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權威汽車媒體汽車之家發布2019年度《乘用車新車質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通過收集16560個合格樣本,將車輛問題劃分為車身外觀、行駛過程、功能操作等九大類,對超過200個二級指標向消費者展示確認,為用戶提供全面的購車參考。這是汽車之家自2015年以來連續第五年針對新車質量開展調研、審核與結果公布。
《報告》指出,2019年新車質量表總體現維持向好態勢,啟辰、馬自達、雷克薩斯分列各維度第一;中國品牌新車故障數5年間下降近一半,進步顯著。
細分市場:海外品牌進口車型質量最高 中國品牌進步最大
《報告》顯示,2019年度新車質量整體PPH數值為200,相比2018年的250下降明顯(PPH為新車百車故障數,數值越小,代表質量越好),意味著行業整體質量有所提升。
從細分市場來看,海外品牌國產車型PPH平均數值是177,有14個品牌的質量表現優于細分市場的平均水平。去年排名第5的馬自達異軍突起,拿下了細分市場第1名,并以99的PPH與第2名沃爾沃拉開差距。
海外品牌進口車型依然保持著一貫的高水準,PPH平均數值是152,有5家車企優于細分市場平均水平,雷克薩斯依舊穩坐排行榜第1名,奔馳和寶馬緊隨其后。斯巴魯作為唯一入榜的非豪華品牌,以145的PPH成績排行第四。
中國品牌新車質量表現PPH平均數值為250,但沒能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具體來看,有13個品牌超過了細分市場平均線,相比去年多出1個品牌,奪得前三甲的品牌分別是啟辰、WEY和奔騰。此外,在中國品牌排行榜中,還出現了一家造車新勢力的身影,威馬憑借著200的PPH位列第十。
從進步幅度來看,海外品牌國產車型的PPH相比2018年降低了37;海外品牌進口車型PPH相比去年降低了33;中國品牌PPH相比去年則有74的大幅下降,進步最為明顯,但仍需努力。
九大維度:行駛過程、車身外觀和內飾問題最多
在質量評價的九大維度中,消費者遇到產品質量問題最多的三個維度分別是行駛過程、車身外觀和內飾,而電子設備和座椅方面的問題反饋并不多。
在行駛過程、車身外觀、內飾和空調系統4大類中,反饋最多的問題是噪音,例如剎車噪音、車身風噪和中控異響等;動力系統類別的問題反饋主要問題是高油耗,當然,這也與用車習慣、通勤方式、用車時間、所在城市交通情況等因素都有關聯。
與去年相比,行駛過程、車身外觀和內飾依舊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三大項,但相比去年,各維度PPH都有明顯下降,其中行駛過程降低了接近10。
五年回顧:中國品牌質量躍升
2019版《報告》做了五年回顧,相比于2015年311的PPH,2019年的200表明行業總體的新車質量表現在穩步提升。
這其中,中國品牌的進步尤為值得稱贊。《報告》指出,中國品牌2015年的PPH值高達443,這意味著每100輛新車里就會出現443個故障,2016-2017年雖然故障數有所好轉,但這兩年間甚至出現了倒退的情況。直到2018-2019年間,PPH值開始迅速下降,從2018年的324降至2019年的250,值得肯定。
放眼全球,曾經拖后腿的中國品牌一路高歌猛進,如今表現已經優于意大利品牌。接下來,中國品牌新車質量能否超越更多海外競品,值得期待。
此外,從5年時間里的九大維度PPH表現來看,新車的整體表現都在進步,而5年來問題仍舊集中于行駛過程、車身外觀和內飾3個方面,但行駛過程的進步也是最大的,5年來PPH減少了接近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廠商在快速推進智能化進程,單車電子元器件數量越來越多,但從2015-2019年的數據來看,電子設備的PPH從2015年的17.5下降至2019年的10.9,打破了人們“功能越復雜,越容易出故障”的傳統認知。
《報告》助力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我國狹義乘用車全年銷量2070萬輛,已經連續十年蟬聯全球第一,是當之無愧的汽車產銷大國。但同時,繼2018年之后2019年再下滑7.4%,當需求疲軟疊加消費升級,中國汽車市場正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宏觀來看,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就要建立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汽車之家連續五年發布《報告》,基于真實車主對于擁車期2-12個月內車輛質量情況的調研,通過汽車行業內通用的計算方法和標準分析評定汽車質量情況,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標尺和價值支撐。
微觀來看,對于廠商而言,需要一個對新車質量現狀的總結和指導,保證其自身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對于消費者而言,需要一個客觀、科學、具有權威性的評價體系,以匹配其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報告》時值2020年“3.15”到來之際權威發布,將促進中國車企良性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未買先知”的購車指南,為行業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