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是通過“鋼鐵俠”馬斯克發揚光大的,據說這個原理最早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 第一性原理就是最基本的、最硬的存在,其他東西則是在第一性原理上派生的、更軟的、更易變的東西。 抽絲剝繭地找到一件事情最本質、第一重要的因素,始終把這個因素放在第一位處理。 抓住了本質,實際上就有了知識遷移的可能,這也是顛覆性創造的基礎。體現了少就是多的思想。 我們很多人是通過馬斯克才深入了解了“第一性原理”,也感受到這個原理的強大。他在不同領域應用第一性原理,在互聯網界創辦最大的網絡支付公司PayPal;在能源界創辦房屋共享能源公司SolarCity;在汽車界創造特斯拉;在航空業創辦SpaceX;在科技界創辦開放AI的OpenAI...... 我們的教育常說,要成為世界級專家,需要在一個領域里深挖。而馬斯克打破了這個準則,他有一種遷移式的學習方式——把知識拆解到基本原理層面去進行遷移,他在本科就學了兩個專業:商科和物理,之后去學習火箭科學、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能、太陽能、能源等領域。 馬斯克的思維框架是:讓事情回歸到“原點”,然后從“原點”開始推演,而不是看同行做得怎樣、聽別人說你行或不行,這是直擊本質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對比、模仿的思維方式。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所有信息都關注,就不能看到深層次的原因。 發現本質問題的能力成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從馬斯克的成功可以看出抓住本質問題的能力有多重要。 其實,中國人對第一性原理的理解和應用是最早的。中國自古以來是文史不分家、醫易不另算,也就是醫學與易經是不分的。這是中國人的第一性原理的實際應用,諸如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學說抽絲剝繭后,都可以說是第一性原理的應用。 中國古代讀書人有兩個出路,一是仕途經營,二是成為醫生,也就是“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因為中國的醫學與哲學 是一樣的理論基礎,是一體的,知識遷移是時髦詞,其實我們祖先早就是駕輕就熟的應用了。 中國推崇的將軍是諸葛亮之類的儒將、就連商人最好也要與文學修養掛鉤,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不用培養的,是在文化熏陶中自然帶來的。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和修養在中國人看來就是一個領域,根本不是知識遷移的問題。 第一性原理的應用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這樣的牛人。牛到可以改變國家和歷史的走向。 呂不韋-第一性原理應用最登峰造極的人 ,他成功實踐了第一性原理,可以說的是古今中外第一的風險投資家。 呂不韋原本是商人。商業營銷、政治權力的第一性原理在呂不韋看來就是:“奇貨可居。” “奇貨可居”這個詞的典故,就是出自這位創造“以商謀政”奇跡的呂不韋的名下。 呂不韋認為: 政治上的權力與商業中的貨物都是一樣的運作渠道和方式,這點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他是一個善于把經濟和政治的知識遷移到一起的生意人。 有一次,他問父親:“耕田所得的利潤是成本的幾倍?”呂父答:“10倍。”又問:采購金銀珠寶,然后銷售出去所得的利潤是成本的幾倍?”呂父答:“100倍。再問:“如果扶立一個國家的君王,借此掌握國家政權,其利潤是成本的幾倍?”呂父答:“不可勝計矣!” 呂不韋的如意算盤——“立國之主獲利無數”。立誰當國君,這要眼力,更要神奇的洞察力。找準“奇貨”,然后才能“可居”。 公元前258年,呂不韋在邯鄲經商的時候,認識了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嬴異人,認為奇貨可居,便將所有賭注押在了嬴異人身上。通過呂不韋的穿針引線、巧妙安排和運籌游說,使嬴異人一步步擺脫困境和險境,最終被立為太子。嬴異人繼位后,重重獎賞了呂不韋,并任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 對于有目標、有志向的人來說,發展的問題的關鍵是聚焦問題的核心,看到事物最本質的東西。 不受現狀和思維定式的約束,忽略細枝末節,不滿足于簡單解釋,聚焦于問題的本質,快速找到破局點,從而真正提升自己的認知力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跨界和顛覆性創新是時代的需要,知識爆炸不是神話,已經是趨勢和現實,一個人終其一生能夠掌握一門知識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活到老,學到老是人的自我期許,也是生存的需要。 整合是需要,但是整合的基礎一定是圍繞本質邏輯展開的整合,否則就會成為烏合。 中國人的整合、系統思維傳承依舊,第一性原理的應用和實踐獨步天下。 有理由相信,在社會、經濟、管理等人文科學領域,中國人能創造出第一性原理的新時代應用和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