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最近,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教育行業網絡安全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四項工作內容。第一,治理網站亂象,強化主體責任;第二,堵塞安全漏洞,增強防護能力;第三,補齊等保短板,履行安全保護義務;第四,規范安全管理,提升治理水平。其中,治理網站亂象,強化主體責任是最基礎的工作。治理亂象,需先摸清家底,對所有的網站做到備案,進一步地做到對網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今天起,《中國教育網絡》將就如何摸清網站家底,做好備案工作提供一些方案。 1 清華大學吳海燕: 自動識別技術“倒逼”網站備案 吳海燕: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信息化技術中心工作,長期從事高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網站登記備案是網站安全管理的起點和基礎,登記備案有助于幫助高校掌握網站數量,確定網站的安全責任主體單位,梳理網站的業務和管理信息等。本文就開展網站登記備案工作時要考慮的一些問題談幾點思考。 001 網站備案的安全責任主體單位 高校網站存在數量大、建設和運行模式多樣的特點,我們可將其安全責任細分為主管安全責任、開發安全責任、運行安全責任和使用安全責任。 在網站的建設和運行中承擔的角色不同,安全責任也不一樣。網站建設的發起單位是網站的主管部門,一般是業務部門,承擔主管安全責任;網站的開發單位對網站的代碼安全負責,承擔開發安全責任;網站的運行部門對網站的運行環境的安全負責,承擔運行安全責任;網站的使用單位對網站發布的內容安全負責,承擔使用安全責任。 在網站登記備案實際工作中,能夠確定主管單位的網站,建議將主管單位定位在網站登記備案的責任主體單位,否則可選擇網站的運行單位作為網站登記備案的責任主體單位。 002 網站登記備案流程 學校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門(一般是信息化辦公室或者信息中心)發起網站登記備案工作,制定網站登記備案信息表,信息表一般應包括網站的域名、IP 地址、業務類型、處理的主要數據、服務范圍、安全責任主體單位(主管單位)信息、運行單位信息、網站的存放地點等內容。 以學校的二級單位為主體進行網站信息的梳理,整理本單位主管網站的有關信息,報送學校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門,進行網站的登記備案,通過安全準入檢查后可正式提供服務。 通過上述兩步工作,初步建立了學校網站的基礎信息。各二級單位應在本單位網站發生變化時,如新建網站、撤銷網站、更改域名等時,及時將網站信息向學校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報備。 為保證備案信息的準確性,除了依賴二級單位的配合外,學校信息安全管理部門還應對網站備案信息進行定期核查,及時對備案信息進行確認和更新。 003 網站登記備案的技術支撐手段 上述的網站登記備案流程是理想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缺乏技術支撐措施,經常有備案網站不全、下線網站不撤銷備案、備案信息更新不及時等情況發生。所以很多高校雖然也實施了登記備案制度,但校內仍有數量不少的無備案網站運行,備案網站中“死網站”如影隨形,網站備案工作通過“突擊式”方式推進,難以達到掌握網站底數的目的。針對此問題,建議使用如下技術支撐手段,加強管理措施的落實。 1、建立網站安全管理工作平臺。高校網站數量大、涉及的二級單位多,依靠紙質表單、電子郵件實現登記備案、準入檢查、漏洞通告、事件處置等網站安全管理工作,不僅效率低,而且易出錯。建立網站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登記備案等安全管理流程的在線辦理,系統實現與網站漏洞掃描、網站識別系統的對接,網站的漏洞信息、未備案網站的信息直接推送給二級單位的管理員,不僅能夠提高效率,而且能夠有效保證備案信息的準確性。遺憾的是,目前業界尚沒有成熟的網站安全管理工作平臺軟件,需要定制開發,實現成本較高。 2、網站自動識別與控制系統。網站自動識別系統可通過網絡流量分析,對正在提供服務的網站進行識別。系統可部署在校園網出口、校園網骨干節點,進行網站識別,并與網站備案信息進行自動比對,及時發現未備案網站,并阻斷未備案網站的服務,倒逼網站的主管單位進行網站登記備案工作。 3、使用網站掃描系統在校園網進行定期掃描。可對備案網站進行定期掃描,不但可以及時發現網站的安全隱患,還可以及時發現備案網站中的“死網站”,保證網站備案信息的準確性。并可對全校的網段進行網站服務發現掃描,將掃描結果與網站備案信息進行比對,發現未備案的網站信息,提供給校內二級單位,幫助二級單位更好地梳理本單位主管的網站信息,并及時備案。 (作者單位為清華大學信息化技術中心) 網站備案專題 本文刊載自《中國教育網絡》雜志2017年5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