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關 注 電 影 派 從 此 過 上 沒 羞 沒 臊 的 觀 影 生 活 2019年高考倒計時,2天。 看到這個時間,你是否想起了,自己那時身邊最要好的人? 可現在的Ta,又在哪里呢? 畢業,總會是一場隆重的告別。 告別了說好永遠不分開的人,高中也成了永遠值得懷念的日子。 還好,無數人的高中,被八月長安寫進了那部《最好的我們》。 里面的每一章,每個字,都像是有人親眼看到了高中時的我們。 現在,讓派爺等來了這個故事的大銀幕。 就是將于6月6日上映的—— 《最好的我們》(2019) 在公映之前,《最好的我們》已經走了二十多場路演。 路演的地方,選在了各大高校校園。 目標很明確—— 判斷青春電影好壞的標準,首先就該看它能不能打動少年。 結果證明,它做到了。 路演中見證了140多次告白,收獲了無數眼淚和歡笑。 這部電影,的確太能勾起人的回憶了。 很多人看了電影,立馬回想起了自己記憶中最明亮的少年和少女。 可能每個校園里,都會有那么一個男神女神。 男神,像余淮。 穿著干干凈凈的白襯衫,總是奔跑在籃球場上,成績還那么一流。 女神,像葉展顏。 活在傳說中,會是每個小女生議論的焦點。 當然每個人眼中最明亮的那個人,往往不會相同。 自己第一次喜歡的人,驚艷了那段歲月的人…… 可能都會第一時間浮現在我們的腦海。 整部電影最讓人賞心悅目的地方則是,詮釋這些角色的,也是真正的少年。 飾演余淮的,是剛剛19歲的陳飛宇。 飾演耿耿的,是不到20歲的何藍逗。 其他演員,也是清一色的青春洋溢。 原著作者八月長安探班看到第一場戲時。 找不到好的形容詞,不停地說“好看”。 就是說不出緣由的好看。 看到那張朝氣蓬勃的臉,就想去探尋背后的故事。 還記得原著中,余淮的第一次出場吧:
字里行間,都是少年氣。 而現實中陳飛宇和這樣的余準,簡直不能再神似! 他就是那個在《妖貓傳》的片場,模仿老爹的皮孩啊。 何藍逗的每個肢體語言里,都寫滿了小女生才能詮釋出的可愛細節—— 小只的她,會被陳飛宇像揪鳥兒一樣揪起來。 奔向喜歡的人時,則會像個小鴨子一樣跑過去。 這不加修飾表演,大概勝過最好的表演。 因為青春,就是那最令人心動的狀態啊。 或許,在那遠去的青蔥時光里,多數人并沒有特別的故事。 顏值不算出眾,成績不算拔尖,不會被眾星捧月。 但派爺想說,那份青春的價值,并不會因此貶值。 電影過后,很多人也是瘋狂地想給“死黨”們表白。 畢竟,誰在校園里還不會碰到幾個纏得要死要活的死黨? 就像耿耿所在的那個“墊底姐妹花”。 有比男孩子還要男孩子的貝塔,有永遠簡簡單單的簡單。 聚在一起的日常,是為成績煩惱。 業余呢,則幫助彼此追喜歡的人。 耿耿就是和這些死黨一起,共享同一份獨家記憶。 第一次學著去告別,去接受高考的洗禮,學著長大。 分別前的最后一天,她們帶著大堆零食玩上一整天。 帶著對未來的茫然和一絲期待,說很多很多的期望。 那時,說什么都顯得多余,說什么又都顯得富有深意。 因為這樣簡單的時光,就那樣一去不復返。 電影《最好的我們》里,處處都是這種可以引發共鳴的細節。 在真實的青春里,愛情,也往往不會轟轟烈烈。 有的只會是,最常見最常見的暗戀。 像不會出聲的小鳥,輕輕飛過天空,無人知曉。 但耿耿和余淮暗戀中的每個細節,經歷過的人,自會將它們無限放大。 它是耿耿悄悄拿出相機,對準了正在投籃的余淮。 也是余淮搶過他的相機,強行拍下兩個人的合影。 是余淮口中像是隨意說出的,就讓小爺我罩著你。 也是耿耿晚上的少女心爆發,罵著對方白癡。 少年時的愛戀,雖然自認比天還大。 但彼此也都清楚,真說出口,一切就變了性質。 所以那份在乎,往往還要用另一個名義來遮掩。 于是耿耿會騙余淮說,二人的合影已經刪了。 余淮想對耿耿好,也偏要說成是為了讓她幫自己占座。 也要先撒謊說是忘記了帶錢,只好逃跑。 才能名正言順地去牽對方的手。 想對喜歡的女孩在公開場合唱一首《勇氣》告白,也只好借著班級合唱的名義。 其實是唱給她一個人聽。 正因這份遮掩。 青春里愛戀,才如此令人難忘。 告別了青春,再不會有人,能把一份在乎表達地那么真誠,又那么拐彎抹角。 不能說出口,成就了年少愛戀的單純。 卻在同時,讓這份青澀的愛戀,那么容易錯過。 在兩個人驟然變奏的生活面前,它沒有任何豐滿的羽翼可以抵擋。 和多數人的散場故事一樣。 余淮和耿耿后來走散了。 畢竟,二人似乎從來沒給對方一份承諾。 耿耿只是說,希望我們一直坐同桌。 余淮想對耿耿說的話,到頭來也沒說出口。 戛然而止又沒有道別的愛戀,難免讓人“耿耿于懷”—— 那并不是我們不合適。 而是,我們錯過了。 是因為我們中間,隔了一段青春。 可太多人,錯過了,就這樣錯過了。 盡管還是懷念,盡管還是會不停地想如果重來會怎樣怎樣。 但還是慢慢都學會了放下。 說當初的感情,只是少年時的玩笑。 可忘記,就真的會好嗎? 在不甘中,我們才發現年少時自己身上的那份勇氣,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 曾經的耿耿,當然知道自己太平凡。 就立志成為樹上最高的果子,而不是被對方從地方撿起。 一個理科那么弱的女孩子,最后去報了理科,又等了對方七年…… 電影溫暖的地方是,一直到現在,耿耿還是有這份勇氣。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 一直有勇氣為心中所愛努力的每個人,都是最好的自己。 這就是這部電影在讓你感傷之余,最想告訴你的道理。 甚至在影片最后,有這樣一句告白殺: “其實和你一起看這部影片,就是我喜歡你”。 都幫你到這份上了。 你要不要將自己的耿耿于懷,變成一次勇敢? 要知道,愛真的需要勇氣。 如果到現在,你還有那么一個“耿耿于懷”的人。 不如那就在6月6日走進影院,打開青春,再見一次“最好的我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