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客棧之前介紹過很多抗美援朝時期的孤膽英雄,今天介紹的這位,名叫朱溶堂,情況卻有點特殊。 “特殊”在哪里呢?因為他不是戰斗到最后剩下的那個人,也不是單獨執行戰斗任務的人,而是我軍一位送彈藥的軍械員。那么,他是如何成為孤膽英雄的呢? 朱溶堂1923年生于山東陽信縣,1948年底加入了解放軍,隨部隊南征北戰,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當上了副班長。 1950年,朱溶堂隨部隊入朝作戰,打的第一仗,就是決定北部戰場的關鍵性戰役:長津湖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志愿軍整整包圍了聯合國軍6.5萬人,能不能吃掉這些人,意義極為重大。當時,朱溶堂所在營的任務,是在長津湖柳潭地區消滅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 美國海軍陸戰隊可不是一般的部隊,有著非常強悍的戰斗力,武器裝備都是最先進的,人員也是編滿配齊,單兵作戰能力更是相當過硬,要吃掉這股敵人,可謂難上加難! 戰斗前,我軍牢牢占據了1240號高地,美軍如果想安全突圍,必須拿下這個高地。戰斗發起后,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5團3個營,率先發起對1240號高地的沖擊。 經過一上午的激戰,朱溶堂和全營戰友一起,奮勇殺敵,但美軍的兵力優勢十分明顯,我軍陣地很快失守。朱溶堂的胳膊和腿部都受了傷,但是,他并沒有撤到后方,經過短暫休整后,趁著美軍剛剛開始整修工事的時機,和全營一起又來了個反沖鋒,將剛剛占領陣地的美軍打跑,重新占領了陣地。 入夜后,我軍知道美軍不會打夜戰,全營便撤下來休整,只留下6連駐守1240高地。第二天一大早,天剛剛亮,美軍便發起了沖擊,6連英勇還擊,但由于武器和兵力太懸殊,6連傷亡慘重。 此時,全營其他連再上陣地的路已被截斷,6連危在旦夕! 美軍見集團沖鋒不見效果,便改變了戰術,將部隊分成若干個小分隊,從三面向我陣地沖過來。這一戰術顯然奏效,由于我軍人員太少,無暇顧及,陣地被敵人各個沖破。 此時,6連的彈藥即將耗盡。朱溶堂主動請纓,去給6連運送彈藥。 當他背著4箱捆好的手榴彈,沖過美軍的封鎖送到1240高地時,6連只剩下14個人了。此時,敵人從四面八方沖過來,關鍵時刻,朱溶堂主動向6連長請纓,他去守住西北角那個小高地。 連長手下已經沒有多少人可以安排了,就同意了他的請求。朱溶堂背起一箱手榴彈,又從機槍陣地陣亡的戰友手中拿走了一挺機槍和一個彈袋,跑到了小高地上。還沒等他喘口氣,美軍一個排便沖了過來,朱溶堂沒有驚慌,打開手榴彈箱,猛投了7顆手榴彈,美軍被炸得七零八落。 敵人穩定下來后,開始整排向朱溶堂進攻。敵人火力的確很猛,朱溶堂身上兩處中彈,鮮血染紅了衣服,但他依然頑強地向美軍反擊。結果,一個排的美軍攻了4次,硬是沒有攻下朱溶堂一個人鎮守的高地。 就這樣,朱溶堂和6連官兵并肩戰斗,直到增援小分隊上來,而朱溶堂作為一名軍械員,單挑美軍一個排,大獲全勝,堪稱居功至偉!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其記特等功,授予“二級英雄”稱號。 歷史客棧作者:荒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