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 一個「不知名」中年男人這幾天頻繁被罵上熱搜。 懟他的文章層出不窮,吃瓜的派爺都看不過來。 他被網友評價為: 長得比高曉松還丑,人比高曉松差遠了。 矮大緊在家躺著也中槍。 這個叫許知遠的男人一沒犯罪,二沒出軌; 慘遭全網痛罵,只因為他做了一檔脫口秀—— 《十三邀》第二季(2017) 《十三邀》第一季去年由騰訊推出。 節目形式相當傳統。 一對一訪談,每期邀請一位嘉賓,共十三期。 派爺這才恍然大悟,《十三邀》的含義。 并不是國粹術語「十三幺」。 許知遠作為節目的聯合出品人,也擔任主持人。 作為一檔有逼格的嚴肅訪談節目,《十三邀》的第一季效果不差。 豆瓣8.1分。 每集平均播放量超過千萬,制片人都目瞪口呆。 這種「正經節目」,在網上居然還挺有市場。 然而第二季剛播出一期,微博上的口水仗就打得熱火朝天。 觀眾紛紛痛批——
罵得這么起勁,反倒勾起了爺的好奇心。 第二季第一期,不同于上一季「一對一」的模式,請來4位嘉賓。 主要嘉賓是許知遠的老朋友,主持人馬東。 另外三位都是馬東的舊相識。 《奇葩說》的兩位辯手,肖驍和顏如晶;以及來內陸發展的蔡康永。 一場節目看下來,派爺也忍不住驚嘆—— 許知遠果然是史上「尬聊」第一人! 派爺友情提醒:尷尬癥患者看了要發病。 一上來,許知遠先對馬東制作的《奇葩說》發難:
當面diss別人制作的節目,這架勢簡直嘻哈精神附體。 《奇葩說》選手顏如晶出口成章:辯論員是思想上的演員。 許知遠猛地打斷她:小姑娘太會說話了。 突然「尬」夸起來,顏如晶一頭霧水。 讓人分辨不出是不是「那你好棒棒,要不要給你鼓鼓掌」的嘲諷。 到了自言自語的獨白時間,許知遠還有本事「自找尷尬」。 通過短時間的對談,他這樣定義兩位《奇葩說》辯手:
說完后才反應過來:我是不是會被罵? 嘿,還真被罵了。 不過派爺覺得,許知遠也是史上「最慘」主持人。 每一位嘉賓,都不肯接他的話茬。 他問兩位《奇葩說》辯手:你們擔心自己會變得老氣嗎? 嘉賓不假思索:不會啊。 問馬東:你喜歡這個時代嗎?不抵觸嗎? 馬東也毫不猶豫:喜歡,沒有任何抵觸。 做節目做得一點面子都沒有。 其中,馬東更是一次次抑制不住回懟的欲望。 派爺表示理解,要是我也想懟。 許:那些90后只是自以為很有個性。 馬:你也很有個性,你只是歲數大了。 馬:我對這個時代沒有抵觸,我沒那么自戀。 言下之意,我沒你那么自戀。 許知遠的「尬」,在于他總是不合時宜。 想起自己喜歡的歌/書,就當場放/讀給嘉賓聽。 正常人干不出這事。 現場氣氛到達冰點,許知遠自得其樂。 派爺也佩服他強大的心臟。 不過,節目被罵成這樣,第二季豆瓣評分仍然高達8.2。 不止是滿足大家對「撕逼」的愛好那么簡單。 這也許是派爺看過最尷尬的訪談節目。 但尬著尬著—— 戲劇性就出來了,風格和特色也出來了。 訪談類節目,主持人通常只起「提詞器」的引導作用。 還真沒幾檔節目,主持人和嘉賓之間能有這樣激烈的思想交鋒。 主持人的存在感甚至超過了嘉賓。 許知遠明顯不是一個好主持人。 他自以為是,立場鮮明,對采訪對象缺乏理解和寬容。 采訪的時候; 他不問觀眾想看的,嘉賓想說的,只管自己想聽的。 許知遠和這檔節目,都不常規。 但他們很真實。 兩個思想有沖撞的人,才是我們想看到的「活人」。 把有沖突的思想都呈現給觀眾,才是一檔節目真正的「包容」。 比撕逼高端多了。 何況,還有意外之喜—— 比如第一期馬東貢獻的金句:
他認為,英國人看莎士比亞,跟現代人看《奇葩說》沒有高下之分。 觀眾都被他的睿智和豁達圈了粉。 難道許知遠做節目是為了犧牲自己,成就嘉賓么! 北大出身的許知遠,一直以知識分子自居。 所謂知識分子—— 其實就是不斷提問,不斷給人找不痛快的那群人。 許一直當著馬東的面嫌棄《奇葩說》 他對嘉賓采用「冒犯式」采訪,突破嘉賓的「舒適區」。 不過在第一季采訪女神俞飛鴻的時候,派爺也看不下去。 就差流口水了,丟不丟人 面對馬東,羅振宇,賈樟柯一類嘉賓,這招挺奏效。 不是普通的采訪,是頭腦風暴。 陳詞濫調的訪談,派爺反正是看夠了。 許知遠可能不讓人舒服。 《十三邀》卻是一檔有意思的好節目。 最后送上派爺喜歡的兩句話——
成見,被誤會都不可怕。 怕的是束手束腳,連表達的勇氣都丟得一干二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