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覽對公眾開放的第一天,活動君就興沖沖地來到了展館。足足三小時,欣賞了整整四層空間不同主題和風格的上千幅攝影作品,不愧為是本年度質量最高的攝影展覽,從中獲益良多。 在此也想談談自己對攝影的理解。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和諧統一。從攝影作品的技術層面看優劣主要取決于器材、環境和時機把握。一般來說專業相機和與之搭配的鏡頭拍攝出來的效果肯定要好于普通相機或者手機的拍攝。但是手機也有優點就是方便快捷。當你舉起笨重專業相機的一瞬間就往往會錯過最佳的畫面和角度,而手機就很靈巧輕便,不經意間就抓取了目標。此外一個好的光照條件或者周邊的環境對出好片也至關重要,攝影是光的藝術,如果天氣不適宜,就是攝影大師也一樣。除非是紀實攝影,假如周邊環境雜亂,也凸顯不出拍攝的主題,產生不出好的效果。 如果要把照片上升到作品的層次就需要拍攝者個人的藝術修養了。為什么同樣的天氣,同樣的場景甚至同樣的攝影器材會有不同的效果,其實就是人和人的差別了。美術愛好者或者經常觀看藝術展覽的人一定比一般人拍攝畫面感更好。而經歷豐富的人拍攝紀實攝影也比一般人理解力更強。攝影歸根到底也是一種藝術,藝術更適合有天分的人來玩。在人人有手機,個個能拍攝的當下,拍照和拍攝的區別取決于要表達的是什么。盡管可能很多人會不同意,但是我還是反感過度使用后期處理。一張經過攝影修圖軟件處理后的照片顏色和畫面都會不太自然,就好比一張自然臉和整容臉的區別一樣。修圖軟件更適合于婚紗照和商業廣告之類的,普通照片就大可不必沉迷其間了。 下面介紹幾位我所推崇的世界著名攝影大師: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紀實攝影大師,著名攝影團體——瑪格南圖片社的創始人之一,提出了“決定性瞬間”的攝影理論,深刻影響了后代的攝影師們。 羅伯特·卡帕是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為戰場而生,同時也在戰場而死。他的名言是“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艾森斯塔特,被譽為“新聞攝影之父”,《生活》雜志最著名的攝影師之一,最負盛名的作品是《勝利之吻》,也作為二戰勝利的經典記憶永遠流傳在世界上。 尤素福-卡什是世界人像攝影師,他拍攝了20世紀幾乎所有聲名顯赫的人物。很多經典照片就出自卡什之手,比如怒目而視的丘吉爾。 郎靜山開創了“集錦攝影”流派,采用事先拍攝的多種素材,利用暗房工藝拼接疊放組成事先預設的畫面,經過其特殊處理,照片顯現出濃厚的中國丹青水墨畫韻味。代表作有《云深不知處》等。 在2020上海國際攝影展上很多攝影作品里都有以上幾位攝影大師的技法存在。 多拍攝,多學習和交流,多看攝影展潛移默化中會提升一個人的攝影水平。 看完攝影展在來過多次的楊浦濱江邊走走,順便拍拍楊浦濱江的美景,按下快門的瞬間此刻的感覺與以往有些不同…… 歡迎加入申城徒步看展群,一群有趣的人正在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