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為中年以上的朋友推薦一個方,這本來是一種忌諱,因為每個人都不完全一樣,很難有適合大多數人的方藥,尤其是中醫講究變證論治。這個方劑的名字作者叫做減量苓桂術甘湯,原方是一首健脾利水的方劑,作者把原方的茯苓減量之后,就變成了一首健脾行水的方劑,目的就是讓人體內的水更好的循環起來。作者之所以冒著忌諱仍然堅持推薦它的原因,是因為一個普遍的自然現象: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病之源。 對于“水是生命之源”,我想應該沒有任何人提出疑問,我們重點講“水是生病之源”,也許加上兩個字會更容易理解:“活水是生命之源,死水是生病之源。”這句話放在自然界是最容易理解的了,活水孕育生命,死水很快就變臭了,但放在人身上,很少有人提“水是生病之源”。其實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怎么能例外呢?水的問題應該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水液減少的問題,中醫講屬于陰虛;另一個就是水液停聚的問題。水液減少的問題癥狀典型,容易發現,治療成熟,我們講的重點是水液停聚。和水液停聚有關的疾病數不勝數,比如尿毒癥、水腫病、心臟衰竭、慢性肺病(痰多)、胸水、腹水、肝囊腫、腎囊腫等等,這都是我們能叫上名字的疾病,還有很多疾病同時合并有水液停聚的問題,還有不是疾病但可能會發展成疾病的亞健康狀態都與水有關。水既然是生命之源,那就是無處不在,當然疾病的發生也離不開水的因素。也許有人會說,很多疾病都有特定的原因,和水有關,但水不一定是根本原因,所以談不上是生病之源。這個問題很好,作者之所以說“水是生病之源”,那是有臨床證據的。 舌診是重要的中醫診病方法,作者在工作中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舌體逐漸變的胖大,尤其是運動少的人,中年以后最多見,甚至30歲左右已經開始形成。不僅僅是病人,作者又觀察了周圍的健康人群,發現同樣如此,舌體偏于胖大的占一半以上。一開始作者按照傳統認識,考慮他們是脾腎陽虛,從溫陽祛濕治療,有效,但療效并不理想,一些癥狀仍然難以徹底緩解。后來看到李東垣的“陰火論”,看到劉渡舟先生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治療水郁發熱的解釋,忽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原來胖大舌就是水液停聚的典型表現。作為運化水液的主要通道,脾胃最易產生水液停聚,日久可及全身。水液停聚產生的熱證,就是李東垣所稱的“陰火”,太陽經水液停聚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劉渡舟稱為苓芍術甘湯,那么太陰經水液停聚用什么方呢?張仲景用的是苓桂術甘湯。當作者改用苓桂術甘湯治療后,效果突出,同時減量對周圍有胖大舌表現的健康人群推薦該方,反響非常好。明顯改善的癥狀包括口干緩解,不用頻繁喝水了;大便更通暢了;小便頻多的現在減少了;小便少的通利了;舌體齒痕消退了,甚至感覺舌體變小了; 晨起口苦的癥狀緩解了等等。我自己的親身感受還有不怕冷了,更有食欲了,后背和頭皮的痘痘更少發作了。治療的有效也反證了水郁發熱,即陰火的存在。還有更明確的證據,有的病人怕冷,便稀,喝牛奶就上火、反復舌頭潰瘍,但吃辣椒卻沒事,這就是典型的“水中之火名陰火”,這種上火是由水液停聚引起的,可見理論都是來源于臨床。 為什么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水液停聚呢?作者認為這是一種自然規律,可能有這么幾個原因供大家探討。一個是代謝減慢了,體內的水液也就流動的慢了,日積月累,廢水也越來越多,這是主要原因;再者是運動減少了,尤其是非體力工作者;還有就是飲食方面并沒有減少,甚至吃的更好了,慢慢造成了脾胃損傷,水液停聚;甚至還有故意多喝水的,也是造成水液停聚的原因。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是自然規律,是不是一種正常現象呢?也不見得會發展成疾病吧,何必治療?有人統計了胖大舌和水腫病的關系,單位查體中發現177人出現了胖大舌。對他們進一步全面檢查時,發現其中有明顯水腫者41人,占23.2%。當時無水腫者136人,其中查出有慢性腎炎10人,左心功能不全5人,貧血6人,肺心病14人,慢支、肺氣腫8人,腫瘤8人,孕婦14人,營養不良18人,認為無病者僅20人。1年后隨防這些人,發現有眼瞼、腿、腳不同程度水腫者102人,占胖大舌總數的57.6%;占當時雖出現了胖大舌尚未發現水腫總數的75.0%(胖大舌與水腫的關系,內蒙古中醫藥)。有了這些數據,我想我們還是最好擁有20歲時的舌象吧。看到這些數據,也許有人會害怕自己得病,大可不必,因為這個調查是在1994年對山西柴油機廠的工人進行的,參加查體的共有8126人,主要是體力勞動者,發現胖大舌的才177人,但多數都有病,明顯是標準過嚴了,實際上應該還有更多輕度胖大舌的人群,這些人可以稱作亞健康人群。 