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八象 年明亮 編著 含養氣決和鍛煉筋骨法 五法八象練習須知 一、五法八象簡介 五法八象,又名象形八卦,是五臺山卓錫峰虛無上人靈空禪師的私淑弟子頁真子所傳。相傳其師靈空禪師兩度花甲,鶴發童顏。他求真訪仙,精通三教,堪稱一代宗師。他精研內外功法,興廢繼絕,融匯陰康“大舞戲”,黃帝內經“按摩導引”,莊子“熊經鳥伸”,.以及華佗“五禽戲”等眾家精華,以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法象,推演變化,而成五法八象。 五法是:飛法、云法、搖法、晃法、旋 法。飛法練筋力,云法練柔力,搖法練身力, 晃法練定力,旋法練頤力。以上五種力是人體運動必須鍛煉之力,此為近取諸身。 八象是,龍象,虎象;馬象,牛象,獅象,象象,熊象,猿象。仿生于八種動物的形性而取意成拳。 取龍有游空探爪、縮骨藏身、驚抖纏繞之神態,以練精意;取虎有怒目圓睜,搖首擺尾,橫沖直撞之威儀,以練精氣;取馬有腹實體健而身輕,有躍蹄跳澗之勇猛,以練腹力,取牛有兩足栽根,體實如山之狀,以練樁力;取象有曲伸四肢百骸筋絡之法,以練筋絡;取獅有心定神寧養性修身之妙,以練神意;取熊有晃身沉穩,氣貫丹田之兵,以練靜力;取狼有三閃六躲,輕靈縱跳之靈,以練靈神。此即為遠取諸物。 五法八象的特點,注重于養氣存神,以意動,以神發。其動作剛柔相濟,內外相兼,動靜有致,虛實分明,此拳是養身的良法。它以意氣為主,骨肉為賓,身心兼顧,無過不及,拳法有神有形,形在外神蓄其中,舉止靈敏,動作自然,進退顧盼,無往不利。持久練習,自頭至足無不輕靈,無不堅韌,無不沉著,;無不順遂。如能通體貫串,絲亳無間,練而有成者,可以得到心中虛靈,變化環生,滋腎水,長氣神,通任開督,練精化氣,流通百脈,灌溉三田,驅逐通體陰郁,滌蕩百脈濁穢,可促外壯內無疑也。 五法八象是我國傳統武術,它以仿生原理鍛煉身心;拳套一招一式均內蘊著攻防含義。它的技擊要訣是:斜入而直進,直進橫擊,剛來而纏繞,柔去而驚抖。進則如弩箭在弦,發者直前面行,勇往迅速,絕無返顧遲疑z退者為飛鳥歸巢,飄然而返。不入其中,不得領其意也。拳諺云: “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靜者動之基,空者實之本,靜為本體,動則為用,即是此意。 又拳諺云:五法八象理妥明,生克變化有神通,學者悟通玄中妙,心意象形任性行。 五法八象又為象形拳。象形即是會意,發于外為象,蘊于內為意。象有性靈,意由心出。拳理所涉及的問題,都包括辯證法的內涵。全套法象以易卦、陰陽、生克形式反映出樸素的唯物論。拳術推演既有相生相克的一面,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轉化關系。這些哲理都體現在五法八象拳理之中。 久練五法八象可以易筋洗髓,少年身體可以充分發育,成年人習練可健身養神。練此套路一無努力傷氣之害,二無登高步險之危,在武術中是最儒雅的拳法。無病者練習能身輕體健,精力充沛,有病或藥物無效者練習可卻病延年。 二、五法八象九要領 一要三弓: 脊背相弓,督脈上升 兩肱相弓,出勢迅猛; 兩股相弓,進退靈通。 二要三垂: 肩要下垂,氣力貫肘: 肘要下垂,氣力至手; 手要下垂,丹田養守。 三要三扣: 膀扣開胸,精氣上身 陰氣下扣,督脈通行! 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四要三圓: 脊背形圓,精氣催身; 身形勢圓,旋轉靈通, 虎口開圓,剛柔齊伸。 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五要三頂: 頭上有頂,沖天力雄; 手上有頂,推山之功; 舌上有頂,吼獅威容。 六要三擺: 兩肘要擺,擺肘保胸; 身形要擺,擺身形空; 膝擺步拗,旋轉靈通。 七要三挺: 挺頸貫頂,精氣上通; 勢必挺腰,氣貫四梢; 一身抖挺,力達九霄。 八要三抱: 職量抱身,臨危不亂, 丹田抱氣,氣不外散; 兩肱抱肋,出入不凡。 九要牢記 起鉆落翻要義: 起勢鉆,落勢翻; 起要橫,落要順。 起為橫之始,鉆為橫之終, 落為橫之始,翻為順之終。 起鉆落翻四字要分消。 三、六合 六合有內外之分。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手與足合,肩與胸合,肘與腌合,為外三合。除此之外還有六合: 筋與骨合,皮與肉合,腎與肺合。