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立秋有幾天了。立秋之后,一場秋雨一場寒。中醫(yī)講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為秋冬季節(jié)健康打下堅實基礎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立秋之后,還沒有真正出伏天,溫度相對比較高,也被稱為“秋老虎”。春秋交替之時很可能會導致舊病復發(fā),誘發(fā)新病,所以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
立秋至,重養(yǎng)生!謹記:“防三病”“吃四果”“忌五事”,更健康!在進入立秋之后不宜大補特補,可以多吃去濕的食物,比如薏仁紅小豆,茯苓等。立秋之后防暑降溫依然非常重要,天氣逐漸轉涼,白天的氣溫非常熱,并且暑氣十分逼人。中醫(yī)認為“春捂秋凍”,秋天天氣逐漸轉涼,在室內溫度較高,在室內可以少穿一些衣服,出門穿一件單薄的衣服,不要捂得太厚。秋季容易受到秋燥的入侵,肺氣虛會降低身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容易情緒波動,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及時排解做好措施防秋燥。 老話常說“秋瓜壞肚”。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都應該少吃,以免損傷脾胃的陽氣,但是可以多吃順應節(jié)氣的水果,預防秋燥。香蕉可以潤腸通便,大便通暢則能有效將體內積聚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紅棗對于治療中氣不足,脾胃虛弱導致的身體乏力有幫助。俗話說:立秋后吃葡萄勝過冬蟲夏草。潮濕的夏天剛過,體內聚集了很多毒素。葡萄是一種很好的秋季水果,適量吃一點葡萄,具有很好的利尿功效,有助于促進排毒,消除內熱。秋季新鮮上市的水果首先要說梨了,秋季吃梨有清肺潤燥、消痰止咳多種好處。梨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是適應秋天氣候干燥的佳果,梨對呼吸道感染出現(xiàn)的咽干,聲嘶、痰稠有良效。梨富含鉀,還有降血壓的作用。立秋后,雖然高溫依舊,可是天氣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轉涼,這個時候如果還繼續(xù)攝入大量冷飲容易刺激腸胃,腸胃不好,肌膚狀態(tài)自然也跟著變差。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適量減少冷飲的食用量和食用頻率,取而代之的是多喝溫開水和茶水,這樣不僅養(yǎng)胃還潤膚。立秋后,氣溫逐漸下降,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做劇烈運動,尤其患有心血管的病人,更不能進行任何劇烈運動,要多注意觀察身體變化。立秋之后,地面開始變涼“腳為人之根”如果光腳走路足部很容易受涼,讓寒邪入侵,容易導致舊病復發(fā),誘發(fā)新病。夏季的夜晚總是那么迷人,很多人會趁著涼爽的夜晚開啟熬夜嗨皮模式,可是隨著立秋的到來,天氣開始慢慢變化,如果繼續(xù)熬夜,身體沒有得到有效修復就容易出現(xiàn)問題。所以立秋過后,注重睡眠,盡早入睡才是上上之策。隨著立秋節(jié)氣來臨,秋天的到來,隨著氣候變化,雨水減少,溫濕度降低。秋季也是季節(jié)病的高發(fā)期,秋燥會導致陰陽失衡,影響健康,遇事不要鉆牛角尖,要調節(jié)好心態(tài),保持愉快的心情。本文為健泰堂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
青島健泰堂門診部是以原青島市第八人民醫(yī)院皮膚科主任王德旭為首席專家,以中西醫(yī)結合為主要診治方法,以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為特色,以治療各種疑難病為追求。 2018年獲授《中國濕疹皮炎皮膚過敏研究基地》,對各種皮膚病:濕疹皮炎、特應性皮炎、過敏性紫癜、慢性蕁麻疹、銀屑病、白癜風、重度痤瘡、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蟲媒性皮膚病(如蜱蟲、恙蟲、蜂、蝎、蜈蚣蟄傷)等有較好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