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官媽(高級母嬰護理師) 美劇《別對我說謊》大火時,更多的人才意識到人的表情和身體是會說話的,而且往往講的是真話。 比如我們知道當一個人覺得尷尬或是撒謊的時候,會摸摸自己的鼻子,右肩也會微聳。 通過對方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判斷一個人的情緒、狀態,也同樣適用于嬰兒。 密歇根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凱瑟琳博士說過,家長觀察嬰兒的行為規律,也可以很容易解讀嬰兒的暗語。 嬰兒的肢體語言1、踢腿 躺在床上的嬰兒不能很好地活動自己的身體,踢腿是他們難得的活動方式,寶寶有時候躺在床上踢腿,可能是感到開心,或者他是個活潑好動的寶寶。 不過寶寶踢腿的時候如果伴有哭鬧、抓咬衣服,那就很可能是他消化不良,胃里脹氣。 2、撞頭 世界兒童基金組織調查顯示,有20%左右的孩子,會有故意撞頭的行為。而寶寶的撞頭反應,一般出現在他6~12個月大的時候。 寶寶撞頭的原因有很多: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釋放身體多余的能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父母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具體的判斷。 不過有的寶寶如果有身體不適的話,也會出現撞頭的反應。 3、握緊拳頭 剛出生的小嬰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肌肉,拳頭一般都是握著的。等到他們三四個月大時,可以張開自己的手掌。 當寶寶能張開手掌之后,他有時握緊拳頭的原因,可能是餓了,如果一直緊握著拳頭,可能是腦部的發育有問題,需要去醫院看看。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無關 4、拱起背部 當寶寶出現拱背的動作,并伴有手腳動來動去、凝視遠方的行為,很可能是寶寶困了,這個時候可以哄他睡覺了。 嬰兒的面部表情科學家們研究了數千名嬰兒表情,發現他們表情的變化是有意義的,美國心理學家斯克佛教授認為,1~6個月大的嬰兒,面部表情有以下幾種。 1、咧嘴笑 當嬰兒的嘴巴咧開,眼角跟著彎起時,眼睛亮晶晶時,他們是開心、興奮的。而且嬰兒的這種笑容是短暫的,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小手還會跟著亂晃,嘴里也會發出呀呀聲。 2、噘嘴 很多新手爸媽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嘴巴圓圓地翹著,非常地可愛,不過他們可不是為了賣萌。寶寶出現這個表情,多半是想便便了。 3、皺眉臉紅 寶寶想便便時,除了會噘嘴,還會出現臉蛋發紅、眉毛皺起的表情,當然,這個時候的他們,也很有可能是正在便便。家長注意及時為寶寶更換紙尿褲哦,以免時間長了,寶寶屁股長濕疹。 4、癟嘴 寶寶出現癟嘴的表情,這是在表達委屈想哭的情緒,可能是餓了想媽媽喂、無聊了想媽媽抱他出去玩。 5、吐泡泡 嬰兒也有想自己待著的需求,當他們已經吃飽了,換了干凈的尿布,感到很舒適、安全時,他們會自己與自己玩一會兒,如吐氣泡、吮吸手指。 寶寶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情緒和需求的前提是,寶寶的身體是健康的,例如飲食、睡眠、大便等正常,否則可能是身體不適,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 當寶寶出現代表情緒的身體語言時,家長如何應對呢?1、出現開心的動作時 看到寶寶咧嘴笑時,父母也可以跟著笑,然后親親抱抱他,當孩子的正面情緒得到正面回應時,孩子以后會更習慣用正面情緒來吸引父母。 2、出現委屈的動作時 父母可以將孩子抱在懷里,輕輕地哄他、安撫他。如果孩子想通過自己的負面情緒威脅父母時,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納他。 比如:當寶寶哭著想吃零食時,媽媽可以先說:“媽媽知道你很想吃零食。”然后再告訴孩子,他不能吃零食的原因,這能讓他感到理解和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