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說過,當身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就會形成斑塊,支配心臟供血的血管(冠狀動脈)如果也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大家常說的“冠心病“,斑塊逐步進展會造成冠脈血管的狹窄。 冠心病的治療通常分為藥物治療、支架介入手術和外科搭橋手術治療三種方式。 冠狀動脈內植入支架可使狹窄甚至閉塞的冠脈血管開通,但這僅僅是冠心病治療的一個方面,支架治療不可能根治冠心病,即使是急性心肌梗死經植入支架治療搶救了患者的生命,這也僅是階段性的效果。 為預防冠狀動脈病變的進一步進展,手術后患者還要重視生活方式的改善(點擊直達“請讓醫生來幫助你管理好你的健康”)并繼續服用藥物治療以使植入的支架保持通暢、降低心臟急性事件再次發作的風險。 患者要堅持服用的藥物包括: 抗血小板的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類、β受體阻滯劑類、他汀類藥物等。 如果有心絞痛癥狀,患者可能還要同時加服抗心絞痛藥物,如硝酸酯類等以緩解癥狀。 支架植入術后的患者必須堅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每日一次,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建議空腹,非腸溶片建議餐后服用; 氯吡格雷75mg或替格瑞洛90mg2/日阿司匹林聯合應用12個月(具體聯用時長,可以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 這兩類藥物使用期間,患者需要注意有無各種出血傾向(皮膚黏膜出血、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定期復查血常規、便常規,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盡管急性血管閉塞時,盡快恢復對其供血心肌的血氧供應是挽救瀕臨壞死的心肌和挽救生命的首選救命措施。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支架開通血管越早,挽救心肌的面積越大,挽救生命的機會越大! 但有些病人并沒有急性冠脈血管閉塞而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的情況,其可能在查體的時候行冠脈血管CTA檢查時檢出一支冠脈血管完全閉塞了,此時患者及家屬首先感到的是非常意外驚詫,自己毫無癥狀,怎么一個血管居然完全閉塞了?同時會感到異常緊張、焦慮不安,一時間會不知所措,甚至出現恐懼,怕隨時出事。 其實,這種情況不必過于緊張。像這種冠脈血管的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緩慢逐漸加重,歷經多年,最終導致的某一冠狀動脈分支完全閉塞的過程。 在這個病變的緩慢發展過程中,人體有充分的機會和時間給予自身代償——緩慢閉塞的大血管周圍一些不狹窄或狹窄輕的血管“伸出援手”,發出小的血管分支去幫助這個狹窄嚴重的血管向心肌供血,這樣就逐步出現形成了側支循環。 由于側支循環的形成,慢性冠脈完全閉塞病變的患者絕大多數毫無癥狀,做運動心電圖負荷試驗也常常沒有心肌缺血,或缺血不明顯或缺血范圍很小,這在臨床上也是一種穩態情況。 因此,雖然目前臨床上不斷出現開通這種冠脈慢性完全閉塞的新型“支架工具“,開通慢性完全閉塞血管的技巧也不斷翻新。但對冠狀動脈慢性完全性閉塞是否需要進行支架手術,我們還要從患者是否獲益或臨床效價/獲益比來綜合考量。 冠脈慢性完全閉塞時,因為不是緊急突然出現的心肌供血中斷,人體自身冠脈會有血管血液代償,讓側支循環供應的血液來保護心臟處于供血的“穩態”。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用支架開通慢性完全閉塞打破已有的心臟供血“穩態”可預防心肌梗死,減少心血管死亡,也不會因此而延長壽命。 2017年的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CC)學術年會上發表的DICICION-CTO研究,研究者對冠脈血管近中段完全閉塞性病變患者進行了長達5年的隨訪觀察,這些患者包括有無癥狀的心肌缺血、穩定性心絞痛,甚至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隨訪至5年時,藥物加支架患者的總死亡率、心肌梗死、卒中、再次支架或搭橋為26.3%,單用藥物不做支架的患者為25.1%,從而得出了對于冠脈慢性完全閉塞患者進行支架治療沒有明顯獲益的結論。 再次強調,冠心病病人不能幻想通過冠脈植入支架治療就“一勞永逸“地根治冠心病,患者還需控制血壓、血糖、去除引發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點擊直達“入秋冠心病患者謹防心絞痛心肌梗死發生”,點擊直達“冠心病的治療我們需要“他”)。 支架植入后病人要堅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他汀類藥物等治療;如仍有心絞痛癥狀要服用改善心肌缺血的藥物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