這個例子也指出了一個問題,既然要進行循證醫學統計,就涉及胖大舌的診斷標準問題,這也是中醫被西醫詬病的地方,認為中醫不科學。《中醫診斷學》(朱文峰主編):舌體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滿口,稱為胖大舌。問題是正常舌的標準又是什么呢?仍然沒有相關指標。有人發表了《舌體的定量化研究》,以舌體寬度和厚度為指標,發現舌體大小與口裂、性別無明顯關系 ,而與年齡、身高+體重有密切關系,各年齡組分別觀察,隨著身高+體重的增大舌寬+舌厚也在增大。這個研究作者認為也有很大紕漏,比如身高、體重可以準確測量,但舌寬、舌厚與舌肌的狀態有關,難以準確測量。舌體比幼年時自然長大屬于正常,我們看重的是舌體的異常胖大,而不是看舌的絕對大小,即使舌體偏大,而沒有虛浮、形狀異常等改變,也不能認定為胖大舌。所以作者認為如果想通過測量得出胖大舌的診斷,是不切實際的。那有沒有更直觀有效的方法呢?《辨舌指南》:”舌形圓大胖軟者,是少陰虛證也。”我們不管他說的少陰虛證準不準確,“圓大胖軟”四字就準確描述了胖大舌的形態。胖大舌因為含水分多,而顯得虛浮,像被水泡過一樣,并且形狀發生改變,由自然的長條形變成了中間圓鈍不平的形狀。更準確的辦法就是對比,作者也不作分析統計,只把不同年齡組的舌象放到一起,讓讀者自己對比,有些感受是無法用尺子衡量的。 針對水液停聚的情況我們應該怎樣改善呢?首先就是運動,其次是飲食節制,如果這些方面不能做出徹底改變,就需要藥物調節了。如果出現舌體胖大明顯,即可用減量苓桂術甘湯,方劑組成:茯苓10-15g,桂枝6-10g,白術10-20g,炙甘草6g。白術茯苓健脾行水,使廢水去而新水生,桂枝溫以化飲,辛以通陽,又是健脾要藥,炙甘草調和諸藥。一般用最小量即可,如小便不利則茯苓加量,小便頻多重用桂枝,舌苔厚重用白術,熱象明顯桂枝減量,或加白芍10g。舌體胖大是本方的獨證,需避免被其他兼證迷惑。 其實這個方子非常簡單,也是中醫名方,但是有人該用的時候卻想不到,或者顧慮重重,原因在于對水液停聚證把握不準確,比如最容易與陽虛證混淆,在全民進補的時代,過于強調中醫的扶正作用,而忽略了祛邪,見到怕冷就認為是陽虛。一般水停早期多無明顯陽虛癥狀,水停日久可出現陽氣郁滯而怕冷,最易誤用姜附等溫熱藥物。方中桂枝也屬溫藥,但取它辛以通陽,溫以化飲之意,有言“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重點在溫化水飲而非助陽。水液停聚則新水不生,可出現口干甚至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等熱證,如口干明顯容易與陰虛證混淆而誤用養陰藥;口腔潰瘍、口苦、大便干甚至發熱等癥狀容易與濕熱證混淆。這就是李東垣所說的“陰火”,李東垣用的是補中益氣湯、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等,都可借鑒。作者認為大部分輕癥可先用本方,如解熱不徹底可加升麻、柴胡、羌活等風藥。 此方還可以治療小孩傷飲而厭食癥,小孩易傷食而表現為舌苔厚,如傷飲則苔不厚而水滑色淡,不欲飲食。李東垣用的是五苓散,利小便為主,作者認為此方更好,健脾行水而不傷陰。 有人也許會問舌體不大能不能用,用了會不會有副作用呢?方中白術茯苓甘草是四君子湯的三味,主健脾而性平和,以小量桂枝換人參,以通代補,水停初期舌體不大,只要舌淡苔潤就可以用,是預防水停加重的良方。 新冠肺炎被認為屬于中醫寒濕疫范疇,也有的表現為濕熱,總之,與水濕有明確的關系,有關部門推薦的基本方清肺排毒湯中就有此方,對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也是有好處的。 當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適用本方,請嚴格按照本文思想對號入座,否則概不負責! 總之,水液停聚是自然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多數人不可避免。如開篇所說,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病之源!人到中年不運動,水液停留是天道。作者不揣淺陋,推薦此方,希望它能成為中年人的保健方,老年人的長壽方! 附:舌象對比 作者做了小范圍的調查,對周圍健康醫護人員、醫學生進行舌象采集,共采集25-40歲左右照片43張。因為診斷標準的問題,為避免主觀性,只計算有明顯齒痕的就有27人,占62.7%,排除生理性齒痕舌,保守也得55%以上,實際舌體胖大的比例更多。另有2例陰虛明顯的。作者在山東,資料也多是本地,收集南方舌象照片5張,明顯胖大齒痕舌3張。另采集小學生舌象照片共60張,雖然也有極少數舌體胖大的,但都沒有齒痕。 筆者將所有照片放出,便于讀者對比分析,如有侵犯隱私請及時聯系作者刪除。 非常感謝提供幫助的劉玉娟老師,以及各位同行! ![]() ![]()
|
|
來自: jiezhukuaile > 《我的文件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