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流傳下來許多傳統美德,其中“尋根問祖”就是一個,無論我們身在何地,心永遠記著自己的家鄉,木有根、水有源,每一個人都有國和家。其中“姓氏”,就幫助了中國人尋根問祖。 今天要說的這個姓氏,僅僅3筆非常簡單,卻很少有人會讀,甚至沒見過,當年因為皇帝都不會讀這個字,直接給對方改姓了,真是十分無奈,它就是“彡”姓。 彡(xiǎn)姓,是中國罕見姓氏,還有一個讀音是“shǎn”,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回秦漢時期,那時候它是隴西羌族的一個部落名,后以部落名為氏,名曰“彡且”。沒錯,“姓”和“氏”乃2個部分,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意思是“姓”產生以后,可以代代相傳,不會輕易改變;“氏”會隨著官職、封邑改變,比如父親和兒子官職不同,那么他們的“氏”就不一樣。秦漢以后,“姓氏”才正式合為一體。 所以當年的“彡姓”,極有可能是“姜姓”的后裔。(姜姓,源出神農氏,炎帝生于姜水,以水命姓為姜),由此可見姓“彡”的人就是炎帝的后代。 根據《公安縣志》記載:“陜茂,字一清。少有奇童之目……初姓彡,上問閣臣,以‘陜’對,上命即用‘陜’字,茂家遂有天朝賜姓額。”說了一個關于“彡姓”的故事。 公元1464年(天順八年),正值明憲宗朱見深統治時期,他親自批閱進士們的試卷,改到一位叫姓“彡”的考生的試卷,寫得很不錯,皇帝朱見深卻不認識別人的名字,非常不好意思,于是他偷偷問身旁的文選司郎中李賢。 李賢看了看,回答:“陛下,這個字念‘shǎn’,但是很少出現,也沒有注音。”明憲宗聽了,覺得“彡”姓太生僻了,這個姓氏的人口也不多,于是大筆一揮,把考生彡茂改成了“陜”姓,從此延續了下去。 后來,陜茂考中了進士,當上了戶部主事,之后又成了漢中知府,因為他為人正直,受到了老百姓的喜愛,后來他死了,大家都哭著來送他“上路”,“陜茂”這個名字也就流傳了下來。 幾百年過去了,“彡”姓的人也越來越少,現在在山東菏澤的高莊村,還生活著200多位“彡”姓的村民,但是當年他們去辦理二代身份證,電腦無法打出“彡”字,沒辦法,就用了同音字“冼”代替,村民們非常難過,畢竟這是老祖宗留給自己的姓,怎么能因為打不出字就改了呢? 在如今,“彡”作為一個常見部首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管它叫“三撇兒”,比如形、彬、須、彩,都是“彡”字旁,極少有人知道“彡”是個姓氏了。 參考資料:《姓氏考略》《萬歷野獲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