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賀歲檔,姜文邀請周潤發和葛優,組成“三王炸”的電影《讓子彈飛》票房口碑大爆,6.61億票房的成績,位列當時華語片影史第二名,轟動了當時中國影壇。影片臺詞的各種明喻隱喻,更讓人回味無窮,一時間街頭巷尾,人人爭談《讓子彈飛》。 隨后姜文的下一部作品《一步之遙》,在2013年賀歲檔上映之前,就被許多人看好為有希望刷新2012年《泰囧》剛創下的12億票房記錄,更進一步沖擊15億票房、甚至在當時看來“放衛星”的20億票房,因此,同檔期的國內大片紛紛讓路,以避開其鋒芒,該片上億的票房預售在當時的華語市場,也猶如天文數字。 然而,《一步之遙》上映后,卻令大多數人大失所望,豆瓣6.3分、貓眼5.3分的評分,比之《讓子彈飛》的豆瓣8.7分、貓眼8.4分可說是直線滑落,影片票房更是一路崩盤跳水,最后只取得了5.14億票房的成績。該片開篇的大腿舞、長達數十分鐘的冗長舞臺劇,被廣泛批評為無意義、惡俗、注水,各種出人意料的情節設計,也讓許多人如墮云端,“仿佛看了一場假電影”,是很多人出影院大門后的第一直接印象。 雖然《一步之遙》帶有濃厚的歐美老歌舞電影風格,各種別具匠心向大師經典作品致敬的橋段,也成功入圍了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但在柏林評獎周期也并未受到國際影評人的多少好評,和姜文曾經力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威尼斯電影節影帝獎)《鬼子來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驚艷世界影壇時受到廣泛的贊譽,可說是天淵之別。 其實,這在某種程度上并不如何意外。姜文確實是一個明星氣質極強的電影人,論個人氣場和“明星范”,更是極少數可以和香港黃金時代巨星相抗衡的內陸巨星。但他骨子里從來是一個深受昆汀·塔倫蒂諾影響的,后現代主義的文藝中年,比起拍攝迎合市場和大眾口味的商業電影,盡情抒發自己的藝術情懷才是他一向心之所愿。 成功地“站著把錢掙嘍”的《讓子彈飛》在姜文作品甚至算得上是一個特例,或許《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這種讓很多人看來完全不知所云的作品,才是姜文一心要拍的東西。這也就造成了對一部分忠實擁躉來說,姜文執導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足以令他們愛不釋手,但對為數更廣的大眾而言,他們確實看不懂這樣片中人物“完全不說人話”、劇情有若云山霧罩的存在,對姜文的自hi自樂,也嚴重缺乏同理心和共情感。 《讓子彈飛》能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一大原因是演員陣容極為豪華,云集了七大影帝和一位影后的全明星陣容:百花影帝姜文、金像/金馬影帝周潤發、戛納影帝葛優、柏林影帝廖凡、華表/百花影帝陳坤、華表影帝邵兵,還有片頭客串的金馬影帝馮小剛,以及金像/金雞影后劉嘉玲。 以陳坤一線電影男星的咖位,還要主動申請才得到一個反派角色“胡萬”,因此影帝們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去互相飚戲,沒有誰因為自己是配角就敷衍鏡頭,自然令廣大影迷大呼過癮。 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子彈飛》講述了一個基本完整且順暢的故事,還是一部好人就有好報、壞人惡貫滿盈,結局大快人心的大眾向爽片,讓不想過分“燒腦”、沒心思去解讀其中各種隱喻劇情的那部分觀眾,也同樣能看得津津有味,也就是說,這是一部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的作品。“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大家各有各的樂趣。 而姜文電影一貫風格,每句臺詞都極具深意,可以讓不同立場和觀點的各類觀眾去做多重解讀,在這部《讓子彈飛》中也得到了保留,讓喜歡姜文作品的影迷得以反復回味,更自發為其去當免費水軍,四處推薦給親朋好友。 同時影片的宣發營銷和推廣力度也極為強大,上映期間宣傳攻勢鋪天蓋地,所以,這樣的作品如果不票房大爆,如果不能讓投資方賺得盆滿缽滿,如果不能讓編導演員名利雙收,簡直天理難容! 然而,《讓子彈飛》的巨大勝利,也不免讓姜文飄飄然了,他當真以為從此無論他想拍什么,中國觀眾都能順著他的意,就讓他這么舒服暢快地“站著把錢掙嘍”,可這世上哪有那么美的事? 就連他的老朋友昆汀,拍非主流文藝片時也常有票房失手,何況《一步之遙》這么一部從內核上和架構上,完全可以算是小眾文藝片的作品,卻非要按商業大片的規模去投資和爭取盈利,那么廣大觀眾不肯買賬,票房遭遇滑鐵盧,不是很理所當然的么? 姜文下一部電影《邪不壓正》,作為“北洋三部曲”的第三部,將在2018年暑期檔上映,五大主演除他自己和他太太周韻外,還有一線小生彭于晏、柏林影帝廖凡、百花影后許晴的加盟,然而經歷了《一步之遙》后,恐怕沒誰再敢預測其票房, 除了姜文自己,誰知道一向任性的他,要拍的是《讓子彈飛2》還是《一步之遙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