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業余時間,讀完了《道德經》全文,對老子的思想有了全面系統的認識,也有一些體會和收獲。 老子所謂的道是圣人之道,老子所謂的德是圣人之德,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老子說要“抱怨以德”,但是孔子卻說“以德報德,以直抱怨”,可見即使孔圣人也不能完全達到老子的要求。所以老子說:“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意思就是說“知道我的人非常少,象我一樣去做的人更加難能可貴。因此圣人總是衣著樸素,但是懷里卻抱著珍貴的玉石”。我不是圣人,今后也不會成為圣人,所以更加無法達到道德經的要求。但是《道德經》中依然有很多適合普通人的智慧。 我把《道德經》中一些名言警句分類摘錄如下,學而時習之: 第一類,做人的最高境界,難以做到,可以作為追求目標1、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第七章)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第八章)3、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第十章、第五十一章)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第三十八章)6、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第三十三章)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第九章)10、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埏(shān)埴(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16、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第四十章)17、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第四十一章)18、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四章)2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第五十章)24、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第五十五章)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3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八十一章)第三類,雖然不適合自己,但是作為道德經中的經典語錄,值得摘錄下來3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第五章)39、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第十八章)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47、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第六十五章)49、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第八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