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由政府指導的廣州惠民保一出世,全城沸騰,都在議論49元一年的保障到底保了些啥? 而今年以來,“惠民保”早已成為這兩年井噴式發展的“香餑餑”,各大城市都各自落地了惠民保項目。深圳的“重疾險”,東莞的“市民保”...... 這些如此白菜便宜價的惠民保,由于背后都是政府來背書指導,加上缺少一個規范的管理。很難不讓人一臉懵,一來不懂跟醫保有啥關系,二來以為天降大餅,幾十塊錢樣樣都保。最慘的是有人甚至把這個當成是政府和保險公司合作:打著補充醫保的光鮮外號來騙群眾錢的。 拜托??,你覺得政府真的會如此大費周章最后只是為了蒙每個人一杯咖啡奶茶錢? 今天就先來啃啃廣州的惠民保和深圳的重疾險,看看到底哪些人群適合買以及值不值得買。 先來看兩者的保障詳情: 從商業保險的本質意義上來看,不管廣州惠民保還是深圳重疾險,其實都具備同一個意義:都是補充報銷型的醫療險,生病了住院了才能報銷。 ① 不同于百萬醫療險的不限社保內外費用,這兩者都只能保障社保內的醫療費用和特定的自費藥,換言之普通的個人自費部分或者不屬于特定目錄內的自費藥都不屬于報銷范圍內。 ② 并不是所有的生病都能報,普通的小病小門診還是要靠自己。大病報銷有一定的額度,超過2萬以上的費用才可以報銷。畢竟一分錢一分貨,每年才幾十塊,和每年幾百塊,報銷幾百萬額度的百萬醫療險來比,始終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③ 從廣州的惠民保到深圳的重疾險,無一例外地都屬于醫保類的補充型報銷,承擔的也只是社保范圍內的保障。相比而言,更適合年齡偏大的老年人以及身體情況無法滿足百萬醫療險健告要求的特定人群。 最后總結,大家可以想深一層,各地陸續推出類似的惠民保,也許也在反映一個現象: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的醫療資源非常緊張,醫藥巨頭壓力山大。 所以不要想著只靠醫保,真有些什么冬瓜豆腐,治大病的負擔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畢竟總不能對醫生說自己沒錢吧。 和大家共勉?? 買好醫保和保險,再努力工作,創造幸福。 今日文末小彩蛋?? 后臺私信小林,可以獲取 ??中國各省市惠民醫保詳細信息一覽表?? 解決你的保險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