并沒有出現任何一個關于區域的圖,人文地理一改往常的一幅中國地理、一幅世界地理,只出現了一幅區域圖,第二個圖以示意圖為主,今年的考題是以示意圖來當家的,所以這個對于下一屆高考來講,對于備考同學來說,也是具有強大的指導意義的。對于學生們自然地理的規律,以及原理的掌握,搭建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之間的關系這種能力,應該是逐步得到提升的。 今天的卷子說到這,下一個給大家提到的兩個點,一個是搭建聯系,第二個是緊扣大綱。什么叫做搭建聯系,自然要素包括氣地水土聲,人口、城市、農業、交通是人文要素,他們之間不再以單獨某一個題形、單獨章節進行考察,考察的內容一定是自然與人文之間有哪些內在聯系,比如自然要素之間的大氣,對于水環境、地質環境、土壤環境、生物環境有哪些影響,比如自然要素里面的大氣,對于農業有哪些影響,這是未來在復習當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所以搭建聯系一定是今后備考當中重點關注的一個大塊。 第二是緊扣大綱,一定要了解大綱的要求有哪些,再帶著大家回顧要求,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今年高考當中給大家解讀第一組選擇題當中,充分體現出來了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因為好多答案都是隱藏在材料當中,不管是選擇題還是問答題,包括剛才帶大家做的36題劍麻,很多答案都是在材料當中體現的,所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應該是著重提高的一個部分。 第二個說的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37題里面就得到了充分體現,充分有限的材料,通過有限的示意圖,發掘其中的地理內涵,地理原理和要素以及地理之間的規律展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個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以及規律。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規律,這個內容在37題里面其實也是有所展現的,描述類的試題在以往的高考試卷當中,出現的概率應該也是比較高的。 第四個說到的是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這個應該是對于大綱來說,應該是對于學生們的一個最高要求。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在選擇題當中第一組題里面,以及第三組選擇題里面都有所展現,所以在大綱的要求作用之下,一定要認真備考。 高中地理這樣學才會覺得容易!!(附高考必考的地理圖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這樣學才會覺得容易!!(附高考必考的地理圖知識點總結) 地理哪有那么難?2017高考地理全國卷解讀及2018備考攻略 大學 | 最全大學分類常識,一文讀懂!18年將要高考的你必須知道! 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家長在“假關心”!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四大絕招 作為地理人,你知道這37個地質奇觀世界之最么?看看咱中國占了幾個? 期末來了,老師該怎樣出卷、審卷、閱卷、析卷和評卷?這篇文章真實用! 距離期末僅剩一個多月 | 高中地理各專題匯總復習,掌握了何懼考試! |
|
來自: 昵稱1338421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