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堯在位時,那是極有圣德,如同圣人一般的存在。但是,圣人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堯在位后期,天下洪水滔天,堯搞不定。從天人感應的角度講,人們會認為堯遭到了上天的拋棄和懲罰。從社會現實來看,堯沒能力幫助人民擺脫困境。假如這時候,有人能幫助人們戰勝洪水,那這個人一定是人民大救星,圣德超過堯帝。從堯帝的角度講,最好別有這樣的人出現。所以在選擇治水人選的時候,堯隔過了有經驗的共工,選擇了沒經驗的鯀。
堯沒想到,這個叫鯀的人,差點成為了當時的超級英雄。我們印象中,鯀的唯一標簽就是治水失敗。這話很難講啊,鯀治水九年,雖然洪水未退,但是鯀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他是最早教大家壘城墻的人,堯說這個辦法不好,但是中國人從此建造城墻幾千年。堯說鯀壘大壩堵洪水不對,今天遇到洪澇最直接的辦法也是用沙土袋壘壩。再說了,未來禹治水用了十三年。憑啥鯀治水第九個年頭就給人家殺了?
堯殺鯀最直接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你想想看,鯀都會筑城墻了,如果鯀有了不臣之心,不聽堯帝的號令,在沒攻城手段的時代,堯一點轍都沒有,不殺他殺誰?
這個事干的不地道,人家鯀的家族也不樂意。民心浮動,諸侯生怨。眼看堯一生的美名,要毀于一旦。局勢控制不住,就得找個人走向臺前。堯都控制不住的局勢,堯的兒子丹朱更沒戲。所以,堯封舜為太尉,讓舜攝政。
注意,堯讓舜攝政,并不是禪位給舜。跟炎帝禪位給黃帝,摯禪位給堯不一樣。等于是冊封了一個監國,讓舜來收拾這個爛攤子。為啥選了舜?因為舜名聲好啊,后媽往死里欺負他,他都不還手。那你說這個人能反堯嗎?讓舜攝政,百姓和諸侯都眼巴巴看著舜是否能帶來新跡象,還有空發帖散播不滿嗎?最重要的是,舜也不是外人啊,那是堯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