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我們一直在宣講強調的,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當維持心臟血液供應的動脈——冠狀動脈,發生痙攣、器質性狹窄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壞死時,我們就稱之“冠心病”,也被稱為“缺血性心臟病”。 臨床上冠心病病人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等臨床表現(點擊直達 “我的心臟要不要放支架?(一)”)。 雖然有特殊情況,但通常情況下,冠心病病人,冠狀動脈狹窄大于75%并伴有不穩定性心絞痛,或在做冠脈造影(PTCA)中冠脈發生了急性或瀕臨閉塞等情況時,都應該行冠脈支架治療。 我們之前也說過,典型的冠心病心絞痛癥狀是活動后胸痛,多位于心前區或胸骨后、可伴有出汗、肩背部不適,每次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點擊直達 “我的心臟要不要放支架?(二)——什么情況需要心臟支架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冠心病病人心絞痛的發作并不一定“痛”,也不一定是“心角”的痛,大多數人可能沒有感覺到“痛”。 有點胸悶或者心前區“說不出來的不舒服”,“胃疼”、“牙疼”、“嗓子疼”、“嗓子發緊”、“左側肩膀和胳膊疼”、甚至僅僅表現為乏力等都要考慮冠心病。 換句話說,40歲以上的人群,身體某些部位出現莫名疼痛時,一定要查一下是否是心臟問題。 下巴以下、肚臍以上,所有與活動相關或者你無法解釋的癥狀,一定要考慮冠心病的可能。(點擊直達 “如果這些地方痛,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懷疑冠心病,一定要去正規專業的醫院,專業的科室(心內科)就診,醫生會給您開心電圖、心臟超聲、運動負荷試驗、核素檢查、心臟CT和冠脈造影等檢查。 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冠脈造影是診斷的金標準,是否需要做,應該由心內科醫生根據您的情況做出判斷。 冠心病病人也不能想著反正血管里面有支架支撐了,所以行支架治療后就一勞永逸了。因為,支架植入治療只是嚴重冠心病病人的治療方式之一。支架放進冠脈血管里后,在支架內很快形成一層內皮,把支架包在血管里面了。 因此,冠脈支架治療后,患者還需同時服用抗凝擴冠的藥物治療,如果患者認為冠脈內放了支架就萬事大吉而未能堅持服藥,也沒有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得不理想(點擊直達 “糖尿病只能打針?不!請繼續讓醫生來幫助你管理好你的健康”),那原本已經植入支架而正常的血管可能還會產生新的病變,支架部位甚至出現再狹窄。 植入支架治療的患者要堅持服用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的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以控制冠心病癥狀,可能還要服用抗心絞痛藥物,如硝酸酯類藥物來降低心臟病再次發作的風險。 放了支架后是否需要定期更換?咱們下一期繼續講述。 (未完待續,期待下一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