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無線網: 終將成為校園網未來 2016教育信息化關鍵詞盤點 ◆ ◆ ◆ ◆ 如今,高校無線網建設已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無線網絡已經不單單作為有線網絡的補充而存在,而是作為獨立的組網方式納入到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任務中。無線網絡的建設、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在2016年已經成為高校關注的熱點。 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到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 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在校園建構和鋪設無線網絡。無線校園網絡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對學校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通過移動終端獲取的服務和應用也不斷增強。校園內,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浪潮更加洶涌,無論是校園環境、教學方式還是師生間的溝通,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移動通訊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以及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應用向用戶各類生活需求深入滲透,促進手機上網使用率增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網絡與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張峰不久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微信、支付寶、微信電話本和QQ電話為代表的應用對無線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實現學校教學、管理和師生服務的目標,學校需要最好的網絡基礎設施,方便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務管理,甚至是娛樂等應用。過去,宿舍采用放裝型AP的“五宮格”方式部署,現在卻已經無法應對人手3臺或是4臺無線設備的時代要求,學校迫切需要對原針對PC接入的無線網絡進行升級改造。 對于學校而言,在加大力度進行校園基礎移動互聯設施建設的同時,也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動終端來提升教育服務。對移動智能終端的應用,目前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資源和信息的實時共享;二是更為便捷的教學管理;三是對課堂教學互動性的增強。 當然,移動智能終端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如費用高、可控性差等,學生在課堂上操縱自己的手機,教師無法整體操控,容易造成課堂秩序混亂,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當然,移動智能終端并不能取代傳統教學方式,面對面的授課仍然是主要形式,使用社交媒體是作為教學方式的一個補充和創新。 同時,隨著智能手機和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人們逐漸習慣了使用App客戶端上網的方式,高校建立專屬App或者公眾微信號已成為大勢所趨。不僅提升了院校的形象與信息化水平,而且變革了傳統的辦公與教學方式。 此外,在暢享移動終端和無線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安全性也不容忽視。有專家指出,校園網的安全隱患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大高校自身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建設投入遠不及各大企業;另一方面,來自于每年的學生以及他們攜帶到校園里的設備,一旦這些設備連接到學校網絡,將會給校園網帶來大量的安全漏洞。 專家建議,首先,各大高校應提高全校師生以及工作人員的網絡安全意識,學習相關網絡安全知識;其次,各大高校應部署相關的網絡安全設備,全面提高校園網的安全防護能力,實時掌控校園網的整體安全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