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 今天派爺想聊一個「敏感話題」: 小鮮肉。 作為貶義詞的小鮮肉,是當下演藝圈最大的靶子。 業內人士、影評人、觀眾,都不肯放過他們。 在粉絲看來,小鮮肉已經成了萬能的「背鍋俠」: 哪部電影不行,怪小鮮肉就對了。 爺今天就來說句公道話。 有時候電影不行,還真不是小鮮肉的鍋。 比如李易峰主演的這部新片—— 給派爺帶來了兩小時如坐針氈的「災難式」體驗。 《心理罪》(2017) 推薦8月新片的時候,《心理罪》在派爺的安利名單之列。 雖然憂心忡忡的觀眾不在少數。 先入為主地,給電影打上了「爛片預警」。 對犯罪懸疑片有偏好的派爺,還是不忍心放棄它。 何況主創經歷聽起來夠唬人。 導演謝東燊,曾作為張藝謀多部影片的第一副導演。 不過派爺轉頭一查—— 謝東燊還擔任過《小時代3》《小時代4》的監制。 你們就說這些宣傳坑不坑爺。 而之前派爺對影片的所有期待,也在開場十分鐘; 完全落空。 這是一個警察搭配軍師,調查連環殺人案的常規犯罪片。 野獸派刑警隊長邰偉(廖凡 飾)在河邊發現一具尸體。 (就叫他野獸吧) 尸體的血似乎被抽干了。 野獸找到從事心理畫像的老前輩求助,奈何老前輩已經金盆洗手,遠離江湖。 他向野獸推薦了一位心理畫像天才,方木(李易峰飾)。 缺乏經驗,但能力很驚艷。 野獸一見方木,發現是在上一起案件中偶然結識的小年輕。 這位堂堂的刑警隊長,二話不說就要打人。 原因是方木介入的那起案件中,野獸的同事重傷入院。 他看著方木就來氣,恨不得重傷的是他。 智商呢?邏輯呢? 方木一邊被人擒拿,一邊開著嘴炮,給野獸當場做心理畫像分析。 嘴炮的內容有一句,讓爺印象深刻:
乍一看沒毛病,但婊婊們可以試試邊劈個叉邊快速念出這句話。 派爺很想和編劇談談人生。 疼得嗷嗷叫的時候,誰還顧得上說成語。 這段臺詞揭開了本片第一大硬傷的序幕—— 每個人物,都不說人話; 每句不說人話的臺詞,都出現在錯誤的場合; 而劇情的推進,完全靠這些不說人話的臺詞交待。 方木的曖昧小女友對他說:
法醫在電話中形容方木:
爺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有觀眾看完電影后評價李易峰臺詞功底差,派爺就不同意了。 這么匪夷所思的臺詞,誰念起來,都是滿滿的違和感。 方木在奔跑中大吼:
編劇你吼一句試試? 人質被歹徒劫持,千鈞一發,方木這樣勸說歹徒:
什么都攔不住我們的方木詩興大發。 其實,對于犯罪懸疑片來說。 臺詞不入耳還是其次。 邏輯硬傷實在不忍直視。 整部影片是一個漫長的追兇過程。 方木的心理畫像技術被塑造得神乎其技,指哪打哪。 一度讓兇手「靈魂附體」,洞悉對方的所有心理活動。 但由于影片缺乏必要的鋪墊; 方木的能力顯得毫無邏輯,毫無根據,只剩下直覺。 堪比跳大神的直覺,從科學走向了玄幻。 后續劇情概括起來非常簡單。 方木通過心理畫像,了解到兇手生有罕見病,要靠吸血而活。 野獸和兇手正面交鋒,打斗中兇手死亡。 慶功之際野獸恍然大悟,死去的并非真正的兇手。 幕后真兇出現,兇殺案的陰謀也隨之揭曉。 原來他不是為了吸血,而是要做生物實驗,是個反社會的變態。 聽起來,似乎還算是個中規中矩的犯罪懸疑片。 細節卻完全經不起推敲。 兇手一號劫持了人質。 方木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用手機播放了嬰兒哭鬧的視頻。 嗜血的兇手臆想著視頻里嬰兒的新鮮血液,生生看呆了。 人質跑了,他也被打趴下了。 這么無厘頭的劇情,影片居然還如法炮制了第二遍。 最終戰,方木被幕后真兇困在一個透明玻璃屋里。 真兇想得到方木的血,于是方木用刀割開自己的手臂,寧死不屈。 對方盯著鮮血目不轉睛,靜靜配合他的表演。 幾分鐘后才恍然大悟,用密碼打開了玻璃屋,和方木肉搏。 早干嘛去了? 最讓人驚嘆的是幕后真兇的出場方式。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兇手的「真身」從未出現過。 本應該是整部電影最核心的懸念。 萬萬沒想到,他大搖大擺地出現在方木面前,聊天喝咖啡。 也許是派爺少見多怪,第一次遇到這么牛逼的幕后主使。 影片最大的懸念就這么沒了。 反派宛如智障,主角也好不到哪去。 野獸這個人物,柏林影帝廖凡飾演的警察隊長,全程只是為了襯托方木而存在。 他對方木,從將信將疑,到一臉懵逼; 最后則是「你說的都對」。 方木大開上帝視角,無所不知,腦中畫個像,案件迎刃而解。 懸疑,不存在的。 推理,不存在的。 反轉,不存在的。 解謎的樂趣,不存在的。 除了臺詞和邏輯,《心理罪》還擁有派爺今年看過的爛片中,能排進TOP3的混亂剪輯。 導演對待鏡頭的態度極其「節省」。 突然間,鏡頭就切到方木和女友玩滑板的場面。 突然間,野獸和方木就吵得火氣沖天。 突然間,野獸開始流著淚回憶往事,方木也跟著淚如雨下。 觀眾一臉冷漠,內心毫無波動。 最后說說很多人都關心的演技。 坦白說,派爺一直很欣賞柏林影帝廖凡的演技。 這一次卻有點失望。 面對虛浮的臺詞,蒼白無力的劇情; 他時而演得太過,時而難以入戲。 李易峰的表演和他仿佛不處于同一個次元。(片中也有這句臺詞) 出戲的部分不多,但也不存在「歷史性突破」。 哭戲走了心,但和廖凡同場飚哭戲,還差得很遠。 演繹這個少不更事版的方木,還算及格。 仍然是個「雖然沒那么糟,但是也沒有多好」的案例。 電影看得人昏昏欲睡,卻讓派爺不經意間發現了影片的終極奧義。 手機的特寫畫面,至少出現了十次。 正面,背面,側面; 拍攝視頻,播放視頻,無損音效,高清像素。 (爺真的不是在打廣告) 萬茜飾演的法醫,特意拍攝方木女朋友跳舞的視頻,發送給方木觀賞。 影片充斥著這類毫無意義的鏡頭。 除了植入廣告,很難找到別的解釋。 更有甚者,方木收到的一段關鍵證據殺人視頻。 鏡頭穩穩當當,真實清晰,還帶打光。(都是手機性能的證明) 為了植入,犧牲了最基本的邏輯合理性。 (貫穿全片的小型飛行器估計是另一個植入品牌) 既然是廣告插播電影,還指望什么良心。 中國電影不怕技法生疏,也不怕演技稚嫩。 怕的就是這種無所不用其極。 植入沒有錯,錯的是植入已經「扭曲」了電影本身。 最要命的,不是爛片。 而是自毀長城,把本可以拍好的作品,硬「拗」成了爛片。 我們自己都看輕自己的電影; 還指望誰來買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