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南依秦嶺,東臨灃河,西瀕高冠河,距西安33公里。現有340戶,1468人,耕地800畝。由羅漢洞、觀音堂、三和村三個自然村組成。 因有羅漢洞而得名。 據傳,唐時村域就住著以王姓為主的16戶,男耕女織。一日午后,一村婦于河邊濯洗衣服,突然從村南的山洞里跑出一群妖怪。婦人驚恐萬狀,丟了衣物,跑進村子。奇怪的是,此后每天太陽偏西,這群妖怪都要跳出山洞,舞之蹈之,吆之唱之,令人毛骨悚然,戶戶閉門不出,家家掩戶塞耳。終有一日,人們生出一妙計,趁太陽偏西前,于山洞前蓋了觀音廟,以求菩薩保佑,并搬來巨石,堵住山洞洞口,阻止妖怪出沒。可惜,妖怪依然跳出洞來。萬般無奈之下,村人聚眾家之粟,從千里之外請來一個羅漢,欲降魔驅妖。羅漢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日餐三斗,力撥千斤。羅漢進駐山洞后,再不見妖怪興風作浪。 三和村,形成于宋朝,最初由金氏、童氏、劉氏三家組成。宋時戰亂,金氏門里的一個漢子,在寧夏一帶與漢人作戰時,除他與八歲的孫兒外,其余均死于戰場。腿又被箭刺傷,不想再戰,便攜孫兒,一路逃離。一風雨交加的夜里,背著孫兒闖進隴縣一座破廟里避雨。遇到一個披頭散發的女人,扒在躺在地上的男人身上,撕心裂肺地呼喚。此漢子為童氏,受了風寒,抽搐不已。金氏拿出身上僅有銀兩,請來郎中,為童氏醫病。童氏對金氏自然感恩不盡,遂結為 好友,一路前行。一個黃昏至咸陽涇河北岸,金氏與童氏共享討來的食物時,突然發現一個漢子嚎啕大哭,直奔涇河,從橋頭一頭栽入。童氏隨即跳入,救出那個漢子。待其蘇醒后,方知此漢子為劉氏,前天夜里遭匪盜,經營多年的店鋪被燒,一時想不開,便欲了結性命。此后,金氏、童氏、劉氏來到三和 村,于一梨樹下起誓結約。 【 石 佛 寺 】 【 清 風 寺 】 【 彌 勒 臺】 觀音堂村,因有觀音禪寺而得名。形成于唐末宋初。據傳,唐太宗時,一個將要出遠門的車戶,怕路上遇上風雨,對算命先生袁天罡道:先生,今日長安城外可否有雨?袁天罡道:盡可放心,今日長安城內外無雨。車戶隨即朝袁天罡丟下一枚錢,揚鞭而去。沒想,袁天罡的話卻被渭河里的龍王聽見,為戲弄袁 天罡,龍王便使了法子,攪得一天云雨。第二日,車戶憤然來見袁天罡,揚起馬鞭便是一頓抽打。龍王化作一書生,躲身于樹后竊喜。車戶走后,袁天罡道,你命將休矣,何不速去向玉皇請罪。龍王道,先生何出此言?袁天罡道,爾假傳玉帝圣旨,死期已至,還不知罪?龍王下跪求救命之法。袁天罡道,玉帝已下旨,命當朝宰相魏征為監斬官,明日午時南天門斬爾。爾要逃得一命,何不速去求當今圣上。 正值此日,太宗與魏征山中狩獵,午間于林舍小斟。不想魏征貪了幾杯,鼾然睡去。睡中便有一夢,夢中領旨,一陣醉劍,斬了龍王,并將龍頭拋于長安城北龍首塬(今龍首村一帶),將龍尾拋于丈八草溝(今丈八溝一帶)。其余身段,斬于十截,拋于山中。觀音禪寺周圍的十道溝嶺(古家溝、劉家溝、麥家溝、塔盤溝、竹祥溝、月牙溝、石澇溝等)便是龍身之化身。魏征夢中領旨,斬了龍王,龍王卻是滿身鮮血,騰空而起,旋于魏征頭上憤然大叫不休,還我命來!如此,魏征夢醒,大汗淋漓,不知所措,將領命怒斬龍王之事告之圣上太宗,以求庇護之法。太宗亦不知如何使得,遂急召群臣商議。茂公道,菩薩有甘露回身之術,何不請菩薩出面,以解殺身之怨?話說當兒,觀音卻是手掐菩提枝,站于山前,抬腳一震,半山腰突現一泓清泉。菩薩手揮菩提枝,于清泉里浸了一下,扔了出去。空中一聲厲叫,一只青龍搖頭擺尾騰空而去,魏征 方得以安生。次日,太宗下令于此地建觀音禪寺,以為感念。 此雖僅為傳說,可那株菩提樹已長成了參天的銀杏樹。此銀杏樹早已成為國家保護文物,高30余米,胸圍9米。樹下那泓清泉水,供養著觀音禪寺周圍的蕓蕓眾生。引得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不遠萬里來取水。 因有觀音禪寺,紛至沓來的虔誠者,便依山依石而筑茅屋定居。 據傳,觀音禪寺還是唐玄奘自長安城出發,西游取經歇腳的第一站。 改革開放后,該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形成以種植板栗、核桃、柿子等多種經營產業鏈;加強以養殖牛、羊、家禽等家庭產業結構的調整;整合天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勢產業,使農家樂向著規模化發展。2009年,投資3萬元,為全村安裝路燈。投資15萬元,打通一條村民出入的主干道路,并硬化村內道路;2010年,先后投資50萬元,完成村兩委辦公大樓工程。投資25萬元,完成村內道路治理規劃工程。投資20萬元,完成全村的街道排水工程。結合新農村建設,先后投資20萬元建成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的群眾文化娛樂廣場,配備籃球、乒乓球場地。并致力于環村道路的改建工程,使三和村、觀音堂村、羅漢洞村三個自然村緊密連接起來。 投稿、閑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