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足合, 合是全身法象相合,神合意合,精氣合。 四、初學規矩及避免三客 練習五法八象,要循規矩,不可固執己見,致有偏枯之弊。如專從力的方面發展,則為力所拘,專從氣的方面發展,則為氣所蔽(沙雕才會抓著氣不放當寶貝);專為沉重,則為沉重所捆;專求輕浮,則為輕浮所散。總之,要氣血并重,養基固體,性命雙修,.堅持鍛練,神意才能歸于丹田,靈氣才能貫于腦悔,身體自然能輕能重,行走自然快速方便,重則站立穩固, 如泰山不拔,虛則身輕如羽,氣貫涌泉。 初學時還要注意避免三害。三害不明,雖練有傷身之虞。所謂三害:一拙力,二努力,三挺胸提腹。 拙力者:用力太笨,氣血凝滯,以致血脈不能流暢,筋骨不能舒通,四肢拘緊,手足不靈活;若使虛火上炎,拙氣滯滿胸臆,凝集于肢體,貽害身體;不可不慎。 努力者:力小任重,或用力太過,導致氣滿胸隔,堵滯不通,甚至氣逆,肺氣不宣。 挺胸提腹:使氣逆上行,而不能降至丹田,兩足似浮萍無根,重心不定,身體搖勢不安,如君心不和,百官失其位。 拳術切不可著意中道。務要將氣降至丹田,直達涌泉,身體才能穩固,雖有雷鈞之力,不能撼動亳尾。 五、樁功練法及“三勁”練法 練樁功的目的是建立基礎,無論何種事業必先立基礎,基礎牢進步才能快,尤其初學拳術要以樁法為始。五法八象的樁法是降龍樁和伏虎樁。練樁法要虛其心,涵養本源,以呼吸之氣下貫丹田,以神意運動舒伸肢體,使氣血循環周身,流通百脈。臟腑清施,筋絡舒暢,骨健髓滿,精氣充足,神經敏銳,即所謂養基立體。初練時雖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可以心領神會;若操之過急,四肢必生挫折之苦,雖費力勞神而不能得佳果。 所謂“三勁”練法,一為明勁,二為暗勁,三為化勁。練明勁有一定規矩,身體輕動要和順,手足起落要整齊,不可散亂。所謂方者正其中,即是此意。 練暗勁首先要充實丹田,,神氣舒展不可拘束,運動要圓通活潑,不可呆滯。圓者應其外,即是此意。 練化勁,練習時全身四肢動轉、進退、起落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順其自然,-一氣貫通。三回九轉是一勢,即是此意。 六、八總歌訣及八性 八忌歌訣云: 出拳高舉兩肋空,絕力使來少虛空 力猛變遲傷折快,臂肱直伸無返弓; 身無樁法如竿立,相擊易跌一身空; 怒騰氣升血沖腦,心機變動不機警。 八象具有八性,八性即是擊法。擊法分八字;抓、撲、抖、掀、截、掛、舒、綿。抓者如饑鷹抓物;撲如貍貓捕鼠;抖者一身之力如猛獸抖毛;掀者即是托,平托高托左右托;截者是鎖住對方不讓手足發出;掛者乃,是掛住對方手足不能退回;舒者是伸開展出,如雞抖翎、鳥展翅抖擻之法;綿者柔,柔中有剛,有連綿、聯絡、相隨之意。 七、丹由精氣充實法 四子養身秘訣:孔子謂屏氣似不息;老子謂虛其心實其腹;莊子謂至人至息以踵;孟子謂善養吾浩然之氣。四子得拳術三昧,且存心養性,守中抱一。拳歌云: “養就丹田千日寶,黃金萬兩不與人”。說明充實丹出的重嬰性。丹田俗名小腹,道家所謂安爐之鼎處。丹田為人體重心之所屬。要使元氣充足,其練法必于每日或每夜選空氣清新之處,靜立或靜坐。注意適當姿勢,首先用深呼吸,以開通氣道,以意力送至丹田,待到腹中氣滿,然后呼出,此為后天呼吸法;呼到二十次再換淺呼吸, “舌搭天橋”做五十至一百次,直至無思無慮,五蘊皆空,暗唸數數,順氣息自然。練氣百日,丹田膨脹如鼓,堅硬如石,而后再著意尾閭夾脊,上達于玉枕及玄靈,一氣灌通,周而復始,上至泥丸,下達涌泉,氣息綿綿,聽之無聲,視之不見。此即莊子所說“至人至息以踵”。但是練此法不可間斷,其效果必然丹田充實,元氣足,全身精氣暢達,有不可思議之樂趣。 八、鍛煉筋骨法 要求身體健康,首先要練筋骨。骨生于精,氣與筋相連。筋伸縮能增力,骨重則隨滿,筋能伸縮骨才能靈活。頭為五陽之首,尾閭為督脈之門,頭宜上頂,尾閭中正,精氣透三關入泥丸,胸背圓開,氣自沉下歸丹田,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尖。五法八象拳歌云: 腰似車輪轉,身有平準線; 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鉆鉆; 兩股形如弓,進退似連環。 骨靈活身體才能動轉自如, 筋絡伸縮,身勁發動自能弦滿。 練筋骨的要領是: 運勁如抽絲,兩手如撕綿; 手足挺勁力,扣齒骨自堅; 動如飛龍升天,剪如虎出林,縱跳靈恬似猴狼。 (略) 侵刪 |
|