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師為什么會這么累?跟教育局日趨龐大有很大的關系。一個教育局不同的科室有30幾個,一個科室發一份文件,組織一項活動,一個學期下來學校要做多少事? 這些工作最終都會攤派到每一個老師身上,老師們怎么會不累呢? 如今,教師的工作將越來越繁重,大家都會變成“順便來上課”了! 這是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看看網友精彩的評論: 誰都可以指派老師做事,除了本職工作,還有打早餐,打中餐,量體溫,照顧中餐,收牛奶費,發牛奶的免費保姆,是保險的推銷員,是醫保繳費的統計員,是量發校服的裁縫,是貧困家庭的調查員,是各種費用收取的收銀員,是制作各種各樣表格的表哥表姐,是學生和家長的偵探、警察、醫生、保姆、調解員、心理咨詢師,是所有部門、所有人有可以任意指派的免費勞動力……教書授課改作業現在是老師的副業,完成上級的各項指派才是主業! 各種主題,各種活動,材料一堆又一堆應付,還有學生資助辦理越來越復雜化,班主任真的被累倒。中小學資助申請:培訓、向家長宣傳、家長到校簽字、填表、再培訓、班主任第一次核實第二次核實第三次核實、收繳家長預交伙食費、資助金打進卡、宣傳發放通知、通知家長到校簽發放告知書。 本想就安安靜靜的教教學生,在和學生相處中不斷學習教育的真諦?但沒完沒了的檢查,沒完沒了的學習,沒完沒了的教研聽課培訓!再加上到手的收入和付出比較真少的可憐!說實話明年準備辭職了,干了20多年了! 你得懂,教育不等同于服務行業。想要“師德奉獻”,那就拿出“尊師重道”的態度,想要服務全面,那就拿出對服務付出的對等價值來。在古代,“尊師”和“重道”是相互的,教師是一種地位而不是一種職業。在現代,當你把教師作為一種服務行業來對待時,“師”之一字的社會作用和價值就已經變了味。說句直白的,古代“尊師為父”,在現代老師除了自己的兒子,又能是誰的“爸爸”? 大伙看了這些評論有何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