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享年54歲。 ![]() 唐伯虎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伯虎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 唐伯虎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 唐伯虎在《五十言懷》中,為自己的一生作了這樣的總結:“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眾人多道我神仙。些須做得功夫處,莫損心頭一片天。” ![]() 在唐伯虎的藝術作品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扇面作品。折扇起源于明代,除團扇外,折扇扇面在此前是沒有的,因此明代折扇具有追本溯源的意義,鑒于扇面的特殊價值,其市場升值潛力巨大。 唐伯虎書法出自趙孟(斧)一體,俊邁軼群,很有功力。除詩文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唐伯虎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并具有高度的描繪客觀事物的能力及熟練的表達主觀思想情感的技巧,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播。 ![]() 唐伯虎于明成化六年出生于蘇州,父親唐廣德,靠做小生意養活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少年唐伯虎記憶力超群,過目成誦,讀書速度奇快,“每夜盡一卷”。唐廣德認識到兒子超凡的天資,不惜重金延請名師教導唐伯虎。幾年之后便超過了老師,在人物、山水、花鳥等多種題材上都有很高的造詣。 唐伯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享年54歲。唐伯虎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經濟十分困難,最 后還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在《唐伯虎點秋香》中,9527那樣對待祝枝山,確實有些不夠厚道了)。至于唐伯虎的那些珍品字畫,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并不值什么錢,“上好良田無人買,誰肯購我畫中山?”(語出唐伯虎自嘲詩)正是他生活窘境的真實寫照。 |
|
來自: 新用戶9907